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借力上海红色文化资源创新高校思政课?

澎湃新闻记者 罗昕
2019-07-16 08:42
来源:澎湃新闻

上海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发祥地,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最早窗口和主要基地,还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

7月12至13日,由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上海高校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联合主办,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上海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论坛”在上海举行。

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全国2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近百名中共党史和思政课专家学者,共同就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

上海是中国红色文化基因的起源地和扩散地

上海独特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不但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还为中共中央早期在上海领导全国各地发动和开展一系列重大革命斗争提供了有利的基础。

上海市第十一届政协文史委副主任、上海市文史资料研究会原会长朱敏彦指出:“上海不但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同时也是中共建党初期领导中国革命运动的指挥中心,更是中国革命的发祥地。”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高福进表示,作为构建上海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的三大品牌之一,“红色文化”在近百年的上海城市发展历程中影响重大,“首先,上海是中国红色文化因子的起源地和扩散地;其次,这些红色因子自五四运动开始就由上海向周边辐射进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红色文化’;再次,红色文化是缔造‘新时代上海城市精神’的核心内容。”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曹景文认为,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红色文化在近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符号文化等成果,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

他还指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只有加大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的力度,才能够有效地抵御历史虚无主义,增强社会主义的价值认同,彰显中国特色,讲好中国故事,更加有利于文化自信。”

思政教育承担重责,也面临挑战

复旦大学教授肖巍认为,改革开放40年,我国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社会实践日益丰富,社会环境更加复杂,国内外各种社会思潮此起彼伏,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主义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承担着重要的使命,也面临不小的挑战。

在他看来,上海是除首都以外高校分布最密集形态最丰富的直辖市,也蕴含着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而且又是改革开放前沿,具有独特的地域优势和“先行先试”的标本意义。“借力红色文化育人,改进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效果的研究既是一个很‘务实’的课题,也是一个有必要从理论上讲清楚并解决某些困惑的课题,特别是如何针对研究生特点,真正实现高校思政课‘步步高’要求。”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一处处长吴海勇特别说到,新时代人们可以充分发挥电影教育在高校思政教学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就党的创建历史与初心教育主题而言,目前要充分利用既有的建党题材的电影作品,主要是1991年出品的《开天辟地》与2011年出品的《创党建业》这两部建党历史的电影。”

“这两部影片与当时的党史研究成果及相应文学创作形成积极互动,需要我们思政工作的积极辨正与引导。这两部作品风格异同,其不同的教学价值值得研讨。围绕建党百年大庆,我们需要拿捏好三大理念,即纪实与想象,史实与义理,主流与流行,期待符合党的诞生主题,彰显广大共产党员坚守初心、践行初心的优秀作品问世。”

“内容为王”是重要原则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秦淑娟认为,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其核心内涵是为了祖国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事实上,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都有很多可歌可泣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都是宝贵而鲜活的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沉淀在渐行渐远的历史年代之中,也源源不断地产生于当今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秦淑娟强调,在青年学生思想引领过程中,“内容为王”是重要原则。这就要求青年思想引领工作高度重视优质思想资源的输入。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徐光寿在总结时指出,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独有的文化,具有先进性、纯洁性等优秀气质。上海是中国红色文化的发祥地和源头,包括人(革命先烈)、物(红色遗迹)、事(红色故事)、魂(红色精神)等方面的内涵,仅红色精神就有渔阳里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和南梁精神等等,堪称博大精深,底蕴丰厚。

他说:“每种精神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全面比较、深入研究各个历史阶段各种革命精神的内涵,对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都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陈诗怀
    校对:余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