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一半︱“利奇马”台风之后,我们能做什么

张娇阳
2019-08-17 19:43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粤港澳大湾区,是由广州、深圳、佛山、肇庆、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组成的“9+2”世界级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发展区,作为“一带一路”、“三大区域战略”等重要战略的重要组成,大湾区正面临着复杂的生态文明建设挑战与机遇,湾区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了解其发展的生态资本需求及其可持续性。上个月,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OPF)联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共同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生态足迹报告2019》。2019年是极端气候异常明显的一年,这期我们邀请了WWF&一个地球粤港澳大湾区联合项目组的成员给我们分享极端气候产生原因,以及全球、企业和个人如何发挥力量缓解气候变化的趋势。

据国家气候中心评估,今年以来登陆中国的最强台风“利奇马”,风雨综合强度指数为158.6,是1961年以来风雨综合强度最大的台风。据应急管理部统计,截至2019年8月14日,“利奇马”共造成1402.4万人受灾,56人死亡,14人失踪,1.5万间房屋倒塌,农作物受灾面积113.7万公顷,其中绝收面积9.35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15.3亿元,为2000年以来第二多。

长期以来,台风天气对南方沿海地区影响大于北方沿海地区,这导致了北方沿海地区面对台风灾害防御能力较弱。但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包括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影响区域均有可能改变。在我们印象中,台风是难以到达并影响到山东省的,但受“利奇马”台风影响,山东省多地均观测到突破历史极值的最大日降水量,包括临朐、青州和广饶等地。

台风“利奇马”路径图 © 中国天气网

除了台风,今年夏季,全球多地也都在遭受“史上最高温的六、七月”的困扰,许多欧洲国家也出现了创纪录的高温。高温天气导致了运输和基础设施受到干扰,并给人们的健康和环境造成了压力。

根据WMO(世界气象组织简称)预计,2019年将是有记录以来五大最暖年份之一,而2015-2019年将是有记录以来任何同等五年期中最暖的。这种热浪与科学家们对气候变化和全球温度上升的预测相一致。

气候变化所造成的极端气候异常,需要我们更多的重视和反思,并一同寻找应对措施。

全球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2015年,《巴黎协议》明确提出“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2°C之内,并努力将温度升高控制在1.5°C之内”的长期目标。根据协议,各方将以“国家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将继续带头减排,并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帮助后者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我国不但积极参与《巴黎协定》,并已经提前3年落实部分承诺。

但是,IPCC(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于2018年发布了《IPCC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强调全球温度升高1.5°C与2°C的气候影响差异显著,当温度升高超过1.5°C到达2°C度时将带来更具破坏性的后果,如栖息地丧失、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增多等,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将给世界经济带来更大损害。全球应共同努力,将升温控制在1.5°C。

1.5°C VS 2°C全球变暖带来的气候风险 © WWF

然而,根据碳追踪(Carbon Tracker Initiative)发布的全球温度升高预测图来看:即使现在所有在《巴黎协定》上承诺了减排目标的国家都切实履行了本国的义务,全球温度升高也仅控制在了2.5-2.8°C,依然无法达到通过“巴黎协定”将全球温度升高控制在2°C的目标,更何况达到1.5°C的目标。

想想我们近年来夏天都不太愿意在白天出门,一出门仿佛就把自己放在了蒸笼里的日子、想想我们经历的如“世界末日来临前”般的台风天,人们可以更清楚地意识到,缓解气候变化的趋势,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加入。

个人与企业如何加入应对气候变化之战?

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全球变暖,其实质就是碳足迹日益增大所致。碳足迹主要有两个来源:直接能源消费与伴随产品、服务消费发生的间接能源消费。换句话说,抑制碳足迹不断升高,离不开个人与企业的行动。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通过《粤港澳大湾区生态足迹报告2019》我们可以了解到2015年,湾区总生态足迹为2.8亿全球公顷,人均生态足迹4.2全球公顷,碳足迹占比为65%,与全球和中国生态足迹的组分构成总体情形类似。

注:2000 年 与 2015 年湾区足迹中香港数据采用WWF香港分会提供的2000年与2014年数据。

报告指出,2015 年湾区直接能源消费对碳足迹的贡献率为14%;86%的碳足迹伴随产品、服务消费而间接发生。个人直接能源消费层面的节能减排,如随手关灯,使用节能电器等均非常重要。更多的节能减排工作,则需要针对家庭及个人日常消费所带来的间接能源消费,这当中,企业参与尤为重要。

