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昕 | 我的祖父陆宗达(下)

2019-08-19 18:51
北京

按:本文系陆昕先生于1991年所作,后收入《陆宗达语言学论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今年是章太炎师诞辰150周年,而陆宗达先生生前著作《<说文解字>同源字新证》历经35载终得影印出版,实乃训诂学界一件美事。特此刊载这篇旧文,表达我们的一份缅怀与敬意。

友朋情深

祖父非常重视与老朋友的情谊,尤其在患难之中。赵元方先生在 “文革” 中首当其冲,家中所有古玩书画、图书信札全被康生指使红卫兵以抄家为名掠夺而去,据为己私。赵先生的存款被冻结,房屋被强占,一时衣食都感不便。祖父闻知后,虽然破 “四旧” 抄家之风并未过去,自己也处于风日浪尖、朝不保夕之时,仍然让我父亲接赵先生来家住段时间,并要我祖母尽力把饭食弄得可口一点,使赵先生得到很大安慰。1971年,祖父从师大山西临汾干校调回北京编《新华词典》,赵先生听后大喜,请祖父去他家吃饭,特地买了一尾大鱼,并在来笺上写了两首七律,题为《喜颖子自晋归因集杜诗以赠》。诗为:

消息真传解我忧,似君应向古人求。饱闻桤木三年大,不废江河万古流。人世悲欢暂相遣,春来花鸟莫深愁。密沽斗酒谐终宴,鬓发还应雪满头。

童稚情亲四十年,杜陵韦曲未央前。相逢苦觉人情好,老去新诗谁为传。即事非今亦非古,朝来新火起新烟。盘飨市远无兼味,漫钓槎头缩项鳊。

1976年地震之后,赵先生的房子被震成危房,祖父又把赵先生接到我家,住了将近一月,直待房子修好。当时我家藏有一瓶英国威士忌酒,1847年出品,在我家已历数世。祖父常说,这酒他要等死之前再喝。赵先生来后,他与赵先生共享了,并对赵先生说:“人生须臾,你我也不知将来如何,不如咱们现在就喝了它。”

祖父曾说起,他小时附学的杨家家馆,请的是位姓王的老师。王老师性格耿直忠于职守,不趋时,不媚俗。后因督责太严而被杨家解聘。王老师妻子早逝,留有一女,只十来岁,因患小儿麻痹不能行动,终日在炕上游戏。王老师被辞后,找不到事做,某日,祖父见他站在某街口要饭。祖父非常难过,便与我曾祖商量,准备请王老师到我家的药铺作账房先生,曾祖同意了。祖父第二天便兴冲冲地去昨日的路口找王老师,但已不在了。祖父去他家,邻居说早已搬走。祖父又去大街小巷寻找,仍然没有,只好作罢。祖父给我讲这段事时,已年近80,但仍非常动惰,并十分惦念王老师那患有残疾的女孩。

祖父待人谦和,无论老少贵贱,都很喜欢和他交往。街坊四邻提起祖父,都说:“那老爷子,真好!” 我家不远住着一位断了一条腿的老人,靠糊纸盒为生。祖父每次外出从他门前走过,总要向他打招呼,问候两句。祖父告诉我,这是当年给他拉洋车的车夫,后来捡废炮弹时被炸去了一条腿。祖父去世后,一次我偶然经过这位老人门口,老人看见我,非让我进他家,问我现在住哪儿,各方面情况如何。不仅这位老人,周围几家邻居 见到我都要我去他们家,问寒问暖,并要我以后常来。这种人虽逝去而人情仍在的温暖,使我深受感动,也更引起我对祖父的怀念。

甘坐 “冷板凳”

祖父经历曲折,性情浪漫,但他做学问相当艰苦,肯下“苦功夫”,坐“冷饭凳”。据不完全统计,祖父生前已发表专著9部,论文120余篇。其中《说文解字通论》一书,被译成朝鲜文,并被南朝鲜各个大学用作教授汉语的教材。

祖父的学术成就在学术界已有定评,但他的写作状况外人却知之不多。无论春夏秋冬,他每日总是四五点钟起床,随即刷牙、泡茶,然后一边抽烟喝茶,一边看书写作。至7时家人起来后,再开始洗脸、吃早饭。8点开始写作,11时左右吃午饭。饭后,抽一支烟后睡午觉,睡一个半至两个小时,两点开始写作至下午6点吃晚饭。饭后约看一小时左右电视即上床休息。

1982年八九月间至1983年底,祖父用一年半时间写成了一部《说文同源字新证》,此书共约45万字。从《说文》的头一个字写到末一个字,聚集了祖父数十年研究《说文》的心得,花费了巨大的心血。在这一年半时间里,祖父除去接待客人或外出参加非参加不可的社会活动和会议外,整日坐在椅子里,埋头写作,不到吃饭睡觉,绝不休息。有时甚至打破他多年的饭后即睡的习惯,饭后仍然要写作一段时间。我曾想让他换换脑子,轻松两天,他却说:“一下笔就由不得自己,构思不能打乱,一打断再恢复就难了。”遗憾的是,此书至今仍未能出版。

陆宗达先生《<说文解字>同源字新证》手稿

(陈佳摄)

