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派|“主体大炮”的威力,探秘朝鲜大口径远程火箭炮①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林森
2019-08-23 06:46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从今年5月起,朝鲜进行了8次导弹和远程多管火箭炮发射,尤其是7月25至今仅三周内就进行了6次发射,密度之高,超过以往。在这8次发射中,朝鲜使用了韩国媒体口中的“新型武器三件套”:朝鲜版“陆军战术导弹”和朝鲜版“伊斯坎德尔”导弹(KN-23)、新研制的大口径远程多管火箭炮。

在韩国媒体所谓的“新型武器三件套”中,最为神秘的要数大口径远程多管火箭炮,因为朝鲜媒体刊发其发射新闻时图片打了马赛克,颇为神秘,成为防务界讨论的热点话题。

朝鲜媒体刊发新型大口径可控火箭炮发射新闻时图片打了马赛克,颇为神秘,成为防务界讨论的热点话题。

据朝鲜官方媒体报道,朝鲜国防科研部门在7月31日和8月2日进行了新型大口径可控火箭炮试射。报道称,试射旨在检验火箭弹的飞行高度及轨道控制能力和目标命中率。通过试射,所要求的可控火箭弹的控高平飞性能、轨道改变能力、目标命中率和战斗部爆炸威力得到了令人满意的验证。

远程火箭炮在朝鲜被称为“主体大炮”,而新型大口径可控火箭炮是“主体大炮”家族的最新成员,它的出现将其火箭炮技术水平提高至一个新的层次。

朝鲜研制的“金策二号”122毫米火箭炮,与“金策一号”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发射车配备了再装填系统。

大口径火箭炮的诱惑与朝鲜选择

在精确制导技术运用于火箭弹之前,多管火箭炮是一种面杀伤武器,由于火力凶猛,成为许多国家地面炮兵部队的主要武器之一。朝鲜远程多管火箭炮是其火箭炮技术近70年来不断发展的成果。

朝鲜人民军装备的第一种火箭炮是大众熟知的“喀秋莎”(BM-13)。作为一代名炮,其可以说是现代战争多管火箭炮的鼻祖,二战中的表现可圈可点。1951年,朝鲜从苏联获得了“喀秋莎”火箭炮,并在朝鲜战争中使用。“喀秋莎”火箭炮最大射程8.8公里,每门配备了16发炮弹。该火箭炮强大的威力给朝鲜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和震撼。以上甘岭战役为例,根据央视纪录片《发现之路》的介绍,志愿军的“喀秋莎”成为了美军的“肉磨子”。亲历上甘岭战役的士兵曾回忆,“喀秋莎”射完以后,战士们冲上阵地,发现只有两个人活着,其他人不是死了就是震昏过去,有被俘的美军抗议说,你们共产党使用了原子弹!

“月球”-M远程战术火箭武器系统

1958年,朝鲜江界兵工厂仿制了战场缴获的美制M8火箭筒,并发展了其第一种国产火箭炮——58式近程火箭炮。该炮配备了6个发射管,最大射程6公里。1966年,朝鲜人民军炮兵指导局(AGB)正式组建火箭炮部队,主要武器是“喀秋莎”(BM-13)和BM-14两种火箭炮。

上世纪70年代,朝鲜从中东地区获得了107毫米火箭炮和苏联BM-21“冰雹”122毫米火箭炮,并仿制了75式107毫米火箭炮和“金策一号”122毫米火箭炮。“金策一号”射程约20公里,大幅提升朝鲜火箭炮部队的打击能力,也将其火箭炮技术水平提高至一个新层次。

但这些火箭炮射程比较近,还是属于战术武器,而从苏联引进的“月球”系列战术火箭数量太少,无法实现从三八线朝鲜一侧将“首尔变成一片火海”的战略目标(首尔离三八线最近距离约为40公里)。从上世纪80年代起,朝鲜陆续研发成功了多种远程火箭炮,射程从40公里逐渐提升至250公里。目前朝鲜人民军装备的远程多管火箭炮有两种口径,即240毫米和333毫米,型号包括M-1985、M-1991、M-1991改进型和KN-09,其中KN-09多管火箭炮的口径为333毫米,另外三型多管火箭炮的口径均为240毫米。而此次试射的新型大口径可控火箭炮射程比KN-09更远,底盘也采用履带式底盘,因此口径应该超过了333毫米。

