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大规模因材施教?上海这所小学每个孩子都有“数字画像”

澎湃新闻记者 韩晓蓉
2019-08-21 20:27
来源:澎湃新闻

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学生正在使用电子写字板。校方供图

在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1300多个孩子,每个人都有一幅立体的“数字画像”。这幅画像如何得来?

原来,该校的每一位学生都有一块电子写字板,答题过程和习惯通过终端反馈给老师。两个学习等第同样是A等的孩子,学习过程体系也可能截然不同。写字板反馈显示:小F,落笔终端次数多,写写停停。小K终端停留次数多,但每次停留时间比较长。两人的区别在哪里?老师通过观察发现:小F每做完一题,都会验算;而小K则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

于是,老师对小F提出要合理分配答题时间,对有十足把握的题目,不一定要做验算。而对小K的指导,则是改变答题习惯,适当保持学习压力。通过个性化的指导,两个孩子获得不一样的提升。

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除了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写字板,学校还开发了了解学生身体机能的“云手表”,培养劳动技能的“云厨房”,汇聚了学生各个层面的大数据。

卢湾一中心小学是上海信息化标杆培育校之一,在校长吴蓉瑾看来,人工智能应用到教育让“数字孪生学校”成为了现实。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永智表示:“‘人工智能+教育’最重要的是数据驱动了大规模因材施教,可以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快乐教育。”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在即,8月21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上海市教委获悉,今年人工智能大会首设教育行业主题论坛。

作为“人工智能+基础教育”的先行案例,上海市信息化校园建设标杆校将在大会期间亮相。

上海市教委信息化工作处处长李海伟介绍,从2018年9月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到2019年,一年间,上海教育发生的最大变化是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历时半年,在全上海布局创建54所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涵盖大、中、小、幼、职业学校。

杨浦区教育局副局长吴巍介绍,杨浦区的同济一附中、六一小学、复旦二附校、杨浦职校进入了54所标杆校,各校均在进行人工智能在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同济一附中2019年9月新学期将在新高一专门开设一个人工智能实验班,这也是上海的普通高中推出的首个人工智能班。

进入大学阶段后,充满未来感的各项新技术开始真正地渗透专业教学和校园生活。复旦大学信息化办公室主任王新教授介绍,目前该校作为全市首批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已经设立了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其中包括智能算法与计算、认知计算与智能、社会计算与智能、人机融合与智能四大专业方向。从这些名称可以看出,复旦大学探索的是以跨学科交叉为特征的“人工智能+X”专业范式,培养的是具备计算机基础、人工智能、社会科学、机器人学等学科知识的综合性人才。

上海54所标杆培育校第一批名单  受访者 供图
上海54所标杆培育校第二批名单 受访者 供图
    责任编辑:高文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