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 被重新选择的时间

2019-07-18 16:46
广东

原创: 文_王维思 书都 4月30日

《时间的礼物》

作者:[瑞典]弗雷德里克·巴克曼

翻译:孙璐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写给自己的故事

《时间的礼物》是巴克曼在2019年初给读者带来的最新作品,它讲述了一个时间和选择的故事。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功成名就、春风得意的45岁男士,面对突如其来的癌症,他重新审视所谓的“成功”“价值”,从而做出了人生最后一个选择。

说起来,巴克曼算是近两年来横扫全球的黑马作家了。在“出道”的短短三年里,全球的新晋虚构作者中他完全排在第一梯队。但这个堪称“全球故事王”的中年大叔,在写第一个故事《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之前,却是一个卡车司机。一次偶然的机会,巴克曼将自己和老爸逛宜家的段子写进博客,发在网上,居然引起了不少网友的阅读点赞。此后他不断更新生活里的趣事,也有更多人开始读那些小故事。随着关注人数的飙升,留言让他写书的人也越来越多,由此他开始尝试写作,却没想到自己写下的故事,竟然获得了全球读者的欢迎!根据不久前的统计数据显示,巴克曼已出版的作品全球合计售出已超1300万册。他凭借《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让读者知道了他,接着立刻用《外婆的道歉信》《清单人生》告诉他的读者:我会写故事,我还有不少精彩的故事。

在最新中篇小说《时间的礼物》中,巴克曼除了再次向读者们证明了自己高超的叙事技巧外,也一如既往地用精彩熨帖的文字、饱满成熟的情感治愈了大家。

就像他在序言里写的,这是他写给自己的故事——他想要解决的,首先是自己内心的困惑——在成名之后,如何分配工作和家庭的时间。巴克曼说这是圣诞节前的一个深夜写下的故事,我的妻子和孩子们就在距离我几步之遥的地方熟睡。经历了漫长却并不轻松的一年,那时的我相当疲倦,此前我一直在思索为家庭做出选择的问题,我们无时无刻不在选择,不是选这条路,就是选那条路,要么出门玩耍,要么待在家里,与喜欢的人相爱,在彼此身旁睡着。

故事里提到的所有地方都是真的——医院附近的街角有我读过书的学校,书中人物喝酒的酒吧老板是我童年时代的几位朋友,有好几次,我在那里喝得酩酊大醉。要是你有机会来赫尔辛堡,我强烈推荐你去那个酒吧逛逛。

面对自身的困惑,巴克曼没有逃避。这和新故事里的主人公不太一样。又或许,在巴克曼的内心也曾犹豫是否要选择另外一条路——那条“效率更高” “赚钱更多”的路,而在《时间的礼物》中他给出了一个坚定的答案。男主人公在医院遇到了同样身患绝症的5岁女孩,原本高傲不可一世的“精英”也在这短短的弥留之际学会了此前从未了解过的东西——陪伴与爱。当他拥有一次回顾此生的机会时,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生为时间所做的选择,都是错的。

“一命换一命”和“一生换一生”

《时间的礼物》很像《小王子》——它们篇幅都很短,却蕴含着很深的寓意,同时充满诗意、治愈。

《小王子》中,对自己星球上那唯一一朵玫瑰花倾注了时间和情感的小王子,每每抬头望向星空都会觉得美好,因为宇宙中有一朵只属于他的独一无二的玫瑰花,即便整座玫瑰花园摆在眼前,他心中的玫瑰花也不会被取代。这也是小狐狸教给他最重要的、关于“驯养”的道理。而《时间的礼物》讲的也是这个:是一分一秒的陪伴,累积成我们不可替代的情感。

书中,当男主人公懂得了陪伴和理解的意义,小女孩便不再只是一个5岁的生病的小孩,而是一个独一无二、需要自己的人。因为产生了不可替代的情感,所以一个人才在另外一个人心中有了重量。在书里,巴克曼是这样问读者的:假如有人问我们:“所有生命都是平等的吗?”大多数人都会响亮地回答:“是的!”然而,如果有人指着某个我们爱的人问:“那这个人的生命呢?”答案恐怕就不会那么一致了。

我们对在意的人和事物投入了感情,他们的价值在我们的心中一定会变重。而《时间的礼物》中的主人公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却太晚了。无数次,他逃开了家庭,试图从妻子、孩子的“日常生活”里逃离,去做他所谓的事业。而这次,他的生命即将完结,在最后的时刻他却忽然想要救助那个无辜的女孩——他在医院的唯一朋友。

无奈“死神”却并不接受他一命换一命的交易,游戏的规则是“一生换一生”。 和“一命换一命”完全不同,“一生换一生”意味着:如果他确定要用自己换回那个孩子的生命,那么他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的所有痕迹,都将被抹去。那些他专注的、执着的、付出后获得的成就……全部抹去,就像他从未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他创立过的公司,做过的产品,结交的商业伙伴,他在员工记忆里的存在等等,全部消失。是的,假如他甘愿献出生命救眼前的小女孩,那就必须彻底清除他曾经活过的痕迹。他也根本不会死,因为他从来不曾存在过,从来没有降生到这个世界。

