被华尔街日报起底的印度AI公司:要欺骗投资人是不可能的

2019-09-16 17:07
北京

“我们卖的不是人工智能服务,而是一个由人工辅助AI(human-assisted AI)驱动的平台。”

《华尔街日报》八月的一篇报道,将Engineer.ai推上了风口浪尖。

作为一家号称“利用人工智能辅助组装代码”的公司,《华尔街日报》援引的前员工称,它的人工智能背后根本无“智能”,全靠“人工”——主要靠印度和其他地方的工程师人工操作。

人工智能是软银投资的重点领域,这个看似不可思议的消息,迅速引起了全球创投圈的关注。

几周后,印度的科技媒体TheKen也发表了一篇关于Engineer.ai的报道,称不仅它的人工智能能力名不符实,其资产负债表、客户、合作伙伴和员工方面都有猫腻。

对此,联合创始人Sachin Dev Duggal在志象网 (Th e Passage) 的专访中称,报道援引的这位前雇员与《华尔街日报》的一位编辑熟识,是他“精心策划”了这篇报道。他否认了报道的所有指控,还说,这位前雇员在被解雇后与公司进入了诉讼程序。

这家总部位于美国的公司于2013年开始运营,销售来自多个供应商的云服务。三年后,它开发了一个产品来生成应用程序,现在这个产品已经转变成构思、构建、运行和扩展应用程序的平台。

Engineer.ai拥有195名员工,在洛杉矶、伦敦和印度设有办公室,另外,它还雇佣了6.28万名外包开发人员、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工程师,为客户开发软件应用程序。

在志象网 (The Passage) 的专访中,Sachin坦诚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们卖的不是人工智能服务,而是一个由人工辅助AI (human-assisted AI) 驱动的平台。我们不是那些为了人工智能而使用人工智能的公司之一——我们只是在绝对需要的时候才使用它。”他说。

Engineer.ai联合 创始人Sachin Dev Duggal

志象网:Engineer.ai是如何一步步进化到目前的状态的?

Sachin:我们是从云服务CloudOps开始的,因为我们想要确保我们有一部分循环往复的收入。而构建软件的收入是跟业务情况相关的。

如果你要为客户构建一些东西,而他们要离开、托管、运行或让其他人来承接这部分业务,这对你的业务有负面影响,因为你就必须重新获得这些客户。你是一个自举的公司,能力就很有限,所以我们要先关注最基本的收入问题。

2016年,我们做了一个早期版本的Builder平台,来弄清客户想要的是什么。2017年,我们意识到第一个让用户选择主题的版本不够强大,所以我们转而提供定制的解决方案——为用户构建一个软件项目。

我们在2017年发布了一个早期版本,并在2018年11月首次公开发布了该平台。在去年A轮融资2950万美元之前,我们作为自举的公司,总收入已经达到了6000万美元。

志象网:AI在你的平台上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

Sachin:最主要的两个领域是定价和时间表。我们还使用面部识别来确保,参加资格测试的开发人员也是实际工作的人员。

另一个例子是Builder云服务,我们在其中使用AI进行使用量和流量预测。刚开始,我们使用机器学习模型来预测使用量,我们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我们的准确率只有70-80%。然后,我们尝试了传统统计模型,这实际上使我们的准确率达到了大90%。所以它比机器学习模型要好。

目前我们有六、七个员工懂智能系统,我们计划在12月前将这个数字提高20-25%。因为,我们必须走到这一步再进行这些投资才有意义。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现在我们必须将其用于我们未来的项目中。

在大多数情况下,一般的程序是:先人工 (manuall y) ,再程序化 (programmatically) ,然后自动化 (automatically) ,最后才能智能化 (intelligently) 。你永远不能跳过任何一个程序,否则,你构建的解决方案肯定是错误的。

志象网:《华尔街日报》关于Engineer.ai的那篇报道,是基于一名前雇员的话,他也曾起诉你不当解雇。你对此有什么想法?

Sachin:Robert Holdheim和我们的诉讼正在进行,所以我们不能发表太多评论。但我们坚决捍卫我们的立场。

《华尔街日报》的这篇报道说,我们告诉投资者,我们的平台有80%是自动化的,而实际上我们已经向投资人明确表示,我们完成了40%。然而,《华尔街日报》选择无视了我们的声明。

当然,我们并非事事都是对的。我们正在调整一些东西,有时候公司内部确实会出一些误差。在过去的六个月里,我们雇佣了70多名员工。我们的雇员群体年龄各异,有一些人的年龄比指控年龄歧视的前雇员还要大。

我们为我们的文化多样性感到自豪——公司50%的员工是印度人,30%是英国人,20%是美国人。

志象网:你认为有的科技公司会通过吹嘘人工智能的能力来吸引投资者吗?

Sachin: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有些人在做研究,有些人把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服务,有些人提供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服务——比如说我们。

从广义上讲,我们所说的提供AI服务的公司,实际上是一种完全不同的预测系统。我们正在使用的统计模型,或已有的开源解决方案,是每家公司都会使用的。我认为那些号称人工智能,但没有任何数据科学家,也没有使用任何外部系统的公司,你必须对他们保持警惕。

还有另一个方面。我们对科技行业的要求比其他行业严格得多。红牛会让你长出翅膀吗?你有耐克鞋也并不意味着你能在8秒内跑完100米。所有这些公司,他们从来没有谈过如何推销自己。

但对于科技公司,我们采取了完全相反的极端观点,认为他们必须要马上说出自己在做的事,而不必提所谓愿景。

但我们卖的是一个愿景,我们提供的是一种感觉和情感。科技公司之所以受到批评,是因为每个人都认为投资者很愚蠢,他们只因为公司号称拥有人工智能就投资它。

关于什么是人工智能还没有一个普遍的共识。所有的人工智能自动化都是从规则开始的。当我们得到足够多的使用、足够的数据时,就可以从数据中推导出规则。这样,你就会切换到深度学习模式。

我知道我们要犯多少错误,才能最终有所收获。投资人也并不是新手。在当今的世界上,愚弄一个人几乎是不可能的。

志象网:你认为当涉及到人工智能时,投资者有足够的判断力吗?

