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设施|在日本开车的“一时停止”

江泽浩
2019-08-12 16:12

日本京都9号国道中山交叉口处机动车的“一时停止”。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上图是日本京都9号国道上一个名为“中山”的交叉口人行道前机动车避让行人的场景,绝大部分车辆在通过人行道时都有明显的“一时停止”(中文意思:停止片刻)的动作。

“要我让”体现出法律对驾驶安全与文明的强制性,但要内化为驾驶员“我要让”的自觉行为,需要社会交通意识的整体提升。中国目前正在大力推广“人行道前礼让行人”,在不少城市已形成了新风尚,但离真正的交通文明还有很长的距离。

将“要我让”内化成“我要让”的自觉行为,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在日本,即使现场没有交警执法或安装电子警察,也没有行人和车辆,仅有一个“とまれ”的标志与标线,驾驶员也基本能做到先停车再通过。因此,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一些经验。

法律含义

中国小朋友都会背一句话:“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谈起交叉口,大家通常会想起红绿灯。但在没有信号控制的交叉口,我们该如何通行?这不仅在学校教育时较少提及,在驾校学习时也很少强调。

实际上,在交通工程实践中,信号灯控制的交叉口没有数量上的优势,“基于停/让行规则”的交叉口才是更普遍的存在。因为给每个交叉口都安装信号灯毕竟不合理。尤其在中国城市的支路、城郊、农村,还存在着海量的无信号控制交叉口。这些交叉口的运行规则,绝大部分是所谓的“停/让行规则”。

“停”标志在中国是红底白字八角形,也是现行规范中唯一的八角形标志,主要是为了引起驾驶员的注意。

我国的“停”标志

在日本,“とまれ”标志由老规范的八角形变成了现在的三角形,且增加了“STOP”,从而更加国际化。日语中“とまれ”相当于汉语中的“止”。

日本的不同年代的“とまれ”标识

在日本,“とまれ(停止)”标识,通常安装于三种场景:

1)主干道与支路的交叉口处。

为了保证主干道的通畅,无法在每个支路的接入点设置信号灯。此时,支路上的车辆需要在主路车流中寻找合适的汇入间隙。为了保证安全,交通管理部门会要求支路上的车辆先停止,再汇入主干道的车流中。

2)视距不良的交叉口进口道处。

由于一些原因造成交叉口的视距不良,若车辆贸然进入,则容易发生事故。为避免此类事故发生,会要求司机“一停二看三通过”。

3)人行横道前。

由于行人具有更优先的路权,机动车需要给行人让行,因此,当车辆经过此处时,驾驶者理应在“とまれ”标志前完全停下车辆,然后才能继续行驶。

总而言之,根据日本的法律规定,当驾驶员看到这个标志,无论前方是否有车辆或行人,都必须完成“一时停止”的动作。换句话说,日本没有“让行(yield/give way)”的交通标志。日本是以“速度降为零”为作为“一时停止”的标准。车辆停下来,司机还必须右看1秒,左看1秒,再右看1秒,共计3秒,确定情况安全后,才能通过。下图为日本驾驶员培训手册中关于“一时停止”教学视频图像和教材介绍。

日本驾照考试中的教学视频图像

同时,日本《道路交通法》的第119条,对违反“一时停止”的违法行为有明确的规定,判处3个月以下有期徒刑或5万日元(约等于3000人民币)以下罚款。

细化设计

上面只是对日本在“停/让”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原则性阐述。实际上,日本在此方面有很多创新性的细节设计值得学习。

下图为日本京都市大原野农村的一块“止まれ”标志,可以看出,这是没有更换前的老式交通标志,但目前仍在日本大量使用。

日本农村公路的“止まれ”标志

下图为日本京都府向日市一条街道的某个窄巷接入公路处,在巷口地面喷涂了脚印和停止线,提示行人在出巷子的时候注意停止,并观察主路上来往的车辆,从而保证安全。

日本窄巷口地面喷涂的脚印与停止线

日本窄巷口地面喷涂的脚印与停止线是同样的原理。下图为两条狭窄的农村公路的交叉口,其地面也喷涂了脚印和停止线,提示行人先停下观察再通过,从而避免事故。

日本农村交叉口进口道喷涂的脚印与停止线

下图为日本奈良公园某行人过街横道的情景。请注意,右上角有“注意鹿”的标志。奈良公园内有大量野生的鹿,因此在奈良,驾驶员驾驶骑车时需要避让动物是基本常识。

日本奈良机动车对行人与鹿的避让

汽车安全文化

机动车进入日本家庭已超过50年。据我观察,日本京都郊区平均每户都有2~3台车。日本已形成了成熟的汽车文化,特别是汽车安全文化。中国的汽车安全文化还任重道远。

机动车大量进入中国家庭的时间尚短,且驾驶教育、驾驶文明等诸多理念尚未完全形成。中国驾驶员在国外驾驶车辆时往往与当地情况发生冲突。之前有新闻报道,多名中国游客去澳大利亚租车自驾游,因为不熟悉“停/让”规则而出事故不幸去世,澳洲警方迫于无奈,只能在交叉口设置中文交通标志。

澳洲警方专门设置中文的“停车”交通标志

中国驾驶员在驾校里被教育,驾车通过交叉口时,需要减速慢行。实际上,这是对现实的一种妥协。在“大家都遵守规则”的大环境之下,例如日本,并无相关规定,且据我观察,驾驶员往往会根据路权,选择加速通过交叉口。

可喜的是,中国已经在大力推广“人行道处车让人”。这是交通安全意识和文明意识的明证。当然,也需要交通从业者更多努力。

(作者系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日本京都大学社会基盘工学专攻外国人共同研究者。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公众交通认知平台”。)

    责任编辑:冯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