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军导弹发射实战背景对抗演练:大漠戈壁夜间对抗砺剑高原

央视新闻
2019-08-15 14:49

日前,火箭军多支导弹劲旅挺进大漠戈壁,在跨区域驻训中对抗“砺剑”。他们围绕“随时能战、准时发射、有效毁伤”核心能力标准,检验部队复杂条件下,特别是夜暗条件下的火力突击能力。

演练一开始,红方就率先展开攻势,多枚导弹几乎同时命中数千公里外的蓝军阵地。受到打击的蓝方不甘示弱,利用卫星寻找红方阵地位置。

“各架注意,5分钟后,有敌卫星临空,各架加强灯火管制,立即组织隐蔽伪装!”

接到命令,红方各发射单元立即熄灭灯火,并依托有利地形进行伪装。

一无所获的蓝方又先后派出无人机和地面部队展开搜索,迫使红方向其他发射阵地转移。

火箭军某部发射架指挥长 王飞云:在这样高密度,多维度的侦察中,我们不动都有很大几率被发现,一动起来基本上可以说是完全暴露在对手的眼皮子底下。所以我们只能见招拆招,尽快完成转移。

转移途中,尽管红方部队针对蓝方侦察的方式不断变换战术,但最终还是被蓝方掌握了动向。刚刚进入新的发射阵地,蓝方的强电磁干扰就接踵而至。

火箭军某部导调考评处处长 丁国林:导弹战的成败,关键因素就是要看信息能否保持畅通,战场感知能否保持灵敏。而我们蓝方部队利用多种手段攻击他的指挥制导系统,让对手看不见、打不准,让他们在极限条件下、危机情况下练就过硬技能。

随着部队战略能力加速发展,“天剑”演训不断“扩容升级”。由导弹专家、技术侦察、电子对抗、特战破袭等多支精锐力量组成的新型“蓝军”,综合运用多种攻击新手段,“逼”参演部队不断适应“新敌情”,锤炼提升新质作战能力。

“立即组织抗扰,改用北斗卫星重新建立通信,通知警戒分队加强防范。”

一边是指挥所通信瘫痪需要马上恢复,另一边,阵地上突然刮起大风,风速直逼导弹起竖极限。

火箭军某部导弹发射号手 李敏:这次演练是在夜间条件下进行,可以说是微光操作,这样对每名号手的操作技能和熟练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原环境恶劣,昼夜温差较大、风沙较大,这不仅是对人员更是对装备的一次检验。

演练中,面对多种不利因素,各号手、各分队密切协同,气象观测、恢复通信、构设阵地同时展开,一项项新战法训法显威沙场。最终,10多发导弹同时发射,精确命中目标,蓝方阵地被彻底摧毁。

火箭军某部导弹发射架指挥长 油师杰:这次演练,我们主要克服了恶劣的天候条件,复杂的电磁环境,真实的模拟了敌我对抗状态。通过这样的对抗演练,让我们指挥员和操作号手在真实的战场环境下,提高作战能力。

据了解,火箭军“天剑”系列演训活动开展7年来,所有导弹旅都经过“天剑”演训活动摔打锤炼,共发射各型导弹数百发,取得了核常导弹无预告随机抽点发射,导弹突击与电子攻防,常规导弹“五个突击”演练等一批战法训练成果。

火箭军参谋部训练局副局长 卫志刚:常态化参与全军和各战区联合专项训练,使命课题专攻精炼,与陆、海、空军军种间互为条件训练,导弹部队体系作战在侦、控、抗、打多个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经过这样的实战化训练,火箭军“随时能战、准时发射、有效毁伤”核心能力不断增强。

(本文原题为《火箭军导弹发射实战背景对抗演练:大漠戈壁夜间对抗 “砺剑”高原》)

    责任编辑:周子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