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劳一代,过度自我驱动的年轻人

2019-07-23 19:52
北京

原创:崔玉敏 温丽虹

由过度工作或压力导致的身体或精神崩溃被称为“过劳”。在当代,经济发展,效率提升,却未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收入与闲暇时光。过劳成为一种常态。

过劳不一定源自外部要求996的压力,一些年轻人在强大的自我驱动下,主动承受过劳,在精疲力竭之际,依旧驱使自己持续工作下去。我们采访了7位主动过劳的中国年轻人,想看看这些对人生有更高要求的年轻人,最终想得到什么。

一言不合就加班 ▶

Tin 工作 5年 审计师

过劳是行业常态,躲避或许会终止职业生涯

3个月前,有个同事晚上12点半下班等电梯时,在公司门口晕倒了。得知这件事,我问自己:我最近有没有拼太狠?

洗澡上厕所的时候你习惯看标签、唱歌,还是思考人生?我会想着怎么控制各个项目的进度。

昨天,我凌晨3点多结束工作,4点多睡下。我的职位叫“项目现场负责人”,因为整个项目中,我是唯一要对所有细节了若指掌的人,信息中枢。向上我要把信息报给经理,向下解答执行同事的问题,并对外随时将情况对接给客户合作所。因为工作量过大、过于繁琐,公司一般都不会让我手头项目的时间表撞车。

最近是特殊状况,上一个IPO项目从6月底延期至今,和8月中旬定死的税审项目死线撞车。双倍工作量挤在一起,我每天把自己掰成两个人用,一天完成两天的工作量。

忙过这阵就好了,就开始可以忙下一阵了。

每天9点起来,我第一件事是查邮箱。客户和合作所分布在世界各地,东西南北半球都有,所以我睡觉的时候,工作邮件不会停止纷至沓来,都是需要点开处理的那种。

有一天,我起床时,邮箱里有28封邮件,上午处理了一部分,到中午,未读邮件数量变成50封。下午需要一直开会到晚上,等下午8点多开完会,我邮箱里积累了80多封未读。

没那么忙碌的时候,我每天大概10点到公司,一般夜里12点后才走。当然,你也可以7、8点的时候就离开公司,带回家做,一般也是到凌晨1、2点休息。

过劳、猝死我们这行经常能听说。平常我们同事间聊八卦,有一类特别能引起共鸣和讨论的话题就是过劳:业内哪个公司有人猝死,又有刚入行的小朋友精神压力过大自杀,等等。相关的新闻每年有那么一两条。

最近一次大新闻是今年4月底,一个31岁的审计经理在家中猝死。我和同事听说了,吐槽说:像我们这样的人挂掉,第一个发现的人肯定是来催报告的同事。结果回去看新闻,果真是他同事见他没去上班,到家中寻人才发现出事。

这很正常。当你足够忙碌,失联几天,正常人只会觉得你在加班,不敢打扰你。那位猝死的审计经理,新闻说他猝死前身体不适,当时手头负责了14个项目。他怕请病假会让手头工作“断链”式停滞,所以放弃休息继续拼。这绝对超负荷。

我的过劳状态有两种。一种是身体上的过劳,想干活,但体力不支。第二种是精神压力巨大,大脑抗拒支配我的身体运作起来。但我觉得我会调试它。

即使万不得已,我也会安排自己同时接的几个项目死线不要重叠,让完成工作的压力在时间的维度上相对均匀地分布。一旦工作量超负荷,我会把压力告诉我的领导。另外,我尽量不点外卖,即使茶餐厅、麦当当能送外卖,我也尽量下楼走一走,吃个饭,毕竟午餐和晚餐,是一天里难得离开办公室,排空压力的机会。

金刚呼噜娃 工作 2年 编剧

总有些声音利用梦想,诓骗我们主动降低收入

有天晚上,我写着剧本,突然十指全麻动不了,我没敢继续写,决定去睡觉。第二天问了学医的朋友,他们说我当时最坏的结果,是脑供血不足,搞不好就会出事。

那时候在赶进度,连续40多天,我的生活只剩写稿、睡觉、吃饭,甚至没有下过楼。我每天写2万多字,只睡3、4个小时,通宵写稿有时实在困得不行,就定几分钟闹钟,倒头就睡。我还定过1分钟的闹钟,睡得特别香。那是我最极限的一次。

我妈至今不支持我,因为工作的确把我身体搞垮了。入行2年,我的身体状况一直走下坡路,现在熬夜不到凌晨3点,身体就会发出信号。只要心慌气短,头疼,我就不写了——我总是想起那个夜晚,如果那时候没去睡觉,我是不是死在家中没人发现,想到这里我就十分后怕。

