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记者的恋爱观

2019-08-21 12:09
湖南

作者:于怡朗

来源:南方传媒书院

中国记者举着话筒问:“大爷!你幸福吗?”

街头的大爷一脸严肃地回答:“我不姓符,我姓王!”

 

经常问别人幸不幸福的中国记者们自己是否思考过这个问题呢?

经常为社会“治病开药”的记者们在个人情感方面又是如何抉择的呢?

社会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光鲜亮丽、无所不能,他们既可以西装革履地在两会现场和国家干部们斗智斗勇,又可以在台风来临之时安之若素、稳如泰山。。。。。。他们工资不高操心不小:明星离婚、贪官入狱、地震火灾、冤假错案、香港暴乱等在他们眼里竟然都是“好东西”。

没错!他们就是记者。

作为社会信息的采集者,记者记录着人间的悲欢离合,见证着时代的阴晴圆缺,有人将他们比作“月亮”:月亮要想发光,必须借助太阳的光芒。

可是,经常“关心”他人婚姻状况的记者们自己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思想犀利的男记者们的择偶标准又是什么呢?铁肩担道义的他们是否擅长经营个人的爱情呢?

男记者喜欢有才华的女性

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们大都具有一定的明星气质,作为中国传媒界的“大哥大”,央视在中国老百姓心中的地位根深蒂固,可以说央视的主持人就等同于“全民艺人”:上至70岁的老人,下至5-6岁的孩子都是他们受众群体,其中最受瞩目的莫过于春节联欢晚会的主持人。

然而,你绝对想不到这位经常在综艺节目中搞怪卖萌的女主持今年竟然46岁,你更想不到的是她的老公竟然比她大8岁!她就是朱迅,老公名叫王志——一位颇有政治手腕儿的男记者。

虽然王志和朱迅都很有影响力,但是面对媒体时他们很少谈论自己的感情,有关他俩情感的新闻很少很少,我想他们应该知道过度炫耀和高调的情感往往容易破碎。

王志凭个人的努力从地方电视台一步一步走上中央电视台,从新闻界跨向政界,不仅读了博士而且娶了中国最美的女郎,由此我想到了经济学里的“科斯定律”。。。矿工辛苦挖出来的钻石最终往往会流转到白富美的手中——社会上优质的资源往往会被优质的人使用。记者王志的成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首先好好打磨自己,然后才能吸引力到更优秀的异性。

当代的男记者择偶眼光高,以前的男记者择偶眼光更高。

她,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是清末举人;她,是民国时代的女大学生,毕业于金陵大学;她,巾帼不让须眉,读书时多次参加抗日救国运动;她,是一个典型的“斜杠青年”,教过书、印过钞票、当过官,她就是我们的女英雄——沈谱。沈谱的父亲是我们历史课本里绕不过去的一个知识点——“七君子事件”里的沈钧儒。

可是沈谱的爱人却是一名出身农村的男记者——范长江。

用现在的话来说沈谱是一个事业心极强的女人,但是在生活里她依旧能够胜任贤妻良母这一角色,从沈谱身上我看到了两种品质的结合:新时代知识女性的独立果敢和中国传统女性的温婉贤良。

男记者更喜欢与自己志趣相投的女性

《红星照耀中国》详细地记录了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成长经历,而本书的作者竟然是一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斯诺的情感生活有点儿丰富,67年的人生里他经历了两次婚姻,他的前妻是同样是一名记者,后来的妻子则是一名美国女演员。

1949年44岁的斯诺和42岁的首任妻子离了婚,往后余生,他的首任妻子始终是一个人生活。斯诺和他的第二任妻子过得很幸福,俩人生了一对儿女,晚年共同出了很多书。

由此可见,男记者们不仅喜欢和优秀的人结婚,而且更喜欢和那些比自己年龄小,和自己志趣相投的人结为伴侣。

“秋之白华”这个词语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双语记者瞿秋白发明的:“秋”和“白”是指瞿秋白,“之”和“华”是指杨之华。

杨之华和瞿秋白在遇到彼此之前都经历过一段婚姻,前任王剑虹和瞿秋白结婚不到一年就因病去世了。杨之华和前夫感情不和,杨就带着女儿离家出走。后来经人介绍,瞿和杨相识相遇相互欣赏,可为了明正言顺地和之华在一起,瞿竟然找杨的前夫沈剑龙当面谈判,结果俩人决定在上海的《民国日报》上刊登了一则启事:

“一是瞿秋白与杨之华结婚启事;二是沈剑龙与杨之华离婚启事;三是瞿秋白与沈剑龙结为友好启事。”

男记者们看准的爱情往往都不会轻易放过,不合适的感情也不会随便凑合。

男记者还喜欢颜值比较高的女性

作为社会活动家,男记者们的工作就是接触不同类型的人,通过短时间的交流走进对方的内心,因此记者们特别会穿着打扮:不同场合要穿不同的衣服,采访农民就不能穿西服,采访官员就不能穿拖鞋。

人靠衣装马靠鞍,对自己形象如此苛刻的男记者们的另一半自然也不会太丑。

在那个没有PS的年代,范夫人的颜值挺高的,清秀的脸上挂着一对柳叶弯眉,似笑非笑的眼神里流露着矜持和庄重,一袭朴素优雅的长袍将她的气质衬托的出神入化,站在范长江的身旁会让人脑海中立马浮现出“郎才女貌”这个词语。

