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谈·动漫与政治③|《银魂》对“攘夷”与明治维新的反思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须军
2019-08-08 15:58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本文是“扶桑谈·动漫与政治”系列的第三篇。中国网友对日本动漫《银魂》有一句调侃之语“一入《银魂》深似海,从此节操是路人”。只因这部作品中大量的无厘头桥段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但这部看了让人“掉节操”的动漫固然能令人笑出眼泪,但其更多展现和传达的恐怕还是渺小的个人如何在时代的巨变中自处。因此《银魂》也有不少剧情表达了对历史和政治的思考。

日本动画片《银魂》是一部以幕末日本为舞台的作品,其中融入了许多日本近代史的元素,如幕府内部围绕将军继承权问题的对立、尊王攘夷派(简称“攘夷派”)与幕府之间的斗争等。因为《银魂》并非历史正剧,它对日本近代史的反映自然不会是临摹性质的,更多的是选取一些在日本脍炙人口的历史片段进行再创作。因此,在《银魂》中不仅能窥见幕末日本风起云涌的政治斗争和思想碰撞,也能感受到作者空知英秋对尊王攘夷运动和明治维新等近代史事件的独到理解。

银魂剧照

平行宇宙中的攘夷派与幕府

《银魂》的故事发生在一个与幕末日本既相似、又不同的平行宇宙。在这个世界里同样有德川幕府和攘夷派,而被称为“天人”的外星人则取代了现实历史中洋人的角色,成为攘夷派攘夷的对象。《银魂》的主线剧情就以攘夷派的倒幕、攘夷活动,及活动过程中攘夷派与真选组(对应现实历史中的新选组)及主角坂田银时的冲突为主要内容。

《银魂》中,被称为“天人”的外星人突然降临日本,利用其强大武力和技术在日本攫取特权,甚至把持了日本的实权,使幕府成为傀儡。以高杉晋助、桂小太郎等为代表的攘夷志士展开了暗杀、袭击等各种形式的攘夷行动,试图把日本从“天人”的控制中解放出来。与之相对,现实中的幕末日本当然没有什么外星人,攘夷的对象是在日本活动的洋人,以及不积极攘夷的幕府官吏,而攘夷志士的主体则是中下层武士。

这一方面是因为从小受到系统的朱子学教育的武士往往心怀一种日本版的华夷秩序观,即认为中国和日本是东方正朔,汉学才是最正统的学问,洋人的“奇技淫巧”不足为道等。另一方面,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强行扣关,幕府迫于压力与列强签订包含领事裁判权等条款的不平等条约,这些日本受压迫的事实,也是造成武士阶层不满的原因之一。

当然,武士阶层也并非都是激进的攘夷派,将军、大名及其近臣虽然也对西方列强不满,但深知凭日本的实力攘夷并不现实,位高权重的他们是既得利益者,自然要考虑激进攘夷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只好在学习西方军事技术的同时与列强就开港开市的范围、期限等进行讨价还价,尽量拖延时间并缩小开放的范围。

但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这些理由在中下层武士看来都是借口,他们通过暗杀、放火等激进手段攘夷,造成洋人对幕府无能的不满,以此给幕府制造压力,并试图逼迫幕府攘夷。从事这些激进攘夷活动的攘夷志士在《银魂》中也有反映,如剧中角色高杉晋助的原型就是出身长州藩的武士高杉晋作,现实中曾参与刺杀外国人和焚烧英国公使馆的攘夷活动。而《银魂》中另一位攘夷志士桂小太郎,原型则是维新三杰之一的木户孝允,原名桂小五郎。他与高杉晋作一样师出松下村塾的吉田松阴,后在明治新政府中担任文部卿等重要官职。

《银魂》中的高杉晋助(左)与真实历史人物高杉晋作

动漫与历史书,哪个更真实?

《银魂》的“将军暗杀篇”中,以高杉晋作为首的攘夷派扶持德川喜喜作为傀儡,试图从幕府将军德川茂茂手中夺取政权。其中,德川茂茂的原型就是第14代幕府将军德川家茂,而德川喜喜的原型则是第15代幕府将军德川庆喜。

德川幕府末代将军德川庆喜

历史上,围绕着谁继任成为第14代幕府将军的问题,以大老井伊直弼及其政治盟友为代表的“南纪派”支持德川家茂,而反对井伊直弼的大名和大老们支持德川庆喜,称作“一桥派”。最终“南纪派”获胜,德川家茂成为第14代幕府将军。

当然,真实的历史中,德川家茂并非如动漫中那样被暗杀死去,也不存在高杉晋作参与将军家继承权斗争的历史事实。然而,通过“将军暗杀篇”的情节,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空知英秋对明治维新和攘夷派的态度。日本国内关于明治维新的大多数纪录片和书籍一般把明治维新描述为日本近代化光辉灿烂的开端,而维新志士都是忧国忧民、毫无私心的英雄豪杰。与之相比《银魂》中除了肯定明知维新以外,对幕府中的开明派及其支持者也持同情与肯定的态度。

