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你曾崇拜的人,是如何一步一步变得令你厌烦的

2019-07-16 17:31
北京

我们喜欢、崇拜那些可以做到我们所做不到的事情的人。我们吸引那些看起来有能力并可以在困境中泰然处之的人。可能他们具有很好的行政管理能力而我们没有;可能他们能够不断地创新而我们死守陈规。又或许他们非常机敏灵活,然而我们却连控制自己的情绪都感到很难。

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希望可以和这种人相处,那样我们就会学到很多东西并进一步发展自我。他们的优点将令我们改头换面,我们将会变得更加自信和聪慧,更加擅长工作并且更乐意去了解自身的内心生活。爱赋予我们成长的洞察力。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成长的愿望往往会被其他不好的因素影响。我们会觉得一个人所谓的优点反而变成了不好的习性,在旁观人的眼里,变得令人感到过分和失望。曾令人羡慕的“自我克制”渐渐地变成了单纯的“冷漠”,“创新性”会变得近乎于“狂热”,“传统观念”会看起来更像是“狭隘的地方主义”,一开始的“行政管理能力”经过很长一段时间以后,也会像是“强迫命令”。

极端化现象会危害到一些关系。因为强者在特定的领域会变得越来越强并会越来越不满对方的缺点,而弱者会变得更加弱势和自卑,慢慢的会轻视强者的优点。强者就会失去教对方如何去学习的他们的品德的兴趣。同时,弱者会先脱离关于品德这个问题当中,渐渐地,看对方的眼神会愈加的猜忌和轻视。

相同地,关于行政管理能力的问题,想象一下,有这样一对夫妻,一方在某一方面的优点恰好是另一方的缺点,一开始,弱的一方会特别钦佩对方能够很好的处理这方面的事情。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会不知不觉的落在能够胜任的一方——于是产生冲突和不满。能胜任的一方认为他们需要在每件事上都做到最好,因为另靠一方似乎更没希望。有时他们感到被诅咒(因为一些致命的错误)了一样,然而另一方(那些曾认为这种能力很令人羡慕的人)会很失望的感到他们变得非常恐怖并带着独裁主义色彩。

或者一对夫妻就会恼人的分成“有创造力的一方”和“实际的一方”。对于有创造力的一方来说,另一方对任何计划都消极对待;他们从不投机取巧做白日梦,他们只做能够取得利益的事情,同时,大概实际的一方也感到另一方经常迷惘,反复无常,不可靠。

在压力的压迫下,这些极化的关系就会引发争论。本能的反应是不知道怎么地就和对方风道扬镳。然而事实是我们确实有这种冲突,恰恰是因为我们遇到了对的人。而我们只是用错误的方法解决不同的事情。我们忘了教他们我们的品德,没有在开始的时候吸引鼓励他们。

减小压力和减少对另一方的伤害的任务属于强势的一方。他们处于强势的地位(那些经常在一些地方相对较强而在其他地方较弱的人)。强势的一方要承认他们精力过旺的能力在某些特定的地方没有一点帮助。实际上,主要的责任是创造这种能力。这就无意识的产生和增加了另一方的无能。

如果你正在教一个小孩做数学题,如果直接说出答案,那么孩子是不会有所提高的。然而你越是愤怒他们就越感到困惑和失望。我们知道,在数学学习当中,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关键在于我们假装我们不知道怎么算,我们展现得比自己平时更弱来帮助他们解出答案。

但是我们更趋向于不接受这种良性的-建设性的-浪漫的生活态度,在合理的话题上(大概就像约会的准时或者拥抱)我们没有将对方看成是一个需要改进的“初学者”。那是因为我们没有习惯认识到这确实是一种解决不让我们因迟到而焦虑的能力,或者没有给我们一个拥抱来减少恐惧。为了改变极化的力度,强势的一方需要放弃一些对他们来说太容易的。他们应该意识到他们的超能力实际上会使弱势的一方气馁。

他们应该在一段时间内刻意做的比平时糟糕,出于好意,他们应该展现的有点畏缩不前、散漫又缺乏创造性......从而轻轻的鼓励弱势的一方放松来平衡关系中的整体美德。他们或许会一时抱怨所做出的一些小错误,或最近经济状况有些混乱。

强势的一方要明白他们的能力和安逸在某一事情上是不管用的,这应该采取一种温和的方式教授。但是他们应该感到安心,因为另一方对他们擅长的东西了解不深,并且十分想要学习:这就奠定了最初的吸引力。一个人被他人长处所吸引会随之成长的更完美,但是当一个人只能感到羞愧的时候却往往学不到什么。

原文标题:Why you are so annoyed by what you once admired

原文链接:http://thephilosophersmail.com/relationships/why-you-are-so-annoyed-by-what-you-once-admired/

译者:无尾猫

来源:译言网(yeeyan.org)

基于创作共同协议(BY-NC)在译言整合发布

本译文仅用于学习和交流目的。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非商业转载请注明译者、出处,并保留文章在译言的完整链接。商业合作请联系editor@yeeyan.com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