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敬畏自然的参与者是件时尚的事

2019-07-11 13:39

当我们学着与自然和谐相处时,背后是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功夫,去探索和了解自然的决心。

4000多公里,是一盏燕窝从加里曼丹岛到厦门燕之屋工厂的距离。与世界上很早燕屋产生的原因如出一辙,去热带雨林守护燕屋,都是怀着对自然的敬畏。

据说早在19世纪70年代,一位名叫苏加诺马的印尼东爪哇人,背井离乡外出数年,当他再回到家里时,惊奇地发现金丝燕竟在他破旧的屋子里做了窝。之后他就把房子让给了金丝燕,他的家也就成了世界上最早的燕屋。

现在,在加里曼丹岛的雨林深处,一栋栋燕屋在此树立,这是人类为了金丝燕的繁衍所建造的住所。提供住所,但是不打扰其生存规律,也不提供人工喂养,是人与野生金丝燕之间多年达成的默契。

“房东”与“租户”的故事

世界上有70余种燕子,但能做可食用燕窝的金丝燕鸟巢却大多产自印尼。

在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岛,这片南纬10°到北纬20°的燕窝黄金产区,生态环境仿佛为野生金丝燕精心设计过。热带雨林面积仅次于亚马逊,岛上原始森林密布,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人口稀少。等到了三、四月的雨季时节,大自然的食材更加充沛,金丝燕便从极寒之地飞到温暖的亚热带进行繁衍。刚结束长时间飞行锻炼的金丝燕,本就拥有强壮体魄,有了这丰盛食材的补充,使得金丝燕的唾液腺更加发达,在这个季节金丝燕筑的巢就叫“雨季初盏官燕”,也就是雨季头期第一次筑的巢,金丝燕一年筑巢三次,品质会逐次递减。

虽说加里曼丹岛有着利于金丝燕生存的天然条件,可印度尼西亚地处赤道周边,地震和火山活动频发。因为这些难以避免的天灾,金丝燕在繁育期常常主动到村落房屋内“求租”,筑结燕窝作为一家的藏身之所。

尊重自然的当地人发觉这一现象后,不少人家特意模拟金丝燕在野外生存环境,开始建造燕屋,提供庇护,甚至回放燕子叫声吸引这些“租客”。温度与湿度都需要精密参照、严格控制。屋内不能有燕鸣以外的杂音,还要保持规定的暗度,即使采摘燕盏,也只能用“温柔”的手电筒光来配合照明。

燕农在与金丝燕漫长的相处岁月里,早已摸清其中门道——不包吃,只包住,二者的关系如同一对熟稔的房东租客,等到小金丝燕们长大离家,也到了租期届满的时候。

毫米级挑毛工艺,不允许0.2毫米的黑点存在

金丝燕是一种挂壁而居的鸟类,只有在每年的雏鸟孵育期才会筑建燕窝。而当小燕子离巢飞去,它们下一次筑巢必定会另寻场所。经验丰富的印尼当地工人,会耐心等到雏燕长成离家远去后,燕窝作为巢穴的使命终结,才会把它摘下。在加里曼丹岛采摘下的原盏燕窝,会被马上送到雅加达工厂进行初次挑毛处理。

从雨林深处的燕屋,到雅加达工厂,再到中国,层层挑选出来的野生金丝燕燕盏,长途跋涉4000多公里,经过严格检验检疫,终于获得了到燕之屋的通行证,而在这里等待这些燕盏的是更为严格的挑毛处理。

经过长时间练习和培训的燕之屋挑毛匠人们,他们的视觉,能够看见未经训练的人员难以分辨的微小杂质;他们的手艺,可以剔除0.2毫米的黑点,且不会损伤晶莹柔润的燕条,即便是技艺娴熟的工人,为了确保燕窝没有一丝杂质,这种精细的人工挑毛,也需要重复经历三次,一人一天最多只能挑100克。

除此之外,燕之屋全工厂的机械流水线化品控,让人手的细腻与机械的精准达到无间的配合。当怀有一颗敬畏自然的心,加上匠人工艺和创新科技相结合,燕之屋相信,燕窝行业的标准化会变得逐渐清晰。
    责任编辑:毛玮静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