他犹豫了,他明白了这件事的真正意思,但却不能果断地答应或拒绝,因为他总觉得自己的存在会在什么人的心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不可以被抹去……

于是他开始回顾自己的一生。

人终其一生,只能过一种生活

你身边一定有那种非常标准的成功人士:他建立上市公司,生产许多对他人有用的产品,然后他变得很有钱。他拥有员工、办公室、出差路上的电话、一张张银行卡、支票……他的时间永远和最亲近的人无关;他看起来似乎是掌握了时间和价值——努力赚钱,创造价值,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高效的时间使用者;他从来不觉得自己辜负时间,相反,只有他自己赢得了一个有价值的人生;他更是从没想过拿宝贵的时间和朋友聚会,和孩子一起吃饭,陪妻子看电影,和父母去旅行……

他早早地将自己从这段灌溉情感的时间中剥离出来,那些没有花在自己家庭、儿子身上的时间,让他不知在何时早已失去了“丈夫”和“父亲”的身份。而一个公司继续运行,一种产品被使用,人们不会记得背后生产它们的人的名字,唯一永远不会消失也不可替换的,是情感,是家人。

在一次次用错的时间中,在一个个看似“有效”的选择中,他失去了最该亲近的人,同时失去了最珍贵的情感,失去了那些需要铭记的重要时刻,而那些时刻串联起来,正是一天又一天情感的累积。最后,他人生中与此相关的一大块——那些真正值得珍惜、不可替代的东西,全是空白。

其实,男主人公本来可以十分幸福,因为他记得有且仅有那么一个瞬间:他将儿子抱在腿上,妻子在房间里听着音乐轻轻摇晃,自己指着天上的星星,教儿子认那些美丽的星座。屋里的灯光透出温暖的橘色,这样的瞬间是多么让人留恋,他知道,他们都会很怀念这个瞬间,因为此刻他体会到了那种叫作“幸福”的东西。

在死亡面前,一切“价值”被颠倒,被重新定义了。

原来真正“从未存在过的”的人,不是那个5岁的女孩,而正是他自己。

可惜的是,人终其一生,只能过一种生活,因为人生只有一次。

它可以是任何一种故事

巴克曼在思索的同时,也在向他的每一个读者寻求答案。在我看来,《时间的礼物》说的是情感关系,也是亲子关系,更是我们跟自己的关系。

初看第一遍,这本书总让我想到这几年很热的“丧偶式育儿”的话题。《奇葩说》曾经有一期的辩题是“父亲陪伴孩子的时间每周低于12小时,要不要被剥夺称谓”。在这一场中,颜如晶的发言戳痛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她说:“爱虽然无法衡量,但作为人,总爱计较、量化,那么时间可以成为唯一衡量的标尺,因为它是公正的,不论贫富贵贱——时间对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爱一个人的方式,最基本的就是看他是否乐意付出自己的时间。每个人的生活皆不可逆,父母见证孩子的前半生,孩子见证父母的后半生,恋人见证彼此生命的一段时光。而这些见证,这些记忆,才是最珍贵的。”

也许我们的性格先天不同,长相由基因决定,聪明与否赚钱多少等等各不一样。但,24小时,每小时60分钟,每分钟都是60秒,时间是最公平的。

这也是为什么《时间的礼物》可以被解读成任何一种故事。

如果你觉得这是一个亲子故事,那么它讲的是——家庭的生活并不是野心勃勃的人们所认为的那样丝毫不值得留恋。家庭的幸福需要每个人的努力,是每一个人的陪伴完成了“幸福”这个动作。

如果你看到的是一个讨论恋爱关系的故事,它讲的就是——在情感关系里,时间的投入才能累积情感,相爱的人之间,总是付出时间更多的人,更爱。

如果你读到了人生选择,那么这就是一个关于价值排序的故事。在公平的时间面前,你是否决定好要如何规划这24小时、这365天?是用来出去应酬,还是陪在爱的人身边看电影?是坐在办公室赶进度,还是回家和父母吃一顿晚饭?

时间的“价值”,你完全可以自己定义。但是有时候,我们需要全心投入地爱一个人,才会理解时间究竟意味着什么。

看完这本书,我相信很多人都会和我一样,会在今后的许多时刻想起它来。那些你不知道什么更重要、更珍贵的时刻;那些你想要做出选择却一直犹豫不决的时刻;那些你感到一事无成失去所有的时刻;那些你认为自己已经相当了不起,然后飘飘然的时刻,又或者是你一意孤行却忽略某些本该在意的东西的时刻……

原文摘自《书都》2019年3月 总第23期

《书都》2019年3月 总第23期现已上市,

进入“书都”微信公众号可了解购买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