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持续十二个时辰的人性实验

2019-07-08 11:35
未知

大家好,我是凹叔。

昨晚,被吹爆的优酷自制剧《长安十二时辰》又更新了4集,到了16集,凹叔连夜看了。

这几集,从死囚到奉命加入靖安司查案成为张都尉的张小敬同学,面临着狼卫的一个巨大挑战——

狼卫们要带着三车“伏火雷”(炸弹)与“延州石脂”(燃料)袭击最长安最繁华的灯市,也就是说在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举行恐怖袭击。

张小敬既要制服狼卫,还要查找生死不明的闻染,这任务驱动是够够的。

除了这些“硬任务”,他还面临着来自大唐内部的挑战:

1、右相林九郎,以他给狼卫手绘了右相府守备图为由,借此攻击太子,要去告御状,计划把他重新拉回死牢。

2、看着张小敬一顿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骚操作,以及发现徐宾用大案牍术选的张小敬是一个谎言后,靖安司的主事与官员们,纷纷觉得张小敬太不靠谱,要求靖安司司丞李必罢免张小敬,把他重新拉回死牢。

……

不过,今天凹叔不是来剧透剧情的,而是想推荐我们磨铁图书一位重要的作家——李松蔚老师写的一篇文章《一场持续十二个时辰的人性实验》(本文首发自他的公号:李松蔚)。

李松蔚老师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作者,在我们磨铁出版了《难道一切都是我的错吗》等畅销书。

作为北大心理学博士的他,在他看来,这是一部历史架空剧,是一部悬疑片,更是一部充满着心理学议题的好剧,所以,他从心理学角度帮我们解读了人物与选择。

《难道一切都是我的错吗》

磨铁图书出品

作者李松蔚

//////////

一场持续十二个时辰的人性实验

文| 李松蔚

公号:李松蔚

ID:therapistlsw

《长安十二时辰》已经被吹爆了。

我就不跟风赞美它的服化道、质感,和运镜了。制作精良,细节用心,这些只是基础。而一个故事最核心的是人物和情节。今天我想聊聊它的情节。

它的核心情节,是一场实验。

这个实验是一个著名的伦理困境。它最为人熟知的呈现形式,叫做扳道工难题:

假设你是一名铁路扳道工,站在一段铁轨的分岔口。一列火车正飞驰而来。你忽然发现,它前方的道路是断掉的。假如它沿着这个路线开下去,一车人都会送命。但你可以扳动眼前的道岔扳手,让列车驶入另一条线。一车人就能得救。唯一的问题是,另一条线上,有一个正在玩耍的小孩。

简单说,牺牲一人换一车人平安,干不干?

如果只是数字判断,干,当然更划算。但是想象一下,你作为这个扳道工,要你亲自执行这个操作的时候,你会不会有不同的感受?

你是在故意杀人啊。

《公正》

作者:【美】迈克尔·桑德尔

关于扳道工实验,凹叔推荐大家去看看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教授之一迈克尔·桑德尔的一本中文书《公正》,桑德尔教授关于此话题的公开课在全球都非常受欢迎,他前几年,也来过中国。

张小敬,就在扮演这样的扳道工。

长安城108坊,在高度浓缩的12个时辰里,被布置成这样一个实验场。张小敬临危受命。作为一个死囚,本来可以安安静静地等待生命终结,但他忽然拥有了一个拯救更多生命的机会。有人告诉他:长安有难,只能靠你解决。没人知道要面对什么,风险巨大,可能会搭上你的一切。你做不做?

而如果你假装答应,没人拦得住你逃出长安城。相比于胜算渺茫的冒险,你可以付出小得多的代价,轻轻松松逃出生天,重获自由。你逃不逃?

从第一分钟就进入选择。实验开始。

选择,是整场实验的核心。

有一个心理游戏,是这样的:在纸上写出你最珍贵的五样东西,再依次做减法。如果无法全部保留,必须放弃其中一样,选出放弃哪一样。接下来再放弃一样。再放弃一样。再放弃一样。直到你剩下最后的一样,是什么?

