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痛!今夜让我们一起缅怀李吉林老师

2019-07-18 19:38
北京

悲痛!7月18日下午,中国情境教育创始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教育家李吉林老师因病医治无效去世。

李吉林老师说,教育是播种。她五十多年的教育生涯就是在校园教室、在儿童心田、在新中国基础教育园地辛勤开垦与播种。今天让我们一起重温李吉林老师的教育故事,缅怀这位好老师。

李吉林:

教育是播种

李吉林老师从教五十多年,一辈子当小学老师,一辈子就在南通师范二附小工作,没有担任过任何领导职务。她一直说,我的本职就是小学老师,我的本分就是教小学生。她说,我不是教育家,我只是认真当好一个小学老师,做好我本分的事情。她从1956年开始当教师,对情境教育的研究也有三十多年了。今天,她依然在研究,依然在学校,依然在孩子中。李吉林是一名普通教师,但又是一位不平凡的教师,是从教师队伍里走出来的人民教育家。李吉林老师说,教育是播种。她五十多年的教育生涯就是在校园教室、在儿童心田、在新中国基础教育园地辛勤开垦与播种。

她播下心血和汗水,收获学术成果的丰硕与辉煌。人们普遍地认为,教师是蜡烛,有奉献精神,却不容易把小学教师跟学问,尤其是大学问联系在一起。但是,江苏省一些评定高级职称的专家和权威学者说,李吉林老师的学术成果够评六个教授。她仅在《教育研究》杂志上就先后发表了13篇文章,其他各种报刊上发表的文章更是数不胜数。一个小学老师似乎很业余的研究,却超越了许多专业研究人员的成就。这是小学教师的骄傲,也是小学教育的奇迹,这说明中小学教师的学术研究同样可以非常优秀和出色。人们对小学老师传统的看法,显然要做大的调整和改变。或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李吉林老师改写了关于小学教师的定义。

她播下人格的种子,收获大写的人生。雅斯贝尔斯的名言:“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是以人格影响人格的事业,教师应该是人格的楷模。李吉林老师是师德的楷模,是感动共和国的人物,2012年教育部倡议全国的教师学习李吉林,党和国家的几代领导人多次接见和慰问她。今天我们学习李吉林老师,并非一定要成为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著名的教育家,或者开创一个中国教育的学派,而是要学习她的精神和境界。教师应该怎样当,人之为人应该怎么做,人的一生该怎样度过?中国古人以“立德、立功、立言”为人生不朽的丰碑。但有多少人能达到不朽?芸芸众生大多是符号化的生存,来了又走了,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呢?但李吉林老师的名字会书写在新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编年史上,她在教育史上留下的行走的脚印,刻写着她人格的完善与人生的丰满。

她播下爱的种子,践行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立德不仅仅是指老师以书教人,更重要的是老师要有高尚的品德,以德育人。教师要成为道德的楷模,首先必须是个善良的人。而想要做一个善良的人,首先需要有一颗孝心。万善孝为先。李吉林老师的父亲去世得比较早,她的母亲一个人把她拉扯大。她说:“我最早的心愿、也最朴实的心愿就是要争气,要尽早奉养报答母亲。”就是怀着这样的赤子之心,她选择了当教师。她是师范的高材生,毕业那年师范生都可以去上大学,凭她的成绩上大学一点问题都没有,但她还是选择当小学教师。为什么?她说,我主要是想早点工作,挣到钱给我母亲用。这就是作为一个女儿所想到的对母亲的责任。当她第一次随团到日本去考察,所见所闻,使她强烈地希望我们的祖国强大起来,这是作为一个中华儿女对祖国的感情。李吉林老师由对自己母亲的爱,推及到对孩子、对社会、对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或许这就是李吉林老师道德生长的基点。

母亲叮嘱说:“孩子,咱们人穷志不穷。就是人家有座金山,不是你的,千万别去碰。”这是最早的家庭教育。一颗自尊的种子,播入她的心里,慢慢成为一棵参天的大树。李吉林老师小学毕业,叔叔实在没有力量来供养她上中学了。要不是南通解放了,要不是解放军来了、共产党来了,就没有李吉林的师范学习,就不会有今天的李吉林。她的命运和民族、祖国紧紧地连在一起,由一个穷孩子成长为著名的教育家,李吉林老师是沐浴着新中国的阳光雨露成长起来的一代师表。现在许多老师之所以普遍存在职业的倦怠,是因为缺少一种爱与责任。如果没有对家人父母的伦理之爱,没有对民族国家的神圣之情,就很难唤起对学生的职业之爱。当教师一定要有爱心,这是当好一个教师,成为一个学问家,成为一位教育家,成为一位大师的必备条件。

