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北京丨外城老七门——永定门

2019-07-03 08:12
北京

陶然野佬

1750年,《乾隆京城全图》上的永定门图

永定门是北京外城南垣之中门,是北京城中轴线之最南端。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北京外城兴工之时,瓮城建成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清乾隆十五年(1750),提高规制、重建瓮城、加盖箭楼,从而达到后来保持了二百年的典型式样。

1899年,永定门瓮城外西城根有轨电车站,北京最早的有轨电车通往马家堡火车站

永定门最早称为“正阳外门”,明嘉靖四十三年正式命名为永定门,又因永定门为皇都最外边的门,且门外有一元大都时南方之镇的土皋(燕墩),固又称之为“郭门”或“皋门”。

1900年,天坛外的“北京站”,可见左侧的天坛坛墙,远处为永定门城楼

北京外城的“建成”是因当时国力不济,不得不退求其次,缩减规划的结果。原本外城为四面之制,外包京城,成一“回”字形格局,实际仅完成了城南一面。规划外城周围将近80里,辟11门,南垣20里,最后南垣也仅建成13里,即北折在东西两面包砌于京城东南角楼、西南角楼处,新建外城总长度为28里,辟有7座城门。总建筑规模不及原规划的三分之一,最后北京城的格局就成为了“凸”字形,一直延续到被彻底拆除。

1900年,燕墩

明朝君臣原打算财力宽裕后再完成四面之制,可到明亡也未能如愿。增建外城的动因,是为了加强帝都的安全巩固城防,所以城门的命名除两便门外,其它门的名字中都带有“实京城”、“保安宁”的祈求,永定门的寓意自然就是“永远安定”了。

1900年,永定门东南面瓮城外,护城河、石桥和进出城的道路

“外城”之称有些名不副实,它并不在“内城”的外面,而是在南面,所以北京的“外城”其实应该叫“南城”。又像在京城南面戴了一顶帽子,所以也称之为“帽子城”。清代沿用此格局未变,只是对城门和城墙进行过改建、增建和多次修葺。

1900年,永定门东外城南垣及护城河

永定门城楼形制一如内城,重檐歇山三滴水楼阁式建筑,屋面为灰筒瓦,没有绿琉璃瓦剪边,屋脊、鸱吻、脊兽也都是不挂釉的灰活,戗脊走兽5个。城楼的尺寸与内城城楼相比,较为特殊,进深很小,但却很宽。廊面阔七间,进深三间,楼宽19.8米,通宽24米,楼深6.1米,通进深10.2米。楼连台通高26米,其中城台高8米,楼高18米。屋面由柱、梁、斗拱撑持,再以檩为中介承托着椽飞。二层平座不似内城楼仅以斗拱支撑,而是由立于梁上的柱子撑持,平座四角有戗柱支撑着二层檐角。上层重檐下的斗拱为三铺作,而底层檐下的斗拱为二铺作。城楼门洞辟于城台正中,为三伏三券式券洞门,券洞门北侧外两边分别倚城台内壁修有呈倒八字形的登城马道。这是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改建后的形制,永定门建成之初,城楼当与外城其它门形制相同,瓮城仅辟有瓮城门洞,无箭楼。这次重修改建,使永定门城楼的规制提高到了与内城城楼规制相似的程度。

1900年,永定门内大街,两侧可见天坛和先农坛的坛墙

永定门重建瓮城是在清乾隆十五年(1750)。重建后的瓮城加寛加大,呈方形,两外角为圆弧形,东西宽42米,南北深36米,墙厚6米。并加盖了箭楼,箭楼城台厚约9米,高7.8米,楼为单檐歇山堡垒式建筑,灰筒瓦顶,戗脊走兽5个。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宽12.8米,深6.7米,高8米,楼连台通高15.8米。瓮城门洞位于箭楼下城台正中,五伏五券式券洞门,正对城楼门洞。箭楼东、西、南三面各辟箭窗二层,南面每层7孔,东、西两侧面每层3孔,共计有箭窗26孔。北侧面砖墙正中辟一个两门扇的过木方门,是为楼门。永定门箭楼与广渠门、广宁门规制相同,但其与新改建的城门楼配对,就显得太小,很不协调,总有些头重脚轻之感。若再加大箭楼体量,则又与外城垣高度不匹配,若整体提高外城规制,则工程浩大,非可轻举之事。牵一发而动全身,想必当时也属无奈吧。