瞿秋白和杨之华的合影堪称完美,两人坐在沙发上眼神注视的方向一致,杨之华嘴角上扬盘腿坐在瞿的怀下,瞿秋白身着西装三件套绅士风范跃然纸上,带着这样一位夫人出入重要的场合,瞿秋白的脸上一定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看来啊!男记者们的婚恋观可以总结成下面这段话:他们不将就、不随波逐流,他们一般不爱,要爱就爱得轰轰烈烈;他们面对恶势力时面不改色,面对心爱的姑娘时也敢于吐露真诚;他们在事业上很高调,但是在情感上大多都很低调;他们善于表达,口才和文采了得,像这样的男人敢问有哪个女人能不被他们所蛊惑?

作为一名未来的新闻记者,下面我想谈谈自己的婚恋观。

我是双子座,因此具有双重的人格,在有旁人的眼中我叽叽喳喳、哗众取宠,但在懂我者的眼中我是老成持重、忧郁惆怅的。

我想“她”一定要懂我,能够透过我的表象看到我内心真实的想法。

我是双子座,因此我有两种性格,有时极度自负,有时十分自卑,我想“她”一定要时常在我耳旁温柔地提醒——无论如何都要保持内心的平和。

此外,我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希望未来的“她”最好会做一桌子的菜。

结束每天的采访后回家看到“她”等我吃饭的场景在我的脑海里不知幻想了多少遍。

我认为作为一名为社会伸张正义的男记者一定要有一个温馨的家庭,无论外面的风浪有多大,家永远是我们获得心灵力量的地方。 

我羡慕的爱情是郎永淳和吴萍的模样:有难同当,不离不弃。

郎永淳离开中央电视台之后投身商界,2017年10月5日因酒驾引起了一起交通事故纠纷,顿时舆论哗然。面对外界的嘲讽和质疑,当时正在与癌症艰难抗争的吴萍站了出来——在微博上替夫道歉,原文如下:

 

“人生之磨难种种,都需要坦诚面对。唯望爱与痛都能让我们更加成熟,也更加珍惜。”

当灾难来临时,吴萍既没有选择谴责,更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选择了面对和接受,句句字字里充满了对郎永淳的爱与深情,我被如此的爱情感动了。

男记者更喜欢与他们三观一致的女性

优秀的男记者不一定是人群中最强壮的,也不一定是皮囊上最好看的,更不一定是口袋里最有钱的,但绝对是最有思想,最有正义感的。他们的美不在外表而在内心,他们的力量不是来源于拳头而是倾注于笔下。

在乌合之众的眼里,男记者们是曲高和寡甚至是离经叛道的,因为他们喜欢质疑更喜欢挑战权威,但随着时间的发展男记者们的观点会被大众渐渐地理解最终被完全接受。

因此,作为记者的女人一定要具有一颗十分强大的内心。当别人不懂你的丈夫时你一定要懂,当别人否定你的丈夫时,你一定要坚定地给他爱和支持。

然而,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概括为四个字——“三观一致”。

不论是记者还是普通人本质上都喜欢和自己一致的人在一起。父母会更爱和自己长相酷似的子女,朋友更喜欢哪些发自内心赞同自己观点的伙伴,被采访对象往往会因为记者和他们的动作一致而更愿意向对方敞开心扉。婚姻也是这样,三观一致的两口子更有可能白头偕老。

男记者最喜欢与他们同甘共苦的女性

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人类世界里,当人们的安全得以保障、温饱不成问题之后便会自然而然地寻找精神和心理上的安慰。随着社会的发展,两性关系早已超脱了“繁殖后代”、“家族联姻”的范畴。中国封建时代,女人是男人地位和财产的象征,一个成功的男人不仅可以有三妻四妾,更可以有“三宫六院”、“佳丽三千”。近年来,随着女权主义的迅猛发展,女性在爱情方面的话语权越来越大。

过去男人可以对女人“品头论足”,可现在的女性却动不动的就称异性为“渣男”。

改革开放40年来,男女的婚恋观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50-60年代的女人喜欢当兵的男人,70年代的女人喜欢当官的男人,80年代女人喜欢有才华的流浪诗人,90年代以后的女人喜欢漂亮又多金的男人。

思想观念反映时代变化,谁都不想过那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日子,毕竟房价那么高、橱窗里的衣服又是那么的漂亮、手机淘宝里的广告狠狠地攥着每个女人的心。靠情怀和理想过日子,实在有些不现实。

文人自古得志者少,失意者多。优秀的新闻男记者们多属于大器晚成型。新闻记者王志38岁才结婚,今年51岁的财经记者吴晓波3年前才火起来。从某意义上说,新闻男记者都属于潜力股,只有那些独具慧眼且能忍受暂时清贫的女性才能获得往后“人前显贵”。

最后,

我想用美国诗人罗伊.克里夫特的《爱》来结束这篇3490多字的文章:

“我爱你/不是因为你的样子,

而是因为/和你在一起时/我的样子;

我爱你/不是因为你为我做的事,

而是因为/为了你我能做成的事。”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