一颗学术的种子,首先,播在自己的心田里,萌芽。然后,在悠悠的岁月里,生长。李吉林老师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呢?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用研究的态度来教学,要成为一位研究型的教师。教师要有学问,教书育人、做学问是连在一起的。学问从哪里来?首在读书。读书要读进去,再读出来,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化为自己的文化营养。李吉林老师读了很多的书,并且有很好的悟性。比如,她非常独特地从《文心雕龙》里悟出“真、美、情、思”这四个字,由此开始进一步的学术探索,并逐渐构建了情境教学的理论框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学术种子的萌芽、生长得益于民族文化的滋养,也得益于李老师锲而不舍的努力。她一路走来,且行且思。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她由词论的境界联想到教育的境界,由诗歌的意境想到教育的情境,教学实践中的理论思考,完成了她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的飞跃。在对语文学科情境教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她又逐渐发展到涵盖各学科情境教育的探索,再由情境教育的研究发展到情境课程的研究,进而研究情境课程与儿童学习。她紧紧扣住“情境”,执著的行走和不懈的努力,催开了灿烂的教育之花,结出了丰硕的学术之果。全国教育规划办、中央教科所评选优秀科研成果,李老师课题研究的成果每一次都是一等奖。八卷本《李吉林文集》有近300万字,获中国教育学会成果一等奖。情境教育的国际研讨会在江苏南通召开,意味着情境教育走向世界。朱小蔓教授评价情境教育,说它是中国教育界对当代人类教育共同面临的困惑和危机的一种积极回应。

种子的生长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天赋的种子需要后天的精心培育。做学问要锲而不舍,做学问要扎实,做学问要有情感的投入,虚心求教,转益多师,做学问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南通跟上海较近,但是当年的交通并不方便。李吉林老师不嫌麻烦一次一次地从南通到华东师范大学,向教授们请教。华东师大的杜殿坤教授、刘佛年校长深为李吉林老师的虔诚执著和教育情怀所感动。他们认真指点李老师,李老师非常刻苦认真地学习,把知识转变为智慧。

李吉林老师有一种诗人的气质。她播种诗情,播在儿童的心田里;她收获童心,自己便是长大的儿童。听李吉林老师的报告,读她的文章,分明感觉到她充满着一种情感和灵性,而不仅仅是冷冰冰的理性思考。她说:“正是儿童,使我成为一个执著的探索者,一个不倦的学习者,一个多情的诗人。”“诗人是令人羡慕的,其实教师也是用心血写诗,那是写的人们最关注的明天的诗,不过那不是写在稿纸上,而是写在学生的心田里。”情境教育的核心概念“真美情思”是通过什么整合起来的呢?是通过观察儿童的生活,用儿童的情怀和儿童的眼光来整合的。李吉林老师认为儿童是自然之子,所以二十多年前她就领着儿童走向田野、走向大自然。她总是根据儿童的需要,根据儿童的特点在教书。三十多年前,李吉林老师所教的学生,他们的习作就在《人民日报》整版刊登出来了。

情境教育理论的最大的价值在哪里呢?王策三先生说,传统的教学论强调认知,忽略了情感,情境教育打通了认知与情感的联系,情境教育理论弥补了传统教学论的缺陷。鲁洁教授称赞说,情境教育使符号世界与儿童的生活世界得到了理想的融通,解决了历史性的难题。本轮课程改革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但李吉林老师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经明确提出来了:儿童的知识学习要以情感切入,儿童潜能的开发要有价值引领,由于知识系统本身的复杂性,所以要学会创设情境去教学;由于教学过程中具有的不确定性,所以要学会以情启智,同时教学的过程是个开放的过程,要学会联系生活。她所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不仅仅是知识的习得,不仅仅是学会,而是让学生会学,有兴趣、充满激情去学习。

李吉林老师在儿童心田播下的是理性与情感的种子,是知识生长的种子,带有生命成长的基因。当年,李老师教的小学实验班是一轮五年,平行班都是六年制。原来规定实验班不参加升学考试的,但临近毕业,忽然说都要考。尽管没有充分的复习时间了,但李老师还是很自信,她相信她所教的孩子。结果考得怎么样呢?她们班的平均分比整个南通市的平均分要高出20多分。尤其是作文,她们班的优秀率是平均数的十几倍。教研部门感到不可思议,猜想是否试卷出得不太好?于是,就请南通大学的教授以及著名的语文专家、教师再出一次试卷,再考。李老师班上学生的成绩依然遥遥领先。南通城里老百姓口耳相传,李老师教的学生不怕考。不管是教育局长,还是市长,碰到李老师都称赞:“李老师啊,你真不简单。你总算过关了。”李老师感慨地说:“改革还是要正视考试,如果考得不好,就行不通。”

教育是薪火相传的事业,李吉林老师致力于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团队建设。近五年来,有29位教师获省一等奖,发表论文996篇。情境数学教学在全国和省级评比中连续9年夺冠。2013年以情境教育为主题的成果获得4个省科研成果一等奖,等等。教书育人是一种文化的播种。李吉林老师说:“我像农民忠实地守着自己的园地,不断地耕耘,不断地播种,不断地收获。泥土般的气息,稻谷似的芳香,仿佛又有清粼粼的河水流淌,让我享受着田园诗人一般的纯净与甜美。”学术大师、教育大家,是一种标志,他们来到这个世界犹如一盏盏灯塔,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引导着无数的后之来者。

李吉林和她的情境教育充满诗意和激情,充满挚爱和智慧。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说:情境教育是一首诗,李吉林老师本人也是一首诗。

作者|叶水涛

来源|未来教育家杂志微信号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

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微信号:jybxwb)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