“将军暗杀篇”中,与高杉晋作大战后身负重伤的坂田银时卧床养病之时,被问到江户接下来会变成什么样,作者便借银时之口说出“黎明前是最黑暗的时候,新的时代就快到来了”,可见作者对明治维新是持肯定态度的。然而,作者并没有因此就把幕府将军德川茂茂以及支持他的银时等人描写成阻碍历史进步的反派。正相反,在《银魂》的世界中,幕府将军德川茂茂是幕府中开明派的代表,向往着有朝一日与朋友们以名字相呼的时代能够到来,即使将军职位到自己这代为止也在所不惜。可见,在《银魂》中对幕府守旧派和开明派进行了区分。

日本的近代化始于明治维新?

现在日本的主流媒体和读物对明治维新的描绘有不少感情化和简单化的成分。因为明治维新奠定了日本成为工业化强国的基础,大多日本人都对其怀有一种自豪感,回首往事,明治维新的一切也就自然显得光辉万丈了。在现实的历史中,十四代将军德川家茂也好,末代将军德川庆喜也罢,虽没有《银魂》中的德川茂茂那么开明,但他们的确也远非单纯阻碍历史进步的反派人物。

事实上,虽然是被迫开国,幕府方面也先后多次向欧美列国派出使节团,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兵法,例如庆应元年(1865年),幕府向英法派出使团,从法国招聘步兵、骑兵、炮兵教练团,并采购机器设备,在法国的帮助下在横须贺修建制铁所。此次访问还包含收拾激进攘夷派留下的烂摊子的外交任务。

迫于攘夷派和朝廷的压力,幕府与朝廷约定以1863年6月25日为限采取攘夷行动。结果,6月25日当天,攘夷急先锋长州藩就向经过下关海峡的美国商船和法国、荷兰军舰开炮,结果自然是遭到列强的激烈报复。庆应元年的这个使团,就带着与法方商量赔偿事宜的任务。而受挫的长州攘夷派也终于知难而退,在逼迫幕府攘夷以后,自己却跟洋人签订了放弃攘夷的条约,转而专心倒幕。

下关海峡今貌。1863年,长州藩曾在此向外国军舰开炮。

可以看出,日本工业和军事上的近代化并非从明治维新才开始,幕末时期幕府就在西方列强的压力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开放,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当然,出于维护幕府自身统治的需要,西方的政治制度并不是幕府想要学习的内容。事实上,德川庆喜之所以接受“大政奉还”的建议,打的如意算盘就是自己继续担任新政府立法机关的首长,从而实质上保住德川家族大权。

与幕府相比,激进攘夷派一开始的确是真心攘夷,这也是因为他们本就不掌握政权行事也就无所顾忌,在攘夷遭受严重挫折以后,转而专心倒幕。有趣的是,攘夷派原本是反对幕府开国,以幕府不攘夷为由而反对幕府,一旦他们自己掌握政权以后,对西方的全面学习和开放的力度却远远超过幕府。

综上,明治维新的确加速了日本的近代化,但并不是日本近代化的开始,只是日本在“皇国史观”意识形态上建立起普鲁士式帝国体制的开始,也为日后的日本军国主义埋下了种子。

由此进一步推想,明治维新恐怕不能简单地视作是改革派对保守派的胜利,也许将之视作在野派向当权派夺权的胜利才更接近事实。明治维新以后,如伊藤博文、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等倒幕强藩中的精英分子有不少都在新政府里担任高官,原倒幕强藩的大名及其家臣也都成为华族(即明治维新后的贵族阶层)并进入新政府的贵族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虽然时代已经不允倒幕成功以后哪家再来当幕府将军,但倒幕强藩的确通过打着天皇的旗号发动政变掌握了国家实权。

另一方面,我们从当下回望那段历史,在当时日本与西方实力悬殊的情况下,一味攘夷,企图使日本回到西方军舰到来前的锁国状态,显然是不明智的。在这种情况下极端强硬的姿态只会让日本遭受更大的损失,甚至有亡国的可能。从这一点看,德川幕府的一系列应对举措固然是为了维持自身统治,但相对于激进的攘夷派而言,也体现了其作为国家行为体的理性。当攘夷的主力从下级武士变为长洲、萨摩等强藩后,后者其实也深明此理,攘夷只是提供倒幕合法性的工具而非目的。否则倒幕成功后也不会有明治维新了。

或许正是出于对这段历史的理解,《银魂》的作者空知英秋才把幕府将军德川茂茂刻画为幕府开明派的代表,通过他对未来日本的憧憬,暗示着即使幕府延续下去,日本社会也会朝着开明、进步的方向转变的历史认识。

(须军,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朱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