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奋斗者|“暖心之家”让小区垃圾分类实现准确率百分百

澎湃新闻记者 何颖晗
2019-07-01 11:13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上海从曾经的小渔村发展为如今的特大型城市,离不开拥有实干精神的奋斗者。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平凡却不平庸,兢兢业业地书写着历史。

4月8日起,澎湃新闻推出“新时代·奋斗者”系列稿件,向家国追梦人致敬。

“暖心之家”志愿者。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对象 提供

试点定时定点投放生活垃圾之初,仅有三成的居民支持,一年后,小区垃圾投放的准确率上升到了100%。这是发生在上海上航新村居民区的故事。

原来,上航新村有一个“暖心之家”党员志愿者工作室,工作室目前已有成员49人,其中党员38人,入党积极分子11人。晨起日落,“暖心之家”的志愿者们始终风雨无阻,帮忙居民分类投放,并记录每日垃圾投放情况 ,日复一日从不间断。

在志愿者的带动下,上航新村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1+4+1”工作队伍,从居委干部到楼组骨干以及退休党员纷纷为垃圾分类“站岗值班”。

党员志愿者风雨无阻

每天下午五点左右,上航新村的居民开始集中投放生活垃圾,小区内的垃圾厢房处总能见到志愿者的身影,他们有的帮忙分类投放,有的帮忙刷卡积分,还有人专门负责记录,整个投放过程井井有条,快速高效。

上航新村居民区地处上海市长宁区程家桥街道西面,共有上航新村、高登花园等五个小区,居民1256户。早在2017年10月18日,上航新村便启动了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试点工作。截至2018年8月,上航新村成为了长宁区第一个实现整区域开展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的居民区。如今,垃圾投放准确率从试点最初的67%上升到了100%。

回首试点之初,上航新村居民区党支部书记朱雪菊依然心生感慨,“试点初期居民的支持率仅30%,但我们要做就一定要坚持下去。”在充分征询居民意见,观察居民集中投放时间和习惯的基础后,最终小区确定垃圾厢房定时开放时间段为每天7:00-10:00和17:00-20:00 。

为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小区成立“暖心之家”党员志愿者工作室,协助推动垃圾分类工作。

“暖心之家”意在“暖”,志愿者承担厢房值守、垃圾分类投放引导、绿色账户刷卡积分、垃圾投放数据统计等工作。“暖心之家”本在“家”,志愿者可能从事不同的工作,却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汇聚在一起,组成一个“大家”。

经过近两年的时间,“暖心之家”党员志愿者工作室目前已有成员49人,其中党员38人,入党积极分子11人。志愿者中,有不少夫妻档、母女档、婆媳档。他们忙碌的身影在小区里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形成了“1+4+1”工作队伍

垃圾厢房门口有没有人乱扔垃圾、投放总人次、投放率、准确率……这是“暖心之家”志愿者每天都会认真记录的信息。

78岁的冯大成是“暖心之家”党员志愿者组长,工作室成立之初,他就主动报名参加,此后始终以身作则,践行志愿服务。

“我们的服务内容包括很多工作,有宣传员、记录员,每天都要记录,还有计分员,居民用积分可以兑换生活用品,还有统计员,每天晚上8点要写好当天的垃圾分类台帐,交给居委会。” 冯大成说,这些工作每天如此反复,每个月进行一次汇总。此外,志愿者里还有巡逻员,“因为不仅需要在岗值班,志愿者还需要去到小区外面、马路上巡查,以及定时投放结束了,监督是否还有人来扔垃圾。

在“暖心之家”志愿者的带动下,小区内多方力量汇聚,逐渐形成了“1+4+1”工作队伍。

“1”即一支分类指导队,由居民区书记带头、居民区干部值守的居委会干部队伍,从7:00至20:00全时段指导。“4”即四支志愿者宣传队,由社区党员、红领巾先锋队队员、外来出租户、楼组骨干等四类不同人群构成的四支志愿者宣传队,协助做好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另一个“1”即一支固守巡查队,由退休党员为带头人的“绿马甲”居民自治团队,分两班轮流上岗执勤,负责厢房值守、投放引导和“绿色账户”积分发放、兑换服务工作。

如今,在小区里一旦看到有人乱扔垃圾,冯大成依然会弯下身子打开垃圾袋找线索,并记录在册及时进行上门“教育”。这位入党43年的老党员说,他始终记得,党员的初心就是为人民服务。

头发花白的冯大成在志愿服务

小发明带给居民大便利

日复一日的志愿工作,也让“暖心之家”的志愿者留意到了居民投放垃圾的小细节。

上航新村垃圾厢房旁放置着绿色账户自助兑换机,居民可以用垃圾分类“挣”来的积分兑换生活日用品。然而,对于上了年纪的居民来说,要“扫”清楚小小的二维码不容易。

70多岁的党员志愿者朱庆辰负责绿色账户刷卡积分工作,在操作的过程中,朱庆辰发现,志愿者们一手拿卡一手拿手机,在周围光线充足的情况下,才能刷卡积分成功,寒冬或雨天光线昏暗的情况下,积分卡二维码很难被扫进手机。居民扫码滞留的时间长了,情绪会变得急躁。

朱庆辰设计卡槽机

朱庆辰发明了一个实用小工具,改变了这样的局面。

他自己动手画图纸,找材料,丈量、切割、拼接通通自己来,通过几天努力,一个“卡槽机”制作成功。刚开始,他考虑如何从俭节约,就利用一些废旧木头材料,第一代卡槽机虽然简陋,但还是得到许多居民的鼓励和称赞。不过,他精益求精,历经四次改进,终于完成了最终版本的“卡槽机”。

卡槽机

机器外观上和志愿者服装的“上航绿”契合,材质则使用了轻巧耐磨的塑料,支架为绿色账户卡和手机摄像头预留了相应的位置,只要把手机直接放在支架上,轻轻点击手机上的扫码键,就可以自动对焦。

如今,朱庆辰设计的卡槽机已经被推广到上航新村所属的程家桥街道其他所有居民区,普遍反馈都非常好。

“垃圾分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是一名党员,参加垃圾分类志愿服务义不容辞”。朱庆辰说。

    责任编辑:高文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