1900年,永定门外瓮城东侧

外城建成之后,北京城的中轴线由正阳门延伸至永定门,北距钟楼长达16里。从而奠定了北京城中轴线作为城市中轴线的世界之最,至今仍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永定门是外城最重要的城门,是从正阳门一直延伸下来的笔直通衢的终点。

1900年,永定门西侧城墙豁口临时铁道

由城楼上北望,晴朗的天空下,大街东西两侧分列的是天坛和山川坛(先农坛)的坛墙,再北则是鳞次栉比的店铺,一直延伸到正阳桥五牌楼,一派繁华街市的瑰丽景象。极目远眺,正阳门雄峙北端,与永定门南北呼应,天街的壮丽画面,给时人的观感会是何等的震撼。

1900年,永定门西侧城墙豁口临时铁道开出城的列车

与永定门城楼遥相呼应的还有一处北京重要的历史遗存,即燕墩,始建于元朝,今位于永定门外大街紧邻路面西侧,距永定门城楼有三百米左右。元、明两代北京有“五镇”之说,至清代又将“五镇”具象化。“燕墩”即为南方之镇,因南方在“五行”中属火,故堆烽火台以应之,因此又名“烟墩”。

1900年,永定门西南

永定门建成后,并不是正对燕墩,而是略偏东,即燕墩并不在明北京城中轴线的延长线上。史载明初改造元大都,重建北平城时,在元大都中轴线略偏东重新确定了北京城的中轴线,重新规划了从钟鼓楼经宫城到正阳门一线上的建筑,确立了后来北京城的格局。由于燕墩“正对”元大都丽正门,可见元朝建的燕墩是位于大都城中轴线南延长线上的,自然与明北京城的中轴线就有了偏差。

1901年,永定门东南

燕墩底座为高近9米的墩台,台底各边长14.87米,台面各边长13.9米。台顶四周原有高约1米的女墙,现已毁没。墩台中央矗立着一座高近7米的方形大石碑,清乾隆时立。碑上用满汉文字刻着乾隆帝御制《帝都篇》和《皇都篇》。碑座四周雕着二十四尊神像,顶部雕有龙纹。燕墩记述了燕京建都概况。因此,它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也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1901年,永定门东南瓮城外,护城河、石桥和进出城的道路

永定门城楼与内外城其它所有城楼相比,一个最显著的区别就是城楼上外侧挂有重檐间的城门木匾,城台上正中又镶有城门的石匾额。而正阳门城楼只挂有重檐间的城门木匾,城台上无石匾额,正阳门的石匾额是镶在箭楼的外侧城台正中。其它内外城门衹有城楼城台正中镶石匾额,无城门木匾,箭楼均无门额。

1901年,永定门瓮城外西南

说起门额就要说一下永定门石匾额的“重新”发现。这块石匾“原件”现存首都博物馆,有报道说是在2003年复建永定门城楼开工前,被人记起在先农坛树下埋有一块与永定门有关的石头,挖出一看果然是永定门石匾额。当事人回忆是1989年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曾向首都博物馆借来这块永定门石匾,因过重无法展出,在先农坛就地掩埋保护了。经查首博的征集记录,石匾是1962年从大慧寺征集来的,而这块石匾如何到的大慧寺就无从查考了。又据专家考证说这块石匾是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建外城时原装的。

1901年,永定门西侧城墙豁口临时铁道

这里不免产生疑问,要是原装,则已不在城门上长达三百六十年了,保存得这么完好,就没有一点传承的蛛丝马迹?内外城十六块门额就留下了这一块?满清入关进北京后,城门石匾就都换了满汉文的,石匾不象木匾可以换字不换匾。二百六十七年后进入民国又换成了汉字新石匾,是民初内务总长朱启钤请杭州名士邵章先生为北京各城门重新题写的。民国北京城门石匾硕果仅存的就是正阳门箭楼上的那块了,字体应该是隶书,明显与永定门石匾的楷书不同,可是从其它门的民国时期照片看,其它门额确是楷书,像安定、东直、朝阳、阜成、宣武、东便、西便等门。

