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在上海,你能发现哪些野生动物

澎湃新闻记者 程千千
2019-08-26 10:56
来源:澎湃新闻

8月25日下午,由上海报业集团与旗下上市公司新华传媒共同打造的文化品牌“市民文化客厅”第九期于上海书城福州路店举行。

本次活动也是新民科学咖啡馆的首次入驻。作为沪上独树一帜的科普品牌和媒体传播品牌,新民科学咖啡馆是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和新民晚报社联合主办的公益科普项目,将科学知识与科学思维方式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给公众。

本期活动的视野投向“自然、大地、生命”,以“我们身边的野生动物朋友”为主题,特邀生态学博士、上海自然博物馆自然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何鑫担任本期主讲嘉宾。向广大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儿童传递生态环保意识、人类自审意识,期待唤起青少年儿童对身边的野生动物的关注和爱护。

主讲嘉宾何鑫 本文现场图片由新华传媒提供
大都市上海,也是这些动物的家

很多人以为,野生动物的世界只存在于非洲、南极、无人居住的旷野,其实,在我们身边的闹市,也有众多野生动物隐藏在被人忽略的角落。何鑫告诉现场观众,虽然上海有很多高楼大厦,但在绿地区域,也栖息着很多野生动物。例如鸟类,何鑫介绍了白头鹎,它在城市地带甚至比麻雀更为常见。“麻雀是喜欢吃谷物的,所以麻雀会去吃人吃的东西,而白头鹎更喜欢吃果实。上海种了很多的香樟树和乌桕树,这些树上都会结果实。这些果实味道很苦涩,所以人不会去吃,而白头鹎很喜欢,所以以白头鹎为代表的吃果实的鸟就在城市聚集起来了。”何鑫解释了原因。

白头鹎 东方IC 图

此外,在城市的绿地,我们还很容易见到乌鸫、珠颈斑鸠、白鹡鸰、大山雀、喜鹊和戴胜。何鑫简要地介绍了这些鸟类的栖息地和爱吃的食物,鼓励现场观众在生活中自己去寻找发现。

很多鸟类都爱吃昆虫,而昆虫也是城市中常见的野生动物。例如金龟子、瓢虫、蝉、蛾子,还有萤火虫。何鑫介绍说,有一种名为跳鬼萤的萤火虫,在上海青浦、奉贤这类郊区比较容易发现,因为萤火虫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较高,郊区的环境比市区更好,水质更清,所以萤火虫才能居住。

萤火虫,今年7月摄于上海植物园。东方IC 图

现场观众

除了绿地,江南地区也有很多湿地,包括池塘、河流等等。在湿地环境里也有很多野生动物居住,首当其冲就是鸟类,比如黑水鸡、小䴙䴘、夜鹭、红嘴鸥。这些鸟爱吃小鱼小虾,上海最常见的虾有多齿新米虾、河虾、龙虾;鱼则是白条鱼、虾虎鱼。两栖类的动物例如蟾蜍也很容易在湿地见到。另外,很多昆虫也会在水面出现,比如水黾,还有蜻蜓和豆娘。蜻蜓和豆娘长得很像,不过何鑫告诉大家,蜻蜓停着的时候翅膀是展开的,而豆娘停着的时候喜欢收起来;而且蜻蜓的两个眼睛是连在一起的,而豆娘的眼睛是展开的,这就是区别。

水黾 东方IC 图

关于爬行类动物,何鑫介绍说上海有几种蛇。“说到蛇大家可能都比较害怕,但其实我们上海的蛇除了赤链蛇是有毒的,其他的都是无毒的。我们也不要看到蛇就去打死它,它也是食物链很重要的一部分。”何鑫说。此外,上海还有一种大型爬行动物——扬子鳄,在崇明可以见到。

至于哺乳动物,在上海还能找到赤肚松鼠、刺猬、兔子、黄鼬、蝙蝠、狗獾等等;还有貉,这是上海最珍稀的哺乳动物。上海还曾经生活过一种很像鹿的动物,叫獐。

现场观众

那些路过上海的鸟类,背后有动人的故事

最后,上海还有一类生态环境,即海滨环境。很多鸟类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海滨的湿地环境,例如震旦鸦雀,它们只生活在上海和江苏的芦苇地里。“其实前些年我们有一些政府的提案,希望把这个鸟作为我们上海的市鸟,因为它高度依赖于我们芦苇的环境,如果没有芦苇地这种鸟就会消失,所以我们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它、保护它。”何鑫说。

除了震旦鸦雀,还有很多鸟类会迁徙至上海。它们中有些是黑水鸡的近亲,还有很多鸭子、大雁,甚至天鹅、鸳鸯,但是数量很少。来上海最多的鸟是鸻鸲类。

说到鸟类的迁徙,何鑫提到了自己曾经做过的一个跟踪鸟类的研究。他发现这种鸟3月7日从新西兰出发,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来到中国;5月又出发,花了大概一个星期的时间到了美国的阿拉斯加;再后来它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就是从阿拉斯加起飞,只花了8天的时间就从美国飞回了新西兰,期间飞了将近1万2千公里。何鑫透露,有研究数据表明,这些鸟飞到目的地之后,它们的体重可能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可以见得长途飞行对它们体力的消耗。

说到这里,何鑫讲了一个关于黑脸琵鹭的故事。这种鸟前些年的数量甚至比大熊猫还要少,全世界只剩下了2000只不到。于是他和他的团队就做了一些实验,在其中一只鸟的身上安了跟踪器,希望能够了解它的飞行。“黑脸琵鹭是在我们中国的辽宁和吉林的无人岛,包括韩国这些地方繁殖的,我们给这只鸟做了一个编号,给它抽了血,做一些身体健康的检查以及做遗传学的分析。大概在2年多之后,我们发现它在上海的北边又重新出现了。曾经在两年多以前在它身上做了一些研究,亲手摸了它又释放了它,两年多以后发现它还活着,飞到了2000多公里以外的上海的北边,这让我们很感动。”何鑫说。

正如黑脸琵鹭,我们身边还有一些只是在上海路过的动物。比如鹈鹕,它的数量可能100只都不到了;还有白头鹤,每年有100多只固定在11月来到上海崇明过冬,所以崇明东滩也称之为白头鹤之乡。“希望能有更多人了解到它们。当这一群鹤从天而降的时候,真的是一种仙鹤的感觉了。”何鑫说。

尽管上海有多样的野生动物,但它们的生存也在面临着威胁。由于很多湿地环境被逐渐开发,变成了农田和建筑用地,鸟类的生活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小。“我们人类生活在城市里,享受着城市的便利,而代价是很多动物也许不适应这样的环境就消失了,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何鑫说。

活动的最后,何鑫分享了一张图片,那是在南美洲最南端发现的一幅壁画,很多手印重叠在一起。关于展示这张图片的用意,何鑫解释说:“人类是起源于非洲的,我们从非洲走到世界各地,去影响和改变地球,最后走到的一个地点就是阿根廷的最南端。我们的祖先在几万年前留下了这样的手印,这表明了我们人类在地球上的能力。人类有知识和技术,我们有能力去改变自然界,但我们同样也有能力去保护我们的自然界,让动物和人类和谐相处。”

    责任编辑:梁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