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冷暖,女生先知

2019-08-17 15:03
江苏

欢迎来到真数,这里是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可视化实践平台。如果您喜欢这个作品,欢迎分享!

作者:李煦厚、代淼、赵汉卿

“你有男友了吗?想什么时候结婚啊?”2019年3月,当第三家公司的HR貌似不经意间地问出与前两家相似的问题时,大四的王琳才恍然意识到,自己可能正在遭遇求职路上的性别歧视。

但就在不久前,人社部、教育部等九部门刚刚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招聘行为促进妇女就业的通知》,明令禁止招聘环节中的就业性别歧视,其中就包括不得询问妇女婚育情况。

在与身边的朋友交流后,王琳发现,即使HR不会明着问,但免不了各种旁敲侧击,“可能是怕我们毕业后就结婚吧”,她苦笑。

现在,她已经成功拿到心仪公司的offer,但审视之前几次求职失败,她说不清原因究竟是因为能力还是性别。

一、步步维艰的就业路

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8》,2012到2017这五年间,总体上,城镇女性的就业人数无论从规模还是增长率来说都呈上升趋势,但倘若将女性就业人数与总就业人数进行对比,就不难发现,即使在2017年,女性就业人数已然达到了历史新高的6545万人,相比2012的5459万人增幅高达19.9%,但女性依旧只占总体就业人数的37%,而2013年,这个数字更是只有35%。

女性就业人数总体不如男性,并不一定能说明就是职场性别歧视所导致,有许多社会因素,如我国男女比例失衡、男人要养家糊口的社会观念等。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相比同龄男性,当女生走向社会寻找工作,面临的是一场更残酷的战争。

王琳的室友罗娟的感受是,在找工作上,她花的时间比她男朋友要多很多,尽管她和男朋友都是同一个专业,甚至她的绩点比男朋友更高。

“去年秋招,他面试的第一家公司就要他了,我陆陆续续面了十几家后才有通知过来”,罗娟说。

校园招聘网站梧桐果发布的《2018届毕业生男女就业现状》也佐证了这一点,在报告中,43.2%的男生在1个月内找到了工作,而女生只有23.6%,远远低于男生。寻求一份工作,女生相比男生,确实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但即使找到了工作,也不意味着在职场上,男性和女性处于同样的起跑线,起码在收入层面并非如此。当前男性职工的平均薪酬要比女性高,收入提升也更更快。

根据2019智联招聘女性职场现状调研,职场女性在2018年的平均薪酬为6589元,2019年为7245元,同比增幅10%,远远低于男性同期18%的增幅,也正是如此,男女之间收入差距从2018年的22%提高到2019年的23%。

相比这些显性的性别歧视,对女性来说,还存在着一道单凭素质、努力、能力都无法打破的玻璃天花板,即竭尽全力也难以攀升到企业的高层。

“玻璃天花板”这一词最早出现在1986年美国《华尔街日报》上,但30多年过去了,根据光辉国际报告,在美国2017年女性高管的比例依旧只有23%。

在中国这一情况同样存在,且更为严重。根据智联招聘《2019女性职场报告》,中国企业高层只有18.7%是女性,中层只有31.3%为女性,这意味着,对于绝大多数女生而言,在将近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临退休时可能还是一个基层管理员。

 二、女性就业难在哪里?

“女人嘛,都要结婚生子,然后相夫教子,对老板来说,肯定是能不要最好不要了”,李华梅说。作为一家小型广告公司的HR,她也曾多次抱怨社会对女性的就业偏见,但随着年过三十,育有一子后,她愈发能够理解企业老板的需求,“招一个男的真的比招一个女的省事多了”。

特别是在国家开放二胎、鼓励生育的今天,女性的生育成本愈来愈成为企业乃至社会关注的焦点。根据我国现有的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但对企业而言,漫长的带薪产假无疑大大增加了用工成本。

尽管当前我国各省产假规定不同,最高的如西藏地区规定女性的产假长达1年,而绝大多数省份的产假都集中在158天,即使最少的江苏、上海、浙江、湖北、天津等五个地方,产假也高达128天。

要知道这样的产假并不普遍,相比内地,港澳台地区的带薪产假就要短的多。台湾与澳门地区都只有56天,香港18年宣布将法定产假延长至14周,也不过98天,而在此之前,香港法律规定产假只有70天。

按照江苏统计局2017年发布的数据,南京私营企业人员平均工资大约是每月4258元,以4.5个月产假来算,企业大概要多支出19161元,这还没有算上企业要缴纳的五险一金,以及女职工怀孕后可能出现的工作效率下降、女职工产假时额外招人等成本。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位适龄未婚的女职工,对于企业主而言都相当于一笔潜在可预期的损失。

对于企业而言,更大的风险可能还包括女职工可能存在的生育后的辞职。李华梅的上司坦言,“女性休产假我能理解也支持,但就怕好不容易员工孩子生完了,然后为了照顾孩子辞职了,那企业找谁哭去啊”。

除去生育成本导致企业可能不敢招聘女性,女性更需要顾家这一事实,也使得女性的职场竞争力被大大削弱。

根据统计,未婚男性每周工作时长52h,未婚女性每周工作时长为47.6h,男性相比女性在工作上花费的时间本就更多,而一旦结婚,女性工作时长便下降为46.1h,男性虽然也有所下降,但依旧保持50.4,因为已婚女性要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家庭,已婚女性投入家庭的时间是2.6h,而已婚男性却只有2h。但最终这都导致了对用人单位来说,男性无疑更具有性价比。

当然女性就业困难,也可能与女性就业选择面更为狭窄有关。

受制于自身先天因素,很多工作如机械、建筑、化工等行业,历来被视为男性的自留地,一方面这些行业很少愿意招聘女性,另一方面,女性自身也并不乐于从事这些行业。

而当更多的女性集中在行政、后勤、文秘等领域,就业选择的过度集中自然使得女性的就业竞争更为激烈。

三、女性就业何去何从?

女性就业,前路或许漫漫,但未来光明一片。

从新中国成立到如今,中国政府始终强调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保障妇女平等就业。

早在1954年,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中便明确规定“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保了女性的权利和地位。

而1982年的新《宪法》中,在第四十八条更是直接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

无论是1992年的《妇女权益保障法》,还是1995年的《劳动法》,对妇女就业以及禁止歧视等都作了较为具体的规定,2007年的《就业促进法》更是专设“公平就业”一章,为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提供了充足的法律保障。

2019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坚决防止和纠正就业中的性别和身份歧视”。

今天的社会发展也为女性就业提供了全新的机遇。爱美、善于沟通、责任感强等女性特质,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越来越被放大,逐渐成为一种工作能力,这为女性开辟了全新的职业领域。

如今,女生开网店、搞直播、写段子、玩游戏,几乎成了一种潮流和风尚。根据《中国女性生活状况报告》,在女性所从事的新兴职业中,办实体、开网站、做微商、公号写手、运营自媒体、网络直播、游戏玩家、运营社群等都占相当比例。

当“她经济”成为推动国家经济蓬勃发展的“燃料”,女性职场歧视终将成为一个时代落幕的注脚,烟消云散。

作者:李煦厚、代淼、赵汉卿(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8级研究生)

指导老师:白净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