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北京丨昔日内城西北角楼

2019-08-14 17:44
北京

陶然野佬

        

1750年,《乾隆京城全图》上的内城西北角楼图

内城角楼建筑在突出城墙外缘的方形台座上,台座高度与城墙同高达12米,底边长约40米,所以比城墙厚,形容人脸皮厚,常说“比城墙拐弯还厚”,楼高17米,楼连台通高29米。

1890年,西直门南面全貌,可见内城西北角楼

楼体沿城台外缘转角而建,楼体外侧的两正面和两侧面,均辟有箭窗,上檐下为1排,重檐下为3排,正外面每排14孔,两面共112孔,侧外面每排4孔,两面共32孔,总计144孔。

1900年,庚子事变后,内城西北角楼被毁后的废墟

背面后抱厦每面辟有一个两扇的过木实榻方门,每面上沿开有三开间通联大窗,抱厦侧面无箭窗。檐下斗拱、枋柱施彩绘,箭窗过木、博风板、檐下望板漆朱红,山花板描金。角楼由灰城砖灰瓦基本色调,点缀绿琉璃瓦脊、红窗过木、彩绘斗拱、描金等色调构成,与大城搭配无比恊调,赏心悦目。

1902年,庚子事变后,内城西北角楼残迹

北京内城西北角楼离西直门很近,西北角楼内明代有“安艮厂”,就是以生产兵器为主的作坊。后来火药局迁来安艮厂,当地人称为“砲局”。此外,这里还有明代的皇家御马监和草料场,今天的东教场胡同以西,就是明代的兵营和教场。

1909年,西直门北侧新建的西直门火车站内,画面右侧可见内城西北角楼城台

到了清代,这一片归正黄旗管辖,基本上还是练兵场和生产兵器火药的地方。现在还有一条胡同叫桦皮厂胡同,满人的祖先是生活在白山黑水一带的游猎民族,习惯使用随处可得的桦树皮做各种日用品。

1911年,西直门西北面的火车站,顺月台棚顶可见内城西北角楼城台,城台上角楼残垣已清理

清内务府在这里设桦皮厂,用于储存辽东运来的桦树皮,生产马鞍、刀鞘,还有弓套、箭壶及士兵帽子的衬里等。明清两代,这里儒释道齐全,最大的算是“崇玄观”。

1946年,航拍内城西北角,角楼仅剩城台,可见城外太平湖

明代帝王尊崇武当派,崇祯初年,派宦官曹化淳仿武当山崇玄观而建,故又称“曹老公观”,清代改名“崇元观”。崇元观在清代最有名的是这里的庙会,阴历每月初一、十五开庙两天;春节期间,正月初一至十五开庙半个月。

1959年,航拍内城西北角,内城西北角楼城台和城墙尚在

清代这里还有“黑塔寺”、“玉佛寺”、“松树庵”等寺庙。民国时期,这一带居民开始增多,原来的作坊、寺庙变成了胡同,于是这里出现了几条“新开胡同”、“新开路”,但城根把角一带,仍然是政府的粮库。崇元观于1912年改造成“陆军大学”,成为民国北洋政府的最高军事学府。

-欢迎关注或转发至朋友圈-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