受访者图 | 金刚呼噜娃的赚钱工具

做这行,付出与收获并不成正比。辛苦付出的项目,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半途搁浅,这样的事情我经历了不少,已经心累到不会有什么反应了。

毕业时我接了个硬科幻悬疑题材的影视剧,拍起来很费钱那种。我们整个团队前后加起来耗费了一年时间磨本子,光开会磨剧本就花了小半年时间,剧情四次推翻重来,中途还有编剧实在扛不住压力退出。尽管累,还是有成就感。最后分集定了之后,香港一位影帝,原本只想客串个角色,看完分集他要求演男一。

制作方找了香港老牌剧本监制,导演也已经定好了,整个盘子都码起来了,准备开始搭景了,结果行业内出了税务问题,资方裁了一半员工,公司周转不灵,没钱开机,影帝的档期也跟不上了。后来这部剧卖给了另一个公司,又遇上题材限制,拍不了。我至今还有几万块尾款没拿到,但我更难过的是,这部剧以后可能都拍不出来了。

拟定开机的时间从前一年年中拖到第二年年末,还是搁浅了。我被拖到没脾气,最后一次得知这剧可能拍不了时,我当时想的就是:行吧,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

我考虑转行比其他人早些。大三择业时,我突然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热爱编剧,于是把可能感兴趣的职业列出来,逐个实习了个遍。那段时间我进过电视台拍节目、跟过歌剧,还进过一个偶像剧剧组跟组,最后没办法,发现还是编剧让我安心。

坚持到体力与意志濒临耗尽时,事业的本来意义就显现出来了。

我觉得是这份工作赋予我这个人意义。我从小就是个特别懒的人,但写剧本时,我全身的细胞都在兴奋,感觉在这个世界里自己是活的。每次有好的点子,写本子的时候想到了好的台词,那种喜悦感我从没在其他事情上找到过。

可是,太过执着梦想,就容易被忽悠。总有些大人利用我们的梦想,诓骗我们主动降低收入,来换取工作机会,创造未来更大的可能。刚毕业的时候老师跟我们说,最重要的不是赚钱,而是出作品,编剧只有作品上了才能被别人看到。真正入行了,一般制片也会跟刚毕业的学生这么说,可其实他们只是想“这次你就少收点钱”。

现在大家有点经验了就知道:你即便写了不一定能拍,拍了不一定播。能播了,到真正播出,还不一定是几年之后的事儿了。就算播出来了,你也不一定有署名。所以,梦想藏在心里自己知道就好。最关键的还是拿稿费,干活儿的前提是先得活着。

我的梦想:

用休息换一种命运 ▶

林嘉 工作 7年 创业公司副总经理

想要后代拥有摇滚人生,我只能用劳动和生命去换取

2016年2月,我从媒体转行,加入现在的公司成为合伙人。我工作是否勤奋高效,一定程度上能影响公司业绩,也必然影响我个人的收入。

昨晚11点半结束电话会后,今天早上我是被电话吵醒的,因为昨晚一起开会的合作伙伴,早上要赶飞机,决定将今天下午的电话会提前到早上8:30。

开完后我就跑到高铁站坐车去香港,11点在中环有一个会。接下来,下午1点和一家公司的人约了饭,3点去见另一家上市公司,5点见第三家,7点约了一个上市公司的朋友吃晚餐。中间,一般还会有上市公司通过电话沟通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还需要看看同事是否完成了前几天的任务,再布置工作。今天顺利的话,预计会在晚上9点收工。

你看,临时又有了邀约,只能见缝插针加进去了。

快节奏的工作,我也逐渐摸索出技巧。我会依重要性安排这些会面,先判断见面的内容,以及聊完是否会有效果,再其次就是公司的大小。哎,属于社畜的智慧。

3年来我胖了20斤,我断定自己是过劳肥了。自从2016年入职时按要求做了体检,之后就再没敢去了,生怕检出毛病。

我何尝不想休息一下,享受奢侈的慵懒时光。但是,想改变阶层,想要后代过一个摇滚人生,我只能用劳动和生命去换取。

很多人以为自己离成功只差奋斗两字,等他一努力就可以追上大神们。这不只是无知,也是一种傲慢。成功并非如此廉价。成功需要努力,但成功不止于努力。

这不是我说的,是我在小说里看到的,深以为然。

以前我有个富二代同事,和他共事,给我启发很大。我工作每一天可能都要比他努力、付出更多,我一直很紧绷,他的日子怎么过都比我舒坦,羡慕。不是说他家里有多富,我想说的是,有底子和没底子就是不一样。