M-1985远程多管火箭炮

美国《外交政策》网站曾刊文称,朝鲜装备了大量的远程火炮,如果战争爆发,朝鲜远程火炮在几小时之内就可以将韩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首尔打回上世纪80年代,并且潜在伤亡人数至少在20万以上。因此朝鲜远程火箭炮已经不单单是战术武器,其潜在战略意义不容忽视。可以说,远程火箭炮已经成为朝鲜的“战略武器”,其地位仅次于弹道导弹。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远程火箭炮均是朝鲜第二自然科学院第166研究所研发的。除了远程火箭炮,朝鲜KN-02、“火星”-5/6等战术导弹也出自该院。据前往韩国的朝鲜人员介绍,该166研究所拥有1500余名研究员和工程师,大部分来自朝鲜平壤国防大学、金日成综合大学和龙城电子工业大学等。除了本国研究人员,苏联解体后,该研究所还聘请了一些俄罗斯火箭炮和弹道导弹技术专家,并且与伊朗、叙利亚等国保持技术联系。

M-1991多管火箭炮是M-1985的改进型,最大的变化是采用了另一种卡车底盘,定向器数量增加至22根,火力更加凶猛。

不断发展的240毫米火箭炮

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研制远程火炮,最先服役的远程多管火箭炮M-1985于1985年被西方知晓(西方根据其发现时间将其命名为M-1985)。该炮口径为240毫米,发射车底盘为朝鲜仿制的日本五十铃6×6重型卡车,每门多管火箭炮配备了12个定向器。火箭弹长5.2米,弹重407千克,战斗部重90千克,使用羟基尾聚丁二烯推进剂,最大飞行速度4马赫,尾端装有3片折叠弹翼,发射后展开,基本型火箭弹最大射程43公里,改进型射程约60公里,发射速度为4~8秒/发。射击前将4个支撑脚降至地面,以单发或齐射方式发射,射击完毕后即转移到另一个阵地,用升降设备装填新的火箭弹。

改进型M-1991多管火箭炮据称射程增加至100公里

M-1991多管火箭炮是M-1985的改进型,最大的变化是采用了罗马尼亚DAC型6×6卡车底盘,定向器数量增加至22根,火力更加凶猛。改进型M-1991多管火箭炮是朝鲜240毫米口径系列多管火箭炮的最新改进型型号。据韩国情报部门透露,该炮在2012年4月15日朝鲜纪念金日成诞辰100周年进行了对内展示,该炮命名为“主体100炮”。据悉,由于采用新型火箭弹,其射程增加至100公里,火箭弹命中精度也较以往型号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可以部署在离三八线更远的纵深地带。增加射程主要手段是减少弹头重量,增加燃料,此外还可以使用最新的推进剂。结合近年来,KN-06防空导弹和“火星”-11等战术导弹的发展,朝鲜在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上有了新的进步,因此,240毫米火箭弹增程至60-100公里是可能的。俄罗斯曾将“飓风”220毫米火箭炮增程至70公里。

在KN-9 333毫米和射程更远的新型大口径可控火箭炮大批量装备部队之前,240毫米系列多管火箭炮仍然是朝鲜远程打击和威慑韩国的“顶梁柱”。根据西方情报部门估计,目前朝鲜人民军装备的240毫米系列多管火箭炮有390门(数量目前仍在增加),228门部署给第620炮兵军,其余162门则提供给四大“前方军团”,即自西向东配属的第4、2、5、1军团,形成对军事分界线纵深的火力打击群。按照编制,除去东线以山地战为重点任务的第1军团,朝鲜其他三个“前方军团”各辖一个多管火箭炮旅,每旅配属9个营,至少下辖3个240毫米多管火箭炮营。据韩国媒体称,朝鲜240毫米系列多管火箭炮可从距“军事分界线”最近的阵地上开火,不仅是首尔,连京畿道南部的安阳、群浦、果川、城南等地都会被覆盖,由于上述几乎全是韩国经济的精华地带,战略威慑力之大不言而喻。(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谢瑞强
    校对: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