Sachin:我有另一个问题:谁是合格的投资者?

如果你的投资者完全不懂行,而如果你的技术又看似宽泛、实则精细——比如人工智能,这将是一场灾难。十年前,投资者并不像现在这么多,所有的投资者都很聪明。

如果你正在投资一家处于种子期或A轮融资阶段的公司,那么毫无疑问,他们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产品,因此它才被称为A轮。

当你投资于种子阶段时,你就是在投资于它的愿景。投资人在种子期评估的是市场问题,以及你的产品是否可行。投资人评估A轮的公司时——比如说一家深度科技的研究公司时,他们是在评估你解决问题的效率,以及你是否对问题有所深入。

所以其实并不存在一个“判断力”的问题,因为种子轮或A轮的大多数公司,投资人看的都是它的愿景或产品-市场的契合度。

志象网:《华尔街日报》的这篇文章对公司有何影响?

Sachin:我认为它让我们明白,我们需要加强文化面试的过程。我们很快就从25-30人增加到了200人。当你快速招聘时,入职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华尔街日报》的这篇文章意在让我们屈服,但我们并不打算这样做。我们做出了回应;我们也处理了这个问题:回复并且给出了我们的观点。

有人问我们,我们有没有把自己包装得更“高大上”。那我问你,哪位CEO不想让自己的公司看起来更“高大上”?如果你不创造一个品牌战略,你就没办法做营销。

此外,当你做一个行业报道时,你需要报道多家公司,但《华尔街日报》的报道中只提到了我们。

我们现在被要求像苹果和谷歌那样 (分享数据) ,但我们仍然是一个产品,而不是一个平台。所以我们没有适当的程序来处理它,我们不知道该分享什么数据,不该分享什么,我们不知道该说、什么不该说——我们唯一知道的是,我们没办法在一通电话里就解释清楚我们的技术。

其他一切,我们都在分秒必争地学习。我也感到震惊,有那么多人在没有和我们交谈的情况下,写了关于我们的文章。

我们没有收到他们的任何电子邮件,但他们说他们尝试过联系我们。

但好的方面是,现在每个人都知道我们了。

志象网:公司此后有何计划?

Sachin: 两个月前,我们就知道我们必须在沟通方面做得更好。 从战略和产品的角度来看,一切都没有改变。

我们将在11月做一些重要的发布。 其中一个产品,可以让人们在几分钟内体验他们的想法。 它是关于我们如何构建下一层自动化,来将开发周期提速至少35%。

志象网:The Ken的报道说,当作者试图在Builder.ai上复制Flipkart应用程序时,得到了一个离谱的时间表和基本价格(9年,25.17万美元)。你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Sachin:报道作者选择了我们的一个模板并添加了383个功能,而该应用程序的标准模板只有30个功能,它的定价略低于2.5万美元,交付时间不超过38周。

这不是一个现实的场景,其目的似乎是制造一种感觉,即系统无法工作。他甚至选择了像“付费内容”这样的功能,而这可能都不是Flipkart的核心产品!这些功能的定价是由人工智能完成的。

志象网:The Ken的文章指出,2018财年的财报中,Builder.ai的收入只有35万美元,97%的收入来自云服务。对此你如何评价?

Sachin:我们只讨论了总收入,并且总收入是我们全球所有业务的综合收入。

我们给了TheKen五个分支机构的详细信息,但它只使用了其中一个机构的收入——它甚至不是母公司。从一家印度分公司的文件分析中得出的任何结论,都肯定不能正确推断出全球业务的总收入。我们是一个全球平台,通过全球不同的实体进行销售。

此外,我们还向作者提供了一封来自CA公司 (全球最大的IT管理软件公司) 的信,该公司去年对我们的财务进行了尽职调查。这一点也被作者忽略了。信中确认,我们2018财年的收入为2308万美元。

我们还向作者明确表示,我们做得并不是转售亚马逊AWS的服务。我们实际上是一个多云聚合和DevOps平台。转售商只是在以同样的价格购买和出售;但由于我们为客户提供云聚合和增值服务,我们的收费略高。

文章里提到的百分比也仅针对单个印度公司,并不反映整理。Builder.ai的收入是数以百万计,但我们不单独计算各平台收入。

志象网:The Ken的报道也对你1亿美元从Nivio(创始人此前的云计算公司)退出提出了质疑,并称Videocon对你们的投资是因为裙带关系。你怎么看?

Sachin: Nivio从包括Videocon在内的许多合作伙伴那里筹集了资金。

许多私人公司会在没有任何公开记录的情况下退出投资; 在许多情况下,他们也会签署了严格的保密协议,不会讨论细节。 许多股东都退出了,公司估值为确实1亿美元; 我们不能公开提供这些交易细节,因为公司本质上是私营的。

这篇文章的作者多年前曾与我联系,想与Nivio寻求合作,这点并没有在报道中体现出来。

志象网:你打算对《华尔街日报》或The Ken采取什么行动吗?

Sachin: 我们正在建立一家公司,我们打算集中精力和资源继续建设和增长。 我们最好的反应是继续取得成功。

(本文首发于ThePassage,原文请点击“阅读原文”)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