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评丨问问那些卖隐私的企业,你们良心何在?

澎湃特约评论员 陈城
2019-08-08 15:39
来源:澎湃新闻

又是一条老生常谈的新闻——近日,新华社记者“卧底”骚扰电话源头企业,成千上万条含有个人姓名、住址、工作单位等详细信息的“文件”在大量微信群内“裸晒”,公民个人信息泄露已成一条地下黑色产业链。

对于这样的新闻,想必大部分人已经见怪不怪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触角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多数生活场景都需要公民先提交个人信息方能实现,谈公民隐私保护成了一种奢求。就如拿“骚扰电话有多烦人”来提问,这绝对是每个公民都能说上几句、不吐不快的问题。

大家都不爽,但问题却一直没法解决,这其实能说明要治理骚扰电话,并不是打击几家骚扰电话源头企业那么简单。有经济利益在前,这些黑产业链定然会打击一次重生一次。所以,需要从多个方面来同步治理,比如规范电信运营商管理、规范电信线路资源的使用,再比如堵住公民信息泄露源头。

如精准解决信息泄露源头,是扼住黑产业链的命脉的重要途径,这般道理大家都懂。在常人理解里,一些拥有公民信息的企业,理应履行自身社会责任,协助有责部门共同治理骚扰电话乱象。但现实却是,一些互联网巨头、银行和房产中介才是信息泄露背后的始作俑者,公民信息成了他们谋利手段。

记者调查显示,两家骚扰电话源头企业的“资源”,主要来源于“一些知名互联网企业”,“房地产中介,比如我爱我家、麦田、链家等公司”,“银行,特别是曾贷过款的银行客户”。

这些企业的肆无忌惮,其实与现有法律的不完善和执行的不到位有关。实名状态下的互联网社会,公民隐私遍地都是,想要明确追击确有难度。但过往诸多案例显示,这些企业时常与个人信息泄露关联,有责部门为何不盯紧他们呢?

即便社会治理存在难度,换个角度来说,这些企业的价值观在备受社会谴责的状态下依旧我行我素,也是令人无法理解。我爱我家、链家、麦田,这些都是与公民日常生活存在交集的企业。

民众给予了这些企业以信任,使用其产品或服务,让这些企业从中盈利、壮大,企业理应要感谢并维护。一些动物尚且知道知恩图报,这些企业这样卸磨杀驴,自己使用了用户信息还不够,还再次转卖。这已不仅是吃相难看的问题了,有关部门应该及时跟进,对问题企业依法严惩。

一个企业想要长远发展,拥有健康的价值观是基础。只顾眼前利益赚短线的企业,迟早会被市场淘汰。这些道理,其实已经讲了千遍百遍,一些企业早已被用户诟骂已久,他们难道就真的听不到也听不懂么?

    责任编辑:程仕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