殷勤传学

祖父备课也是非常认真的,他曾对我说:“我只要讲课,不管多熟的课,也要备。”他对学生说,“一篇课文,不管你讲多少遍,哪怕倒背如流,也要备。我每次备课都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受到新启发”。他传授教学方法时,说:“我的教学方法也是从季刚先生所得。季刚先生讲课,犹如剥老玉米,结论是玉米心,外面一层层包着玉米皮。撕去一层,深入一步,再撕去一层,又深入一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最后豁然开朗。既吸引人又启发人。”祖父的课讲得深入浅出,活泼有趣。一位学生回忆说:“有一次你爷爷讲‘荠’字,字形、音韵、训诂都讲完了,最后忽然来了一句,‘你们记着,荠莱馅的饺子最好吃!’全班大笑。于是这个‘荠’字我就记忆得非常深。”

尊师重道

祖父每当谈到学术和教学方法,总要归功于季刚先生,常常情不自禁吟诵道“一饮一啄,莫非师恩”。记得我陪他到西草厂去理发,路经椿树上二条时,祖父在胡同口站住,伸头朝巷子里望。我问他干什么。他停了一会儿,才沉浸在回忆中说:”季刚先生当年来北平,在这里住过,就住在那个大门里。”他说着用手指了一指不远处一所院落。我建议到大门口看看,他却说,“不必了,走近了更受不了,在这里看看就行”。

祖父虽然极其尊师,但在学术上却不存门户之见。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对季刚先生的某些论点有不同看法,但与祖父却是很好的朋友。祖父曾说,解放后,一次王先生作学术报告,祖父也坐在下面听。王先生于是说:“今天有陆宗达先生在下面听,我不敢讲。” 直至祖父上台坐到他旁边,王先生才开始作报告。1985年,师大集会庆祝祖父从事教学活动55周年,王力先生特来参加,对祖父的学术研究作了介绍和赞扬。王力先生故去后,正值炎炎夏日,当时祖父身体亦不好,刚因心房纤颤而住院归来。但他坚持自学生搀扶着参加了王先生的遗体告别。那时有一位先生,在许多场合赞扬章、黄学术,贬损王力先生,有时也到我家来。这位先生学识并不深厚,所说多妄,所以祖父不大喜欢他。后来有一次在某大学召开学术讨论会,这位先生在会上大颂章、黄,大批王力,祖父很不高兴。当即说:“您颂谁批谁都可以,是学术讨论的自由。但有一点,您无论是褒是贬,先要把人家的著作看完,解透。您对王力先生的批评我不同意,因为我觉得您还没有看懂王先生的著作。” 祖父回家后讲这件事时,我很惊讶,因为祖父一贯与人为善,在外边从不得罪人。这次使对方当众丢面子,在我记忆中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祖父经常对学生们说,不要多提章黄学派,学派之称本来是为了考证学术渊源,发展到后来,弄不好就成了一家一派之言,不利于发展学术,禁锢了学术自身。他要求学生们广泛团结各家各派之人,并指出,也只有这样,自己的学术才能发展提高。他的学生告诉我,正因为祖父从不自我标榜门户,所以威望很高。有一次召开学术会议,因为门户之见代表们产生了一些争执,主持人请祖父讲话。祖父讲,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发展学术的共同目标聚到一起。从今以后,大家不要再各自标榜,要一心把整个学问搞上去,不是把哪一个学派推上去。于是,会议得以顺利地进行下去。

1982年陆昕与祖父陆宗达在家中书房合影

在这里,我想引用一下季刚先生于1932年给祖父的信,信中写道:“足下非徒学术惇实,乃亦德行绝人。……在都时屡为弟辈言,此后当以‘刻苦为人、殷勤传学’八字交相策励,细思舍此更无自靖自献之方也……小兄侃再拜。” 我认为,季刚先生对祖父的评价和期望,祖父是做到了。

回顾祖父一生走过的道路,他的时间和精力,主要是用在学习、教育和研究工作上,他的许多学生已成为著名的教育家、语言学家和文学家。

时光荏苒,暑去寒来,祖父1988年1月下世,今已三度春秋。斯人往矣,时不可追,昔日美好的往事也已成广陵散。但我相信,祖父为传播民族文化,弘扬传统学术的真诚努力,终如他墓上的青青芳草,总有一天会绿遍天涯。

陆昕

辛未年中秋前五日

语言文字学家陆宗达生前唯一未刊著作

《说文解字同源字新证》

珍贵手稿尘封三十五年后重磅问世

陆宗达弟子、训诂学家王宁教授倾情作序

本书为陆宗达生前最后一部学术专著的手稿整理影印本,系完稿后35年首次公开出版。煌煌大作1200余页,《说文》十四卷字字讲解,一笔一划,无不凝聚陆老毕生学识。

在章黄学派20世纪重要的继承人中,陆宗达是继承章黄“小学”特别是《说文》学最重要的学者。《<说文解字>同源字新证》一书,综合了章太炎—黄侃—黄焯、陆宗达三代章黄学人的学术思想与方法,基本完善了《说文解字》同源字的考证。这些第一手的材料,是章黄学人研究汉语词源学独特的理论方法的实证,更是后代学人研究《说文》学和汉语词源学的导引。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