1901年,永定门西南瓮城外

传从明朝开始北京各城门的匾额,门字最后一笔都不带钩,民国邵章先生题写的“正阳门”石匾上的门字也不带钩,但其它门额的门字,有的带钩明显,有的钩不明显。这块重新发现的永定门石匾上的门字是带钩的,字体是楷书,“门”字钩的尖端已缺角,2004年复建的永定门城楼新仿石匾这个角被补上了。

1902年,永定门东南面全貌

1950年,北京城门调查报告中载:永定门城楼和箭楼基本完整,楼内外的木柱漆皮尚好,地面及宇墙完整。1951年因改善交通,拆除永定门瓮城,同时在城门东侧开了豁口,1953年辟西侧豁口。1957年又因改善交通,将城楼和箭楼彻底拆除。

1902年,永定门东南瓮城外,护城河、石桥,正在修复城楼和箭楼

永定门被拆除四十六年后的2003年,在北京市人大代表的提议下,为了恢复北京中轴线的城市规划和景观,市政府决定重建永定门城楼。历时一年,2004年9月,永定门城楼在原址复建完成。复建后的城楼规格为:城台东西长31.4米,南北寛16.96米,高8米,城楼总高26.04米,为歇山式三滴水原样式,城楼彩绘采用雅五墨旋子彩画。

1902年,永定门东南瓮城外,护城河、石桥和进出城的道路

据说此次复建永定门城楼,是根据1937年北平市文物整理委员会对永定门城楼的实测图,1957年拆除时绘制的建筑结构图,以及故宫博物院保留的永定门建成以来各种文字、图片资料,最后形成复建方案和图纸,在原址采用原材料、原形制、原结构、原工艺进行的。

1902年,永定门箭楼南,瓮城外桥头

我们今日看到的城楼外形和老城楼还是一致的,但是“硬伤”主要是城楼北侧的登城马道没按原样恢复,而是杜撰的设计,在城台内侧两边各修了一个暗梯,还配了两个小拱门。这就不是与原形制不符了,而是与原形制根本不沾边了。

1902年,永定门箭楼南

不过能够恢复北京中轴线最南端的标志性建筑已属不易,非常的令人欣慰了。现在就寄希望于将来恢复瓮城和箭楼时,一并将新城楼的“败笔”改正过来,还一个“原汁原味”的永定门留给子孙后代。

1902年,永定门全貌和护城河
1902年,永定门西南,瓮城外护城河、石桥全景
1902年,永定门西南,瓮城外护城河
1907年,永定门东南面瓮城外,护城河、石桥和进出城的道路
1907年,永定门外
1909年,永定门西侧护城河南沿儿
1910年,永定门箭楼东南,护城河桥,以及通往南苑的街道
1910年,永定门外
1910年,永定门瓮城、箭楼和护城河桥
1915年,永定门东南
1915年,永定门箭楼南
1915年,永定门瓮城外西城根下晒粪人
1916年,永定门箭楼南
1920年,永定门大街
1920年,永定门东南
1920年,永定门箭楼南歇脚的人
1920年,永定门瓮城外东北
1921年,永定门城楼南
1921年,永定门护城河桥及对面街市
1921年,永定门及瓮城全貌
1921年,永定门箭楼北
1921年,永定门西
1930年,燕墩
1930年,永定门城楼南
1933年,永定门城楼东
1933年,永定门城楼西
1933年,永定门外东护城河
1933年,永定门瓮城外
1933年,永定门西
1946年,永定门东护城河面上溜冰的人
1946年,永定门东南全貌及护城河
1946年,永定门瓮城外西城根
1946年,永定门西南全貌
1947年,永定门瓮城外西城根下的养鸭人
1948年,永定门箭楼南,瓮城外桥头
1952年,永定门西,拆除瓮城后
1953年,永定门城楼西扒开一豁口
1954年,永定门东南
1955年,永定门箭楼南
1955年,永定门内大街
1956年,永定门城楼南面
1957年,永定门箭楼外,东侧护城河桥,瓮城和周围城墙均已拆除
1960年,永定门外大街
1972年,永定门外
2004年,永定门复建后城楼南
2004年,永定门复建后城楼西
2004年,永定门复建时新镌刻的石匾
2008年,燕墩
永定门老木匾,现藏首博

-欢迎关注或转发至朋友圈-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