注:(1)食品指在家及在外就餐的所有食品消费;非食物指服装、电器等产品消费与医疗、娱乐等服务消费;(2)因数据缺失,未包含香港数据。

企业的力量对于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全球500强企业是中国和美国之外的第三大排放体。另一方面,企业提供的气候创新型解决方案对全球低碳转型起着决定性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要面临气候变化带来的高强度台风以及极端高温天气,还将面临海平面上升的威胁。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GDP约占全国总量的12%,实力可见一斑。湾区内的大型企业众多,有20家企业入围了2018《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名单;同时,粤港澳大湾区一直积极推动创新型企业的发展,这将有利于找到各行业节能减排、低碳的创新路径。因此,应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更主动地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中。

企业如何参与减排?

企业的排放范围常常被定义为三个:一是企业的直接温室气体排放,二是电力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三是其他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

企业标准定义的三个排放范围 © GHGP Corporate Standard(温室气体协议企业标准)

由上图可见,企业能采取的行动,往往也会从范围一开始,逐步扩展到范围三。具体的操作行为可以首先从碳盘查开始,可以参考《ISO14064》,对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识别、量化和核查,摸清家底。在识别了企业碳排放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环节后,再有针对性地设立减排目标、计划并逐步开展行动。

在减排的过程中,减少范围一内的直接温室气体排放是相对较容易操作的,也是大多数企业减排行动的起始点。企业往往可以通过替换高能效设备等方式来实现。但这种能效的提升,利用率从20%上升到60%是相对容易、且成本较低的,但从90%往上升,可能每提高一点能效,所耗费的成本会非常高的。同时,还可能面临技术达到了瓶颈的情况。这时候,企业可以考虑自己研发新技术,利用研发出来的新技术申请专利。从长远来看,这种方法仍然可以帮企业维持或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如果企业考虑范围二的减排,目前比较可行的方法为购买“绿电”。目前国内已有的绿电消费途径主要包括企业自行或通过第三方投资建设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 、采购绿证和直接采购绿色电力三种。

中国政府部门也正在大力推进“绿电”,新的政策陆续出台,包括制定“绿电”交易市场化试点、完善市场化交易机制等。与此同时,许多利益相关方也在积极推动,通过工作坊、研究、报告等方式传递企业需求,倡导绿色电力更广泛的政策支持及应用,出版有关指南协助推动企业的“绿电交易”等。

范围三的减排,往往是难点。对于大部分的品牌企业而言,许多的制造环节均已通过复杂的供应链外包。减排因此需要更多依赖推动供应链上的企业,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也仍有可借鉴的成功案例。例如,企业可以调整采购政策,对供应商打分,并将供应商的碳减排工作放入打分系统中,分数高的供应商,优先采购,或者给予一定价格优势。其次,企业可以识别重要且有能力的一级供应商,给予供应商补贴、技术指导等帮助,并定期邀请专业组织为重要的供应商开展能力建设培训,提升他们的环保意识,多方位一起推动这些供应商的绿色转型。

许多高瞻远瞩的企业,除了减排,还会着眼于更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积极主动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曾有企业聘请第三方咨询公司,使用最佳和最坏情况的温度变化情景研究气候变化对该企业2017至2050年投资组合、产品组合和利益相关者产生的可能影响,并利用该研究的结果来改善他们业务的收购、设计,运营和撤资策略,以此确保企业制定的战略具有相关性和有效性。

具体而言,他们通过气候变化影响海平面上升趋势加速的数据,制定了企业变卖海边资产的时间线;通过气候变化造成的极端气温频发以及不同地区气温变化的趋势图,来因地制宜的采购产品。当预测某地气候会变得越来越潮湿,为了确保企业的产品仍能为客户提供相同的质量体验,会提前在采购时就注意提出对这方面产品的要求。

结语

气候变化这一全球环境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个人坚持可持续生活方式、企业走绿色生产之路、城市建设过程中考虑低碳建设、政府利用政策的手段扶持个人和企业走绿色发展之路。我们期盼着社会各界的力量一起行动减缓气候变化的形势。

[作者张娇阳为WWF&一个地球粤港澳大湾区联合项目组(企业碳减排方向)成员]

    责任编辑:吴英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