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评|堂堂北大,真要用投档分数线来证明自己吗?

澎湃特约评论员 李一陵
2019-08-10 13:23
来源:澎湃新闻

538分,被北大提档,随后却又被北大以分数过低,入学后完成不了学业会被退学为由退档。河南一名考生的命运在短短几十分钟内天旋地转。

今年北京大学在国家专项计划中向河南省理科投放8个招生名额,这名河南考生以538的分数被北京大学提档,实属侥幸,但却完全符合投档要求,既超过了一本控制线,也排进了前8名。这名考生的确是捡了漏,占了便宜,但是整个过程完全没有任何违法违规之处。

高考志愿填报本来就是一个考生与考生、考生与高校的博弈过程,充满了变数,所以每年都会有考生低分捡漏成功,有考生高分滑档与理想高校失之交臂。比如,2017年山东大学在河北省文科一批次的投档线仅有517分,和河北省最低省控线持平,天津大学2017年在黑龙江理科的投档线仅为459分,只比一本线高出4分,而前一年的天津大学在黑龙江大学理科投档线为630分,比一本线高出了144分。此类案例不胜枚举。所以,这也正是高校投档线上下起伏波动的原因。

如果觉得考生分数过低就退档学生,不仅损害了学生的权益,也可能为其他学校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以后高校都可以类似的理由,拒绝录取因为捡漏成功的考生,这是公众普遍担心的地方。

北大的理由是“高考成绩过低,根据我校教学强度,若录取该生,考生入校后极有可能因完不成学业被退学。本着以人为本,为考生负责的态度,特向贵办申请退档”。在河南省教育考试院两次提出反对意见后,北大两次复制上述理由。三个回合下来,河南省教育考试院只好同意退档申请。而且,在退档过程中,北大没有与考生进行任何沟通的情况下,就武断地表示考生极有可能无法完成学业。这个“为你好”的拒绝,恐怕算不上“以人为本”和“为考生负责”。

有人说,高校有招生自主权,有权不录取不合适的学生,但招生自主权应该建立在规则之下,应该有充分合理的理由。分数高低是重要依据,但并非全部,尤其是认定学生无法完成学业,无法服人。正如很多网友所言,考生能不能完成学业,是考生自己的事,就算最后果真无法完成学业也是由考生自己负责。

另一方面,国家专项计划的实施初衷,本就是为了照顾国家贫困地区的考生,增加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进入重点高校人数,是一项教育扶贫政策。与通过其他形式被录取的考生相比,考生的确可能面对学业困难的情况。但只要这些学生足够努力,或许可以弥补先前在学业上的不足。面对这种情况,学校应该做的是给予考生帮扶,而不是武断地拒绝他们。如此,国家专项计划也就失去了意义,更违背了有教无类的本义。

北大招办负责人此前曾表示,报考北大的学生,只要成绩达到北大提档线,且服从专业调剂,就不存在被退档的风险。如果上线考生未被所报专业录取,北大将会与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电话沟通,提供两个专业供其选择。这些承诺白纸黑字,有据可查,为何到了这名考生这里就不管用了?

此事的发生,难免会让人产生不必要的联想——对学生负责不过是借口,为了守住投档分数线才是真实目的。可是,堂堂北大真的需要用投档分数线的高低证明自己的实力吗?这样做到底会为高校的声誉和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对于这些问题,北大应该进行更全面、更理性的评估。

    责任编辑:李勤余
    校对: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