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周记| 老师成为新生家长后也会担忧也要调适

王宇佳
2019-09-04 09:11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新学期开始了,“班主任周记”栏目又和朋友们见面了。从去年上线以来,针对如何引导孩子适应小班幼儿生活,教师在栏目中给出了多方位的分享和建议,为家长解决育儿中的疑虑。这一学期,教师会伴随幼儿成长,继续解疑幼儿在幼儿园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持续和您聊聊幼儿成长的那些事。

今年暑假,我的生活发生了小变化,在微信此起彼伏的对话框中最活跃的两个群,一个是“白玉新村幼儿园2018届”,一个是“清涧园小二班”。当我忙于在这两个群不停切换回复时,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双重身份”。现在的我,既是一位要与家长沟通开学事宜的老师,也是一位积极配合老师工作的新生家长。

在无所畏惧的新生奶昔眼中,上学是换了个地方玩。

在大家眼中,身为老师在教育自己孩子上有着天然的优势。可实际上,即使是有着8年教龄,研读过育婴师,负责过幼儿早期教育工作,接触过许许多多幼儿的我,在面对自家育儿问题时,还是和所有家长一样,有时仍会手足无措。因为我的奶昔和其它孩子一样,有时懂事的让我流泪,有时调皮叛逆的让我无所适从。

这几天,作为新生家长,我再次阅读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家长读本。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对于《指南》中的内容早已熟记于心。当以新身份再次翻看时,其中珍惜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和重视家园共育,又给了我新启示。

对于珍惜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书中强调了要充分认识生活和游戏对幼儿成长的教育价值,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式训练,这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让我重视自己。

回想过往,在为人母前,我坚定自己一定会让孩子在快乐的教育下成长,不会做填鸭式家长。随着孩子的成长,当看到别人家优秀的孩子,以及很多为了照顾孩子而放弃工作的全职妈妈,我有过犹豫。这次再读《指南》又坚定了我最初的想法,其告诉我,会背的唐诗宋词、弹钢琴、写书法并不是孩子优秀的标签。只有顺应儿童孩子生理、心理、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才是好的教育。

对于家园共育问题,家长和老师因为孩子相遇在一起。有时他们是好朋友,因为大家都会为孩子的进步而高兴,退步而担忧。而有时,家长和老师又处于对立面。家长抱怨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老师觉得家长不够配合幼儿园工作。

刚刚经历双重身份的我,从“过来人”同事口中发现,既想做好妈妈,又想做好老师。白天,我们往往会把最好的耐心和最多的微笑给班里的孩子,而回到家,往往累到不想说话。遇上节日,因为自己班级搞活动,往往不能陪伴自己的孩子去参加亲子活动。之前我经常对家长说,要多陪伴孩子,幼儿园活动尽量父母参加。可当我看到奶昔班级群里的通知,“适应期需要两名家长参加,最好其中一名是爸爸或妈妈”时,却只能和老师请假,希望同行理解。

随着开学,奶昔在适应她的幼儿园生活,我也在适应新生家长身份。我要感谢新身份,它让我更加理解家长们的心理,也让我更加懂得在幼儿成长的道路上,老师应如何像家人一样陪孩子们感知世界,认识自己。

教师简介:

王宇佳,白玉新村幼儿园教师。从2012年开始,一直从事幼儿教学,拥有多届小班带教经历,此外在幼儿园还负责早教工作。是上海市普陀区“彩虹湾”病房学校的一名常驻志愿者。

教学格言:用快乐的音符,启迪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拥有一个真、善、美的小世界。

互动方式:

您可直接在文章下给我们留言交流或者关注微信公众号“澎湃亲子”,在微信后台给我们留下您的互动疑问。


    责任编辑:杨思超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