我现在不奢求闲暇和自我,我这一代俗一点,下一代说不定就能雅一点。

如果单从收入来说,我当然是中产,但是税太高了,而且开销巨大。一次,我在香港中环的文华东方请人喝咖啡,两个人光喝咖啡就喝了块300块钱,简直神经病,但这是没办法的支出,我也不想。

存不下钱,还是我以前在报社的时候存得多,真的。但是不能因此怀疑我奋斗的意义,现在我的眼界和拥有的社会资源,是以前不能比的。打个简单的比方,我要是还在报社,连去文华东方的机会都没有,见的人量级也不一样。在报社是小记者,不离开哪有机会。

热爱工作是一种美德,我信这个,尽管有人觉得这是个坑,骗着我们过度劳动也不敢抱怨。但实际上,热爱工作和忍受过劳是两回事,身体出现过劳预警,我一定会说,不会有负罪感。

如果有人因为热爱工作是美德,所以连“我想休息一下”“年假期间不要找我”这样的话都不敢说,觉得有负罪感,我一定会告诉他:“年假是自己的,一定要用好。”这也是职场的潜规则:这是属于你的权利,需要你自己捍卫。

受访者图 | 外勤工作会场

欧苗苗 工作 2年 金融公司品宣

为了钱,我不得不把自己绑在这份工作上

过劳并不一定是体力透支,心力交瘁也是过劳的一种。世卫组织划定了“过劳”的特征,除了生理上感到疲惫,还包括对工作保持距离,或对工作感到消极和愤怒,以及工作能力下降。

我就是隐性过劳的人,压力是自己加给自己的。我不会喊口号说要做一个独立女性,坚持做这份工作,是为了我真正想做的事——成为证券分析师。之前我没有任何金融背景,考取MBA,是我转型成为分析师的第一步。想读的学校MBA收费都很贵,为了攒学费,我来到这家公司当了品宣,年收入比原本高出很多,心情却一落千丈。

为了以后的学费,我不得不把自己绑在这份工作上,这是我必须忍受的。

我习惯了自由表达,而企业宣传却不得不在立意和遣词造句上做很多妥协。所以,我花了非常多心力,来平衡自己个性和工作要求之间的关系——我写那样的文本需要做很多心理建设,只能逼着自己去拼凑,写出来的东西很别扭。但不做这些妥协,工作就永远是无用功。

我的性子比较直,而公司从上到下都严谨且传统,一切必须服从领导,我对这里的企业文化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来这里不久,我就意识到我的领导也对我很“不适应”,久而久之,我跟领导就没办法好好沟通了。我想法总是会被否定,领导的想法我也要消化很久。

很少有人能在缺少成就感的情况下,保持良好心态。有时我在办公室感到厌倦,就会跑去洗手间,坐在马桶上,干坐着,啥也不想。我不时能在洗手间,听到隔壁隔间有同事压抑的哭泣声。

换新工作的一年多,我没有任何存在感和成就感。上个月,我在一所心仪学校的MBA面试中拿了“优秀”,立马告诉了我的好友和爸妈,这是近一年来生活给我最大的肯定了。

从小,我就在母亲严格的评价体系中长大。我内心的不安全感、压力也来源于此。

我把面试结果发给母亲后,她回复:“说得好像录取了一样,不是还得笔试吗?怎么就觉得这样也可以了?”在她眼里,面试优秀都不算啥,考上才算数。后来我又参加了一所学校的MBA面试,这次没过,她就觉得我没尽力,问我是不是光谈恋爱了。

几个月前,我的闺蜜从机关单位辞职,一直在家给公号投稿养活自己。有一次我问她,自由职业是什么感觉、需要什么保障。当时我接近忍耐极限,我想,要么我就辞职算了,也在家给人投投稿、写写文,还能好好备考,最后想想年终奖,还是忍住了。

林不立 创业 4年 创业公司 CTO

我从未想过停下,只是琢磨着如何跑得更快

前天在朋友圈看到一位朋友的更新,“我是xxx的家人,由于工作等因素过度劳累,他已离我们而去。”自从创业以来,我想象过很多种自己猝死的可能性,没想到身边的人早了一步。下意识地,我取消了手机的锁屏密码。