有时间的话,不妨玩一下看看。

很难坚持到最后。很多人做这个游戏,做到第二轮第三轮,就忍不住请求主持人:可以退出吗?停下来吧,不选了。实在太痛苦。有的人选到泪流满面,可能是在「家庭」和「事业之中必须放弃一样的时候,也可能是在「孩子健康」和「自己的性命」,在「幸福」和「成功」之间做出取舍。

它最残忍的地方,在于放弃。

如果换一个问法: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你只能选一样,做出这样的选择并不难。难的是已经拥有的东西,你要活生生从自己身边剥离。做这种决定是反人性的,你必须亲手剥夺掉自己的一些东西。人们厌恶损失,大于其希望得到回报。就像在扳道工难题中,最难的不是看着火车撞小孩,要不要救?最难的是本来火车不会撞到小孩,是你必须「亲手」改变火车的路线,让它撞上去。

《长安十二时辰》里,最直观让人感受到选择的艰难,是张小敬跟葛老的交易。葛老拥有张小敬需要的信息。拿到它,张小敬就能继续追查,完成任务。但葛老交出信息的条件,是要张小敬出卖他的手下,供出潜伏在葛老身边的暗桩——供出当年那个因为信任自己,冒死潜伏的兄弟。

还必须得是张小敬主动把人供出来。如果是对方跳出来自首,死了就死了,不算数。

那个被供出来的人,是一个脸庞干净,长着无辜大眼睛的孩子。一直把张小敬当成父亲一样崇拜。当初主动请缨,为了到这里潜伏,明知是最危险的任务,他不声不响就刺了自己一刀。因为他相信张小敬,他要为张帅做事。

以张小敬的为人,以他平时和这些弟兄的交情,做这样的选择意味着什么呢?他放弃的不只是弟兄和部下,也不只是个人声誉而已。不如说,这里有他成为一个人的底线的自我要求。失去这一点,张小敬也就不能再做一个人了。

想得到一样东西,就要付出代价,得到的东西越重要,放弃的就越大。

对张小敬来说,得到的是什么呢?

这不是《长安十二时辰》唯一的选择。

实际上,整个剧情就是由一连串的选择贯穿而成。跟情郎私奔被抓回来的妓女,要选择两个人中释放哪一个。因为疏忽未能全歼敌人,看到漏网之鱼逃入城中的军官,要选择是瞒报还是说出真相。就连全篇最重要的情节——用一个死刑犯来执行任务,也是被万人质疑的选择。它的代价是巨大的风险收益比。万一被证明有一丁点错误,李必及其支持者就会葬送全部的政治前途。

如果说这样的选择还不够让人纠结的话,剧情还额外增加了一个困难度:

不确定性。

张小敬做了选择,从葛老那里得到信息。这个信息是不是一定能帮上忙?不确定。可能有一点用,但希望也很渺茫。当时的情况是,如果拿不到这个信息,事情肯定办不成。但是拿到了,也就是增加了一丢丢概率而已。只是为了这一丢丢的概率,就要支付那么巨大的代价,它还值不值呢?

这就像医生问你,治吗?治的代价极大,花钱,欠债,失去你有的一切,但是能不能有效?不知道,概率不大。或许还不如不救,至少你还能保留现在所拥有的东西。——这时候你还要不要不顾一切,也要把宝全押上去?

最绝望的赌徒,也就是这样了。

在众多的不确定里,最大的不确定是人心。剧中的角色们,是必须建立在他人不掉链子的基础上,当下的选择才有意义。这让选择的难度又增加了一百倍。张小敬付出巨大的代价,换取的一点渺茫的破案希望,只能在李必为他争取到的短暂的行动自由里,争分夺秒地实现。但李必能争取多长的时间?他遭受的来自朝堂之上的重重压力,他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化解?不确定。

事实上,李必也遇到跟张小敬同样的困境。他竭尽全力为张小敬争取来的一点权利,透支了自己全部的人情与信誉。某种意义上李必也要「杀」人,背叛对自己有恩的老师和后台。付出这么巨大的代价,也只有在张小敬不辜负他的期待,把这个案子圆满解决的前提下,才能被证明有意义。而张小敬真的可以解决这个案子么?他会因为困难而退缩吗?办到一半跑了怎么办?不确定。

这是两个人的囚徒博弈。

还是拿之前的扳道工做比方。现在你扳了铁道,也不一定能拯救这趟火车,除非另一个人做出同样小概率的选择,否则火车还会翻,你还多撞死一个孩子。这样你还敢赌吗?这道题的难度与刚才相比,又不可同日而语。

你做的每一个艰难选择,只能在对方做出同样艰难选择的前提下才有意义。而对于对方的能力、人品、真实想法、价值取舍,你都不确定。——作为局外人来看倒是很简单:啊,雷佳音。啊,四字弟弟,都是主角来着。可以信任,没问题。他们必须只能做好,如果他们都做不好,片子还拍什么……

但设身处地,想想你是当事人呢?假如你身处这样一个博弈中,什么都不确定,只知道比例悬殊的风险和回报。你跟对方没通过气,之前也不认识。

你还有没有力气,把铁道扳过来?

