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源自BBC的艺术版《人类简史》,拯救了多少人的审美

2019-07-09 17:13
北京

如果一本以“艺术”为名的书,是这样的:

讲到了达芬奇,但不见《蒙娜丽莎》;

关于米开朗琪罗,只有寥寥文字、几张插图;

拉斐尔甚至都没有露面;

倒是谈了王维,有李成、郭熙,以及王蒙的《青卞隐居图》……

你会感兴趣吗?

源于BBC同名纪录片的《艺术创世记》,就是这样一本涉猎广泛且不落俗套的作品。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史,而是以艺术为表征的人类发展史。

 

在这本书中,作者奈杰尔•斯皮维,从艺术史的源头出发,贯穿起人类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一个个神奇瞬间,对“人人都是艺术家”这一大胆宣言进行了生动诠释。奈杰尔•斯皮维是英国剑桥大学古典艺术与考古学学者,同时也是纪录片《艺术创世记》的主持人。

艺术源于记录眼前景象的直觉吗?可能如此,也可能有其他原因。《艺术创世记》中介绍的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理论,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激发着人们的好奇心,引起天马行空的想象。

《艺术创世记》中提出,人类的艺术创造虽然不乏手艺的技巧和装饰的意图,但归根到底并且可以肯定的是:人类的艺术创造源于我们对独一无二的想象力的运用。

书中说,人类的艺术史,也是想象力的历史:“在想象中,我们可以追溯时间的长河;在想象中,我们可以一览世界的全貌。凭借这样神奇的力量,我们得以领略在这个星球上曾经发生的一切。”

想象,正是艺术的本质。

这本书揭示了艺术起源的秘密,堪称图像艺术版的《人类简史》。

艺术是人类发展的最佳表征

大多数艺术史方面的著作比较偏重记述“史实”,而《艺术创世纪》更偏重于讨论“为什么”:

为什么旧石器时代的人类要画岩画?

为什么岩画的主角是动物而不是人?

摄影刚发明出来的时候人们认为相机会摄走魂魄,那么岩画也是为了摄猎物的魂?但画中的动物并不是当时人们捕猎的对象……

还有,为什么世界各地发现的早期岩画、雕像总有相似之处?

作者提出了一个假设:旧石器时代人类与现代人类在大脑组织结构方面基本上相同。

简单来说,只要是灯泡,通电都会发光。只要是人类的孩子,刚刚拿起笔画出来的人物形象都是“火柴人”——线条极为简单,身子小脑袋大。现实世界经过孩子们小脑袋瓜的抽象,重点更加突出。比如,他们画出来的“人”都是以正面对着我们;即使脸完全侧过去,但眼睛依然是正面完整的样子。

古埃及人的浮雕、壁画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如此拧巴,却是他们能够想到的强调身体所有特征的最佳方案。各个古代文明在这方面非常相似,艺术可谓是人类发展的最佳表征。

任何东西都可以是艺术

“任何东西都可以是艺术,”法国先锋艺术家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1887-1968)如是说。他把自行车轮子、酒瓶架还有陶瓷小便斗之类的东西当作艺术品展出,还为《蒙娜丽莎》加上了精致的胡子。有了杜尚颠覆性的先例在前,现代艺术家们开始轮番上演各种顽皮的“恶作剧”。不过这却遭到了公众的反对,因为公众期待的是原创作品。然而,成堆的轮胎、还没整理的床铺……谁说它们不是艺术呢?

我们本能地知道艺术是什么,因为我们都是艺术家。我们是知道如何运用象征符号的物种,懂得如何通过灵巧的、独有的双手创作表现自行车轮子或者还没整理的床铺的象征性意象。

只有我们人类拥有想象力,可以创造象征符号,不仅能够再现我们周遭的世界,还能够表达我们脑子里的想法。

《艺术创世记》这本书探索的正是我们如何发展、实践这种能力的历史:叙述故事、创造社会等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表现超自然、创造关于我们自己的意象,还有,为我们冷冰冰的道德准则注入些许温柔。

其实,艺术并不难解。传统意义上的绘画、雕塑,或者当代意义上的装置、行为,都是形式。不妨换个角度,抛开“主义”、“表现”、“现代性”之类当代艺术评论的陈词滥调,结合人类学、社会学、神经心理学,了解艺术史的起承转合,也了解我们人类自身已经走过和将要踏上的道路。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