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年三成常用药价格上涨:个别品种涨幅大,主要有三类原因

澎湃新闻记者 包雨朦
2019-08-22 16:01
来源:澎湃新闻

8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政策吹风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医疗保障局相关领导介绍加强常用药供应保障和稳定价格的措施,并答记者问。

前不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建立健全基本药物、急(抢)救药等常用药保供稳价长效机制,事关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是重大民生关切。会议提出,要在已有工作基础上,针对部分常用药出现短缺、价格不合理上涨的问题,采取四方面的解决措施。

在8月22日的政策吹风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曾益新表示,下一步,卫健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相关工作:

一是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短缺药品保供稳价工作的政策措施。

二是完善药品短缺监测预警和应对机制,实施药品停产报告制度,推动医疗机构设置急(抢)救药等库存警戒线,建立健全短缺药品常态储备机制。

三是抓紧制定规范医疗机构用药管理文件,强化医疗机构用药管理。推动各级医疗机构形成以基本药物为主导的用药模式,提高政府办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配备品种数量占比。

四是完善药品采购政策。对国家和省级短缺药品清单中的品种允许企业合理定价、直接挂网采购。对替代性差、市场供应不稳定的短缺药品,采取集中采购等方式保供,研究加大急需药品进口政策措施。

五是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原料药垄断、操控市场等违法违规问题。

六是统筹做好组织实施、宣传引导等工作。

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金甫在介绍我国当前药品供应现状时指出,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70%的常用药价格降低或持平,抗癌药等高价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到18%。30%左右常用药的价格有所上涨,个别品种涨幅较大。

他表示,药品涨价主要是三类原因导致:

一是市场调节的机制还不充分。涨价药品多数具有市场容量小、竞争不充分的特点,往往临床必需,缺少替代,容易出现“以缺逼涨”的态势。

二是上游原料药垄断涨价。一些药品或者是原料药生产环节高度集中,原料药分销的渠道容易被控制,通过垄断控销来达到非法牟利的目的。

三是有客观的成本因素。如人工成本投入增加、产品质量水平提高、环保投入增加,也产生了合理成本的增支,对于历史价格低的药品影响较大。

当被问到为何会出现部分药品价格暴涨的极端现象时,陈金甫坦言,一方面总体药价稳中有降,另一方面确实存在个别短缺的急(抢)救药价格上涨。

“我们调查了3200多种常用药品,大概只有200多种涨幅较大,集中在部分短缺药、急(抢)救药和少数非处方药等。这200多个品种有几个特点:一是在药店销售的药和非处方药,二是日均治疗费用比较低的药,65%的涨价药品日均治疗费用在3块钱以内。” 陈金甫说。

陈金甫还表示,根据我国的用药特点,用药需求主要在临床、在医院,这属于稳中有降的品种,人民群众对这些药品的稳中有降感受是不深的,因为在医院买药的时候很多是基金报销,个人支付少一些。而涨价的主要在药店、在非处方药,要靠群众自己花钱买,所以对在药店涨价的感受比较深。对不合理的涨价,要采取综合性的、坚决的手段予以打击。所以对于整个药品供应和价格的态势,还是有充分信心的。

    责任编辑:孙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