所以,《长安十二时辰》讲述的是一个几乎不可能的可能。

相当于是说,一场囚徒博弈,两个人仅凭与对方一面之缘的信任,独立地同时做出对自己有百害而无一利的选择,最终达到了完满的结果。

这场实验,被他们抓到万分之一的机会,通了关。

虽然剧情没有进展到最后,但所有人都猜想结果会是一个好结果,让张小敬和李必的付出最终物有所值。虽然如此,我们仍然可以设想,真实生活中免不了会遇到让人失望的结果。这时候,我们会不会怀疑当初的选择呢?

剧中有一句话,回答了这个问题:

「路是我选的,我就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所以,无论结果如何,愿赌服输。这部剧最有价值的地方不在于揭开骰盅,而在于下注的那一刻。无论张小敬还是李必,在下定决心的同时,已经有了承担结果的觉悟。那觉悟并不依赖于要有好的结果,而是说,哪怕结果不好,我认。不会因为「自己在可以选择时却没有这样选择」而悔恨。

我很好奇人们是怎样产生这种觉悟的。可能是有坚定的信仰,再大的风险都无法撼动分毫。可能两个人就是产生了无法解释的信任,一见面就敢把后背托付给对方。可能他们是天生赌徒,血液里流动着对孤注一掷的渴望。

但也有可能,他们只是想清楚了,有一些东西就是最重要的,无论如何都想要保护。

一个人想清楚了,他就是无敌的。再怎么艰难的处境也只能磨炼这个人,无法打败他。

不确定。实验还在继续,我们等着看故事的发展,期待实验的结局。但故事再怎么讲,给出的也只能是张小敬的答案,李必的答案。可是面对这样的实验,我们自己的答案,又会是什么呢?(本文完)

凹叔在《长安十二时辰》第16集的结尾,看到——

张小敬生死不明,他带着最后一车伏火雷与延州石脂,冲进了偏僻的一条大河中,鱼被炸死了一片,旁边城隍庙也被冲击波冲垮了一边。

李必带着靖安司的同事们焦急找寻,没有人会觉得他会生还,但李必一定知道,因为他在这一场巨大的信任危机中,选择了相信张小敬。

信任当然也不是盲目的——徐宾在谎言被揭穿时,向李必解释:为什么张小敬被人称为五尊阎罗?

这不是因为他凶狠,而是因为他在审犯人时,并不是简单把别人当做恶人,而是把他当成一个具体生活环境中的人,了解他的背景,探寻他的故事,洞察他的需求,尤其是了解他“求不得而做恶”的逻辑线。

攻陷每个人最大的砝码,常人往往只看到利益,但张小敬能看到人心与情感。所以,别人撬不开口的犯人,张小敬都会。

我们看到张小敬攻陷的是无往而不利的目标,但实际上他一生攻陷的只是人心。

像一个人那样攻陷人心,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英雄。

↓凹叔推荐↓

《海上牧云记》

今何在 著

磨铁图书出品

说起《长安十二时辰》,离不开两个人,一个就是他的原著作者马伯庸老师,另一个是导演曹盾。凹叔也是因为曹导拍摄的《九州牧云记》注意到了他,他导演的片子,视觉的讲究、音乐的搭配、服装的精致、演员的锤炼,都是一流的。

《四海鲸骑》

马伯庸 驰骋著

磨铁图书出品

这是马伯庸2017年出版的一本新作,想象极其瑰丽,开创了航海小说的一个新局面。武则天时代修建了一个藏宝的佛岛,多年之后,佛岛不知所终,到了大明朝,皇帝下南洋被杀,太子率领船队,来到了浩渺的海面。有豆瓣网友@卷心菜star用了八个字形容这本书“奇而不俗,幻而不假”,可谓精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本文编辑:渣狸;监制:袁复生。如需转载开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