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柳堂读书记︱江南望族常州庄氏和清稿本《枫南山馆遗集》

冬晖
2019-08-19 16:10
来源:澎湃新闻

宋代以后,江南逐渐成为中国文化最发达的地区,随着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各地都出现了延续数百年的名门大族,他们的家族成员既有良好的文化学术修养,又“学而优则仕”,不断有族人通过科举的道路进入仕途,而这种情况又反过来进一步提高了家族的政治经济地位。其中最著名的如海宁查氏、常熟翁氏、苏州潘氏等家族,都是具有全国影响的豪门大族,名人辈出。常熟翁氏,从明末到清末的三百余年间,共有十一人中进士,其中状元两人(翁同龢翁曾源叔侄);苏州潘氏,有清一代共有进士九人,其中状元一人(潘世恩),探花两人。李鸿章任江苏巡抚时,曾为苏州潘宅题写“祖孙父子叔侄兄弟翰林之家”的匾额,可见其科第之盛。而本文所要谈及的常州庄氏家族,比上述几家也毫无愧色,甚至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常州庄氏可以追溯到北宋末金人南侵时期的北方南迁浪潮。但最初的三百多年里,庄氏只是当地的普通家族。明弘治九年(1496年),庄襗中进士,后陆续任户部主事、河间知府、山东参政等,常州庄氏一族从此开始崛起。后来庄襗的孙女嫁给常州名门,也是当时最著名的文学家和学者唐顺之,这标志着庄氏开始进入常州顶级的家族行列。晚明时期,同辈的庄廷臣和庄起元都在万历三十八年高中进士。庄廷臣后任湖广左布政使,庄起元官至太常寺卿,都进入了高级官员的行列。入清之后,庄氏科第更是盛极一时,共有二十九人中进士。从数量上看,远超过翁氏潘氏家族。其中状元一人(庄培因),榜眼一人,更有十一人入翰林院,这个数字在清代大概也是数一数二的。本文下面要谈的庄受祺,也是其中之一。

庄受祺,字卫生,翰林院编修庄令舆五世孙。道光二十年中进士,殿试二甲二名,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后历任湖北宜昌知府、荆宜施道、福建按察使、浙江布政使等。受祺长期主管湖北盐务,并为胡林翼委任“司后路粮台”,在与太平天国作战的过程中功勋卓著,颇受湖广总督官文和湖北巡抚胡林翼赏识。庄受祺以词林起家,工古文、善书法,而又能办理实务,通晓兵法,算得上当时名宦,曾国藩对他也很看重,两人书信往来甚多。他本人著有《湖北兵事述略》一书,记载了从咸丰二年太平军攻克武昌到同治元年太平天国退出湖北的历史,是研究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参考资料。受祺身后,子怡孙将其诗文编为《枫南山馆遗集》八卷,于光绪元年刊刻行世。

我所收藏的这部《枫南山馆遗集》,就是庄怡孙当年要为父刊刻文集之时,根据家藏的各种原始资料亲笔抄写整理的。这种形式的写本,有别于作者亲手书写的原稿,一般称为清稿本。此本旧装一函两册全,蓝绫面金镶玉装,有“毗陵庄氏”“手泽仅存子孙永保”“庄炎审定”等藏印,知此书曾长期为庄氏后人珍藏,不知何时散出。书中受祺之名讳均用黄笔填写,并于多处自署“孤子怡孙谨附记”“孤子怡孙编次”“子怡孙编次”。全文书写工整,书法流利精彩,功底深厚,经与庄怡孙现存书法作品比较,为怡孙亲笔无疑。庄怡孙光绪间曾任刑部郎中,以工书名于世,《国朝书画家笔录》卷四有传。

此书共正文七卷,卷末附骈体文杂存一卷,其中卷五为“湖北兵事述略”。全书目录及内文多有校改,如骈体文杂存目录以黄笔增补“授湖北布政使谢恩折”一篇,此折原稿本正文失收,于卷尾另贴一纸增入,并注明“抬写及空格写处均应查照闽臬浙藩折以归一律”,此乃针对原文中的“授福建按察使谢恩折”和“授浙江布政使谢恩折”所作的具体刊刻指示。目录原文后有庄怡孙附记,其中“近在仲求处得旧录词馆拟撰畸零数首并旧存谢恩两折”云云,就是指“闽臬浙藩”这两篇,湖北布政使谢恩折一篇则是后来又增入的,若不得此稿本,则不可能知道全书编辑的这些经过,这就是稿本的可贵之处了。卷尾又粘贴一纸,对刊刻校对做出了多处具体指示,如说“四卷六页五行胡母陈太夫人寿序,署应改暑”,“五卷十页八行兵事述略,雷以诚改諴”等。按,雷以諴为清代名臣,道光三年进士,曾在扬州帮办军务。这两处错字均当为形近致误。查此稿本,两字均不误,这两个错误肯定是刻版中出现的。因为手边没有这个刻本,未能全文一一对照,不知是否在刊刻过程中还有更多改动,好在此刻流传尚多,以后不难找来对校一遍。

庄受祺直系后人当中,也出了不少杰出的人才。庄怡孙之外的其他两子,庄允懿于清末曾任澳门同知,庄赓良更是近代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他在湖南任职几十年,先后出任善化知县、衡永道、湖南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等职,并于宣统二年著名的长沙抢米风潮时,短期署理了湖南巡抚。他为官清廉,有庄青天的美誉,以致于虽然在长沙为官多年,却既没有多少积蓄,也未购置私宅,离任后子孙只能租住普通民房。庄赓良也是清末著名的书法家,其字雄浑苍劲,深为时人赞赏。当时的同乡名人恽彦彬推许他的书法为“一郡之冠”。清末曾重修著名书画家恽寿平墓,墓碑就是请庄赓良书写的。

随着清末取消了科举制度,社会剧烈动荡变化,这个古老的“中国科举第一家族”也在逐渐发生着改变。但不变的是,庄氏家族仍然注重教育,继续培养出了大批优秀人才。如民国时期有著名学者、教育家庄泽宣先生,现代著名的“一门三院士”庄逢甘、庄逢辰、庄逢源兄弟,也已成为学界佳话。庄氏家族几百年来对教育的重视和成功经验,无疑值得我们深思。

    责任编辑:于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