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会址”日记|如何成为志愿讲解员?她10天背近3万字

澎湃新闻驻中共一大会址报道组记者 陈斯斯 实习生 李程晖
2019-07-16 21:50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连日来,全国各地前往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的党员群众络绎不绝,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们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澎湃新闻推出“一大会址”日记,派出记者常驻中共一大会址,近距离观察、感受、记录会址每天的新闻,讲述一大的红色故事,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7月16日,星期二,多云。
进入7月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已经变成了上海一处热门打卡地,每天早上一开馆就会排起长队,队伍一直从兴业路延伸到马当路。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7月1日-15日,总共有95199人次前来参观,日均6300余人次,7月14日参观人次最多,达到9537人次。

对此,一大会址纪念馆早有准备,在7月前招募了一批讲解志愿者,每天根据现场参观者的需求,增加讲解次数。

“大家好,欢迎各位参观《伟大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本展览共分5个部分,通过278件珍贵展品,生动讲述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的故事……”来自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的研二学生祝蕊正在为参观者们讲解。

祝蕊是当天的讲解员,她从7月7日就已上岗,当日是她上岗第5天为参观者讲解。

2019年7月16日上午,祝蕊(右一)为参观者讲解。本文图片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摄

祝蕊身穿带着学校logo的白色体恤,外罩一件红色小马甲,上午10时30分准时开讲。通过她,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了做好一名讲解志愿者背后的艰辛。

“总共需要背诵近3万字,每个展板上的内容、每个人物的生平我都记得非常熟悉,上岗前还来过这里两次‘过稿’,总共花了10天的时间。”祝蕊说,能成为一名讲解志愿者,她感到非常荣耀,“当时招募志愿者时,学校有100多人报名,最终经初试、面试,只有25人。”

与祝蕊一起上岗的还有3名志愿者,都来自上海大学,包括祝蕊的两名同学刘莹和焦凤枝,以及法学院的赵琪。

四名来自上海大学的讲解志愿者:(次序从左到右)赵琪 、祝蕊 、刘莹 、焦凤枝。
她们都表示,2019年是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与一大会址纪念馆合作招募暑期志愿者项目的第9年,但她们四人是第一次参与讲解活动。

“我以前从来没来过一大会址,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参观者来,大家都很有参观热情。”刘莹说,两周以来的志愿者经历,让还没入党的她有了感受党的精神的机会,她也更加意识到作为一名党员意味着什么。

“做志愿者辛苦,但也收获不小。”赵琪告诉记者,两万多字的讲解材料不光要脱稿讲解,还要结合各个展板,有时更要即兴解答观众的问题。

一旁的焦凤枝说道:“这是个很好的锻炼机会,让我自信不少,也从资料中学了不少党的历史,那些参观者特别是老人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看到他们认真和专注的眼神,我自己也不由自主严肃起来,想为他们带来更高质量的解说。”

祝蕊和其他3名讲解志愿者都认为,每次带领参观者到尾厅看《追梦》的视频时,心里都十分澎湃。
四名志愿者都有一个相同感受,她们说,每次带领参观者到尾厅驻足看《追梦》的视频时,心里都十分澎湃,真切地感到了建党的不容易,希望能有更多高中生、大学生投身志愿者工作。
祝蕊还说,自己在本科想申请入党时已面临毕业,再加考研,一直没有入党,但现在她已经提交了入党志愿书,她的爷爷、爸爸都是老党员,“我的祖国是一个有文化底蕴也有深厚历史的国家,我也非常热爱中国,热爱它的历史。”
    责任编辑:郑浩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