创业五年,早期,我最多能同时和十多个合作对象微信聊天。过劳已经给疲惫的身体发出不友好的讯号。由于长期伏案,肩背疼痛,大多数时间我只能站着办公。

晚上失眠,睡眠不足导致我从早上开始打哈欠,一直到晚上下班。而晚上10点,我就像一个上了发条的机器,定时苏醒,情绪变得特别亢奋,可以开始今天下半场的工作了。现在清早,我会在闹钟响起的前一个小时醒来,睡不着,我就坐着,冥想。

除长期失眠,我还有慢性胃炎,体检时还查出脊椎侧弯。

身体似乎已经不堪重负,但我想的不是喊停,而是如何能再坚持一段时间。就像一个在跑道上跑到筋疲力尽的人,不想要减速或停下,而是想如何跑得更快。

我身上肩负着很多责任。我在山里长大,是留守儿童,小时候,父母靠砍柴想要养活一家人,一年到头却只赚了400余元。为改变一家人的命运,父母进城成为农民工。尽管家中捉襟见肘,父母依旧支持我一路读完大学和研究生。后来,我成为一名北漂,开始创业。有人说,北漂是一些人的起点,在我这里,或许已经是终点了。

创业四年,公司还在发展期,我离财务自由依旧很远,有时想点一杯奶茶,也要犹豫一番。

最对不起的人是妻子,她独自在几千公里外的城市上班。不仅难得见面,我每天能够陪她聊天的时间都很稀少,毕竟通常我在家忙完,她已经睡觉,作息不一致,我们连吵架都要挑时间。

经过长期的心理建设,我以一个奋斗的创业者自居,现在的搏命,就是为了给爱人和家庭创造美好未来。我还不到30岁,没有比这更励志的好男人故事了。

然而有一天我试图用这经历去激励下属的时候,她突然说,你这不就是典型的渣男么?我被吓了一跳。想一想,确实是这样。

媳妇生气归生气,还是对我不离不弃。我也尽量抽出时间去陪伴她。身体不好,我会在家打拳,做仰卧起坐、俯卧撑,希望靠这些改善自己的身体素质。

有人问我舍妻离家,如此辛苦,怎么还坚持得下去?其实我已经习惯了。再说,这同父母们的辛苦比起来,实在是不算什么。努力,是我改变自己和家族命运的唯一机会。

那些过劳瞬间教给我的 ▶

石涟 工作 1年 曾为新媒体撰稿人

“拒绝社畜的命运,努力成为真正的人”

我所在的行业格外看重十万加爆款和一稿成名。同行不睡觉写文章很常见,加班到凌晨四点,第二天还能妆容精致、没有丝毫倦容的来上班。

身为职场女性,无法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游刃有余,迅速成长,似乎只能证明自己的平庸。我很快确立了目标:用两年时间成为业内最优秀的撰稿人之一,年薪二十万。

在公司的前四个月,我几乎每个工作日都在公司主动加班,有时还会待到凌晨。男友和我商议后,中秋节帮我订出游的火车票,想陪我休息一下。我临时决定加班,就取消了约定。

一直往外输出,我陷入江郎才尽的焦虑感。新媒体这行,睁开眼睛就要工作,只能利用碎片化时间充电:做饭时看道长的《一千零一夜》;敷面膜时,听15分钟的读书电台。从家到公司的地铁只有一站路,五分钟,我要求自己在这个时间段看一篇行业内的优秀文章。

我一度很感激这个时代,人可以对每一分钟物尽其用,而效率即是金钱。同家人或男友视频通话,说不了几句,我忍不住看表,不耐烦自己学习的时间又少了一些。

因为勤奋刻苦,误打误撞做出几篇小爆款,我提前结束试用期、转正。从进入公司到年终,我都是部门绩效最高的员工。

通过超负荷工作维持的“优秀“早就成为负担。我无法集中注意力,心悸,失眠,晚上九点钟,眼睛刺痛、流泪,这是身体过劳的信号,工作也出现瓶颈。过于忙碌而忽略男友,对方提出分手,那两周我精神恍惚,但我依旧努力淡定,想象自己是立身于都市丛林的独立女性,理性又强大,不屑于脆弱。

后来生了一场病。实在熬不住,我挑了一个不那么忙的周末,去杭州短途旅行,想着:出去放松一下,回来就可以用更好的状态工作了。

这个念头冲击到我。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但我休闲的目的,无意识中是为了更好地工作了。我一直坚决抵制提倡996的说法,没想到,自己是在过度的自我驱动中主动成为“社畜”。

