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进藏,泸州“高龄”援藏干部李杰:我回来了

2019-08-20 11:40
四川

李杰是自泸州援藏以来,唯一同时参加过第一批和第五批援藏工作的干部。援藏经验丰富的他,却永远忘不了来藏区的第一天。2010年5月,李杰乘坐大巴车抵达理塘,“晚上下车后,看见城里无一处灯火,当时感觉自己不知道往哪里去。”

01

首次援藏:3次考察稻城机场选址

刚到稻城不久,李杰就得到一个任务:为32户牧民安家。

当时,牧民定居点选址在牧草丰富的磨房沟,但磨房沟海拔4000余米,光是石材、木材等材料运上山,前前后后就用了4个月的时间。

建筑材料运上山后,因无人看管,发生过一次盗窃事件,为了让牧民能尽快住进新房,李杰决定晚上在磨房沟搭帐篷守建材,“那几晚,在帐篷里滚来滚去,根本睡不着,早上一打开帐篷,白茫茫一片,帐篷顶和草地上都落满了雪。”

第一次援藏,李杰印象最深刻的是与时任稻城县桑堆镇书记泽仁多吉去考察稻城机场,“前后去了3次,当时的海子山还是一片荒地,机场的航站楼和跑道的位置,还要靠手去指”。2012年完成援藏任务,李杰回到泸县,但援藏留下的藏区情结,一直在李杰心中挥之不去。

2018年,泸州征集第五批援藏干部,其中一项条件是:年龄不得超过45岁。当时刚好45岁的李杰,为了通过体检,开始跑步锻炼身体“最开始跑2公里,因为每天坚持,很快提高到每天跑10公里,最后还去都江堰参加了一次马拉松比赛,全马跑下来用了4小时20分16秒。”最后,李杰的进藏体检,顺利通过。

2018年7月,当李杰乘坐的飞机降落在稻城机场,李杰从窗口望向这个曾经自己指过的荒地,感觉“既熟悉又陌生,但我总算是回来了!”

02

二次援藏:李杰送乡城“亲戚”泸州黄粑

第二次援藏,李杰分配到乡城县,负责28个项目的推进工作。

今年春节归假的第一天,李杰来到结对帮扶对象娘久白码家统计数据。正月初八,李杰给娘久白码带来了泸州的黄粑,还给小儿子包了一个红包。

娘久白码留李杰在家里住下来“这还在春节期间,你一个人回寝室太孤单,在我们家住下来吧,反正你也是我最好的一个亲戚。”

8月11日,李杰发现娘久白码没有领到临时困难救助转移性支付补贴,李杰马上开车前往则鲁村娘久白码家。

仔细查看娘久白码及家人的每张银行卡号后,发现与此前登记的卡号对不上。李杰告诉娘久白码不要担心,他会去找镇上的扶贫专干,尽快把这2850元打过来。

03

见证藏区改变:砌花坛、栽果树

乡城县人民政府建在一个山坡上,如今李杰爬起来,已是气喘吁吁。“年龄到这里来了,现在常常感觉膝盖疼,腰疼。”

从第一次援藏到第二次援藏,9年时间里,李杰的身体“不得不服老”,而藏区“真的日新月异,越来越好了。”

李杰介绍,第二次来藏区,发现藏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过去,藏房的一楼,一般是喂猪喂牛的地方,藏民与牲畜同住,苍蝇和粪便的味道充斥着整个藏房。

现在,因为泸州援建队伍的“五改三建”行动,让藏民与牲畜分离,如今藏房一楼,大多改为储藏间或会客厅。以前,满是粪便的院坝,现在砌起了花坛、栽起了果树、修起了独立的卫生间。

9年时间,藏民逐渐打开心扉。过去藏民看见汉人很害羞,不爱说话。现在藏民看见汉人会主动打招呼,“特别是看见泸州人,藏民会非常亲切,有些泸州援建的藏房民宿,老板会表示泸州人随便住,不收钱。”

04

家庭:女儿、长辈和手机铃声

李杰第一次援藏时,女儿9岁。

2010年,李杰的妻子带着9岁的女儿,来稻城看望李杰。当时泸州来一趟稻城,需坐大巴车先到康定再到稻城,全程要花2天时间。“她们那次来,没耍好,女儿和媳妇一下车就高反,直说气短、头疼。”

在回去的路上,女儿在稻城县车站,被一条狼狗咬伤了小腿。李杰指着自己的小腿说:“就是这个地方,咬来血都流出来了,现在想起那一口都心痛,像是咬在自己心上。”

李杰第二次援藏,母亲72岁,外婆92岁。

现在李杰的母亲负责照顾外婆。李杰表示,最大的心愿是家人身体健康,等着自己援藏归来。他们千万不要有任何闪失,否则自己会后悔一辈子。

目前,李杰负责乡城县28个项目的推进工作。在工作的路上,各个项目的负责人给李杰打电话汇报项目推进情况,手机铃声《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不断响起。李杰说,每天在这崇山峻岭中穿行,抬头看着藏区的云,感觉自己是它们的一部分。

- END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