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青”三代志愿者:在党的诞生地传承红色精神

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邓玲玮 见习记者 张慧 实习生 卢洁
2019-08-13 17:37
来源:澎湃新闻
20多年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共有6833人次参加志愿服务,总计服务时长超过10万小时,为观众义务讲解2万余批次。拍摄:陈斯斯 剪辑:张慧 邓玲玮(01:33)
“在美好的青春岁月讲解你,用最饱满的激情,道出你历史上点点滴滴,让伟大的信仰传承接力。”张桁嘉这样写道。这位来自同济大学的90后辅导员已经做了11年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志愿者”。

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服务的志愿者,有像张桁嘉这样的青年人,也有资深的老党员,甚至还有小学生。

追溯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志愿者队伍建设,要从1993年开始。那时,纪念馆第一支学雷锋志愿服务队诞生。

2010年6月,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一大会址志愿者服务队宣告正式成立。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供图

20多年来,志愿者们用汗水和努力,保障场馆安静有序运行,让党的故事无数次生动展现,让党的精神代代传送。

志愿服务从高中做到现在

张桁嘉与一大会址结缘始于2008年,当时他是上海向明中学的一名高一学生。受访者供图

今年27岁的张桁嘉称得上是一名“老志愿者”,16岁就读高一时,他就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结缘。当时,纪念馆与张桁嘉所在的向明中学签约共建,从学校选拔一些学生担任场馆讲解员。

“我希望能在那里穿着正装、字正腔圆地为大家解说,于是就报名了。”一股热情激励张桁嘉报名,面对一份14页、2万多字的讲解稿,他一度想要放弃,“当时的班主任鼓励我,要坚持。”

连续三个晚上,每天花4个小时背诵,终于,张桁嘉将这份讲解稿熟记于心。

2011年,读高三的张桁嘉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他考入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2015年又留校成为一名专职辅导员,但志愿者工作从未停止。

就读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后,张桁嘉还积极推进学院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合作。经他牵线,学院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签订共建协议,3名本科生成为学院首批志愿者讲解员。

在张桁嘉的推动下,更多学生参与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志愿服务中。截至2019年6月,学院已经向纪念馆输送23名讲解员。

张桁嘉写下的一大会址志愿者服务心得。受访者供图

首次公开招募,报名踊跃

2018年,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迎来147万人次参观热潮。为了应对接待量“井喷式”的增长,2018年6月,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首次向社会公开招募志愿者,并于7月成立“党的诞生地”志愿服务队。

“这是场馆首次公开向社会招募,没想到信息一公开发布,当天的电话就被打爆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杨宇表示,那一天的场景令人难忘。其中,让她印象深刻的是一名年过六旬的退休老人。

老人叫沈潮涌,退休前他是上海一家知名国企的党委书记,退休后一直积极从事志愿工作,不仅在钱学森图书馆担任志愿者,还是渔阳里历史文化研究会“志愿者”会员。

为何选择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当志愿者?这名老人说:“这是党梦想起航的出征之地,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能成为一大会址的志愿者,是学习党史、提升自我的好机会。”

278幅展品、2万多字的讲解稿,沈潮涌老人下了很大功夫。

六旬老人沈潮涌是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社会招聘的54名志愿者之一。受访者供图

他将讲解稿整理好,做成预览表,细化每一个版面的内容,并反复到现场听其他讲解员的讲解。整整26天,沈潮涌从639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正式成为首批54名志愿者中的一位,同时他也是经考评后上岗的9位讲解员中唯一超过60岁的。

一年来,这些社会志愿者服务总时长超过1万小时,接待服务观众超过150万人次。“他们不仅提升了观众的参观体验,也为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提供了新的注解。”杨宇说。

将志愿服务精神传递得更远

帮助他人、奉献社会、提升自己,这12字概括了上海的志愿服务精神影响力。

1975年出生的志愿者王毅感同身受,他是来自外高桥造船海洋工程公司总经理助理、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有着20年党龄。

在职的他选择报名“中共一大会址志愿者”工作,时常在周末担任场馆红色“司仪”,风雨无阻。

最令王毅难忘的是一位老人重温入党誓词的场面,“她满头白发,站在党旗面前宣誓,入党誓词第一句话还没有说完,眼泪就止不住落下来。”王毅询问了老人后得知,1953年老人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次来重温入党誓词时,她已经83岁了。老党员的赤诚触动了王毅,也更加激发他学习的动力。

今年4月,他撰写的一篇研究五四时期毛泽东思想特质的论文,入选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学术研讨会。“担任志愿者是一个自我成长的机会,也是一个服务社会的过程。”王毅说。

2010年,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被上海市志愿者协会列为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服务基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供图

“中共一大会址的志愿服务平台,是不同单位共享的‘育人平台’。”杨宇表示,从1993年至今,20多年来志愿服务队伍不断扩大,服务类型也不断拓展,从以往单一的志愿服务队,已逐渐转变为由项目和活动支撑的综合性志愿服务基地。

“我们从同济大学、上海大学、向明中学、华东师大二附中、徐汇职高、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武警执勤四支队十中队等学校和部队,吸引了数以千计的志愿者,不少青少年通过学习和锻炼,成为优秀的志愿者和专业人才。”杨宇说,20多年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共有6833人次参加志愿服务,总计服务时长超过10万小时,为观众义务讲解2万余批次。

此外,由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34名在职党员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也始终牢记使命,以各种方式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他们积极参与学雷锋活动,帮扶共建学校贫困学生,关爱淮海社区高龄老人,助力外来务工女性融入社会,积极参与“爱心暑托班”等。5年间,这支志愿者服务队累计服务群众8000余人次,将志愿服务精神传递得更远。

    责任编辑:高文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