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赣榆】连载一百三十九:物华天宝卷完

2019-08-29 18:09
江苏

特色小镇

海头赶海小镇

在特色小镇建设中,海头镇突出地域特色,聚焦赶海特色小镇,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整治提升镇村环境,倾力打造滨海生态型、产业支撑型、旅游拉动型的风情海头创意小镇。

海头镇地处港城北翼,海州湾畔,连接赣榆城区和港区,区位优越、路网通达。 镇内11.6千米海岸线是江苏唯一的金色沙滩,源自沂蒙山麓的龙王河绵延12.5千米自朱蓬口入海,海河交汇,赋予海头以鱼盐之利,也造就了丰厚的人文底蕴。 兴庄夜雨、朱蓬渔火、春潮酒市列入赣榆八景,沽酒尝鲜、隔岸呼船的场景跃然如见。 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海鲜贩运成就了传统优势产业,全国重点镇、国家级中心渔港、3A级旅游度假区成为优质发展名片。

为策应赣榆“大海湾”开发策略,海头镇突出规划引领,主动围绕“宜业强镇、宜游名镇、宜居福镇”,修编完善城镇总体规划,精心编制湾区海头节点4平方千米的详细规划。 在空间布局上,以“两沿”为轴,即沿228滨海大道、沿龙王河,布局养殖观光、渔人码头等项目; 以“三区”为卷,在新镇区、旅游度假区、现代渔业园区布局观光体验、海鲜餐饮等项目。 在创建省级旅游名镇的基础上,以海鲜为媒、旅游为体、文化为根,全面迎接“海风吹”。

为实现项目拉动城建,海头镇积极开发滨海旅游,完善80亩水上乐园,呼应海底世界联动发展; 建设提升海鲜一条街,叫响“食在海头鲜”品牌。 实施槐林片区和朱蓬口羽状沙滩修复工程,恢复海岸生态; 建设双色休闲观光带,即沿228蓝色滨海观光带,改造万亩海水养殖池塘,打造一批渔家乐; 沿龙王河绿色休闲观光带新增农业观光示范村1个、家庭农场5家,打造一批农家乐。 重抓海鲜冷链物流建设。 依托苏鲁海产品交易市场、海前水产城,将海头打造为全国性的海鲜交易集散地。 融入市区旅游组团。 加快千亩大林场湿地、千年盐仓城遗址等景点建设,串联抗日山、秦山岛、花果山等旅游资源,吸引游客观海赏花、品尝海鲜,延伸全市旅游链条。

突出海鲜特色, 打造赶海小镇,关键是让群众受益,出路在于市场运作。为此,海头镇 突出产业融合特色, 将传统的海鲜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和科普、物流、“互联网+”等产业深度融合;将养殖、捕捞、餐饮和观光、垂钓、体验等项目有机融合。 突出全域旅游特色 ,跳出围墙看旅游,移步换景,进入海头就是进入景区,村落街道都是景点,衣食住行都是景观。 突出人文关怀特色, 深度挖掘地方渔文化、渔民俗、渔体验,让人们看得见过去,留得住记忆,忍不住回眸。 突出市场主导特色, 尊重群众创造力,拓展融资平台,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海鲜小镇建设。 突出典型示范特色 ,向先进典型学习,将海头不可复制的天然要素转化为可复制的示范引领。

墩尚泥鳅小镇

墩尚镇是全国著名的工厂化泥鳅养殖之乡,也是全国最大的工厂化泥鳅养殖基地和出口创汇基地。 全镇拥有泥鳅养殖面积1.5万亩,塘口6000个,从业人员8000多人,农民人均从产业获收入5600元,墩尚泥鳅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墩尚泥鳅产业具有五大特点: 一 是国外知名度高。 在韩国拥有首尔、群山、平泽三大销售基地,占韩国市场90%以上,“水中参”牌泥鳅享誉韩国。近年来,年均出口泥鳅6721吨,创汇4105多万美元。 二是产业特色鲜明。 已发展成全国最大泥鳅集散地,形成收购、养殖、育苗、捕捞、运输、饲料加工、餐饮服务等集成式增效的规模产业。 三是标准化程度高。 在全国第一家申请注册“高密度养殖法国家专利”和“健康生态养殖法国家专利”,并获得国家级泥鳅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认证。

四是组织化程度高。 在全国率先成立泥鳅养殖行业协会,采取“协会+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全覆盖的泥鳅养殖协会在规范管理、行业自律、对外开拓市场、控制市场风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是产学研结合紧密。 与苏大、淮工等院校合作,建设国内一流的泥鳅研发中心,实现农业产业的工业化方向转变,进行泥鳅深度开发,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开发泥鳅产品、保健品,目前泥鳅冻干粉胶囊及即食产品已研发成功。

2017年,在国内泥鳅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内需市场没有得到全方面开发及外贸不稳定的情况下,墩尚镇及时成立泥鳅产业服务监管大队对泥鳅行业进行全方位监管、规范经营,积极打造泥鳅创意小镇,确保泥鳅产业健康稳步发展。

魅力赣榆

审核:周云利

图文编辑:庞群

素材来源:人文赣榆九卷本

图片综合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 END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