不想放弃在公司打下的基础,我勉励自己坚持下去。那2个月,每天上班时会路过一条河,我会用力握住手机,以免自己冲动将它扔掉,这样就能逃离新一天的工作。

不久后,老板任命我为部门负责人,工资比刚毕业时翻了将近一倍。我心中喜忧参半,因为这意味着更多的工作量需要完成。

几乎是同时,我开始不规则阴道出血。同来北漂的闺蜜得知后,说很多女孩都这样,不用担心。我相信了,但久不见好,我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劳累所致。还检查出卵巢有2个囊肿,跟熬夜、压力大相关,“如果依旧不注意休息,以后对身体影响大了。”

思考一周后,我向老板提出离职。有人劝我,这是一个好机会,现在工作也不好找。但我已经想好,主动过劳已经成为惯性,我需要拒绝“社畜”的命运,努力成为真正的人。在习惯放慢生活节奏后,再出去工作。

只是,因工作忙掉线的体贴男友,再也不愿回头了。

陈扬 工作6年 曾为创业者,现在银行IT部门

从过劳到过闲,我觉得自己成为社会的局外人

过去一年,我从过劳中走出来,又经历了过闲的阶段。

家中长辈在各自的领域都做得不错,他们在工作主动争取,自我要求严格,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我。从小,如果有什么事没有努力做好,我就很不适应。

中考时,在市重点中学读书的我发挥失常,没有考入本校。我妈确认了我想留在母校读书的想法后,说:你为什么不尝试跟校长或老师交流?你都没有去表达自己的意愿,哪怕是单纯地交流一下?说完,她不再管我。

我独自去学校找主任,诚恳地聊了一个钟头,包括自己在学校的记忆、想留下的意愿。主任说,我知道了,你先回去吧。开学前一周,学校为我破格面试。校长说:因为你是这个学校里,自己来找我的第一个小孩,其他都是送礼的。我如愿回到母校读书。

我一直相信,只要我努力,或者尝试,一定能改变一些事情。创业那会儿,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优化行业内的一些模式。忙时,我平均一天工作净13个小时,投资人深夜两点钟在开会,我找他谈事就要等到凌晨3点。项目发布会当天,在对接渠道、商务的同时,新人写不好新闻稿,我自己写了五版,写到呕吐,就去洗手间吐完再回来。

其实我从不信奉“热爱工作是一种美德”。在我的理解中,只有做忠于自己的工作并热爱时,这才是一种美德。我很喜欢自己的工作,辛苦些也值得。

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夜晚下班后,只有吃高糖、高热度的食物让我觉得能嗨一点儿。忙到身不由己,放肆吃喝,像是生活中有一部分属于自己。

体检时,我被检查出中重度脂肪肝。体重最高时达到190斤,算是典型的“过劳肥”了。但健康并未达到让我操心的程度,最让我心烦的状态是累,什么都不想干。

后来投资人撤资,团队解散,我失业。生活里突然多了停摆的时间。之前,我需要努力地取悦他人,这会儿我可以变着法儿讨好自己。我是北京人,没有住房压力,找了两个兼职维持基本花销。剩下的时间,我几乎逛遍了北京最好喝的咖啡馆,和朋友约饭,找各种有趣的人聊天……通过健身和适度饮食,4个月成功减重20多KG。

其实之前我也有这样的机会,只是当时我脑海里有一个主旋律——工作,其他都被我自动归之为杂音。有时,我在家躺着一动不动,就盯着窗外天上的云彩,听小区里摊贩的吆喝。

起初一个多月,我一边休息,一边找工作,一直没有拿到心仪公司的offer,我开始陷入自我怀疑。闲下来后我很不习惯,似乎成了高度运转的社会的局外人。

失业近半年后,我入职一家银行的IT部门。因为要跟进项目,刚刚过去的一周里,有三天依旧是凌晨下班。因为PPT做得不满意,我早上五点钟起床,六点多到公司继续处理。

进入第二个过劳阶段,我有了应对经验。我相信有些人即使在压力的环境下,也能通过自律,平衡工作和生活。

我学会理智克制自己的欲望,不再通过摄入高糖分、高热量食物发泄自己的疲惫,周末去健身房健身,体重维持住了。觉得打架子鼓看起来很酷,我找了一位老师,每周去学架子鼓,这些爱好让我在忙碌的缝隙,也能找到方法自我按摩。

受访者图 | 打鼓时用的鼓垫

-----------------------------------------------------------------------

本期策划:崔玉敏 温丽虹

版式:曾杏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