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梦幻又本真,光影大师罗比·缪勒的宝丽来人生

澎湃新闻记者 程晓筠 编译
2019-06-27 15:10
来源:澎湃新闻

罗比·缪勒留下了2000多张宝丽来照片。本文图片均来自© Robby Müller Estate

去年七月离世的荷兰电影摄影大师罗比·缪勒(Robby Müller),生前除了长期与维姆·文德斯、吉姆·贾木许、拉斯·冯·特里尔等国际知名导演合作外,也留下不少定格的日常魅影。生活中,他是一位酷爱使用一次成像的宝丽来相机拍照的发烧友。下月的法国阿尔勒国际摄影节(Festival Rencontres D’Arles)上,为纪念其离世一周年,宝丽来公司将推出名为“罗比·缪勒:彷佛是透过云层的日光”的特展,集中展览他生前拍摄的一百多张宝丽来快照,展览由其遗孀安德莉亚·缪勒-希默(Andrea Müller-Schirmer)亲自负责策划,她本人也是一位艺术史专家,在荷兰一家杂志社担任图片编辑工作。

1974年,在博帕德拍摄文德斯的《错误的举动》时留影,使用相机为宝丽来SX-70。

拍摄这些照片的机型,涉及宝丽来历年来包括SX-70、600型和Spectra在内的几款经典机器。照片拍摄的内容,大多是身边的景物;也有他跟着剧组拍摄电影时的留影等。缪勒会在第一时间给这些照片背后标记上拍摄地点和时间。三十年间,他总共拍摄了2000多张宝丽来照片,全都收藏在阿姆斯特丹家里的一个木箱子中。

1985年,拍摄《不法之徒》期间在新奥尔良海湾酒店留影,使用相机为宝丽来600。

作为电影摄影师,缪勒向来以他的大胆创新而著称,也因此才能吸引到包括维姆·文德斯、吉姆·贾木许、拉斯·冯·特里尔、彼得·波格丹诺维奇、萨莉·波特、迈克尔·温特伯顿在内的多位名导竞相邀他合作。拍电影的时候,他讲究随机应变,不喜欢事先规划好一切的一板一眼的拍摄方法;他善用自然光线,不喜使用人工布光,因此在《离魂异客》(Dead Man)等影片中制造出了自然、奇妙的光影流动。在他去世之后,贾木许导演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缪勒在用光方面受到了那些画家的启发,比如卡拉瓦乔和维米尔。我以前常和他打趣说,他就该生在维米尔的时代才对。”

1985年,在圣塔莫尼卡的肯辛顿旅馆留影,使用相机为宝丽来600。

看似普普通通的自然空间和人造空间,缪勒也总能从中找出常人难以发现的美来,这一点,看一下他的那些宝丽来照片,同样能深有体会。

“他一直都在拍照片,从来不会空着手出门,永远都随身带着照相机,而且基本都是三四台相机一同带着,其中就包括有宝丽来相机。之所以喜欢用宝丽来,看中的是它的即时效果。”妻子表示。两人相遇在1990年文德斯导演拍摄《直到世界尽头》的片场。

1985年,在新奥尔良拍摄贾木许的《不法之徒》时留影,使用相机为宝丽来600。

有时,缪勒会在同一个场景拍摄多张宝丽来照片,但按下快门的时间会有所间隔,看重的就是期间的光线变化,相信也是在为他的某些电影摄影工作做准备。按照妻子的说法,缪勒原本只是自己拍着玩,没想过要将这些宝丽来照片公之于众,直到十年前,曾执导《羞耻》、《为奴十二年》、《寡妇联盟》的美国导演史蒂夫·麦奎因(Steve McQueen)看到后,强烈建议他把它们拿出来给更多人看看——麦奎因与缪勒相识甚早,早在他执导长片处女作《饥饿》之前的2002年,当时33岁的麦奎因为拍摄短片《加勒比之跃》请来了大名鼎鼎的缪勒助阵,而且拍摄用的还是超8毫米摄影机。

1986年,在纽约希尔顿酒店前留影,使用相机为宝丽来600。

此番在阿尔勒国际摄影节上举办的特展,并非是罗比·缪勒的宝丽来照片首度公开展出。2016年,阿姆斯特丹EYE电影博物馆就曾展出过其中的一小部分,还为缪勒出版了《室内》和《室外》两本摄影集。不过,真正大规模的展览,“罗比·缪勒:彷佛是透过云层的日光”还是首个。

1987年,9月-10月,在勒帕尔马留影,使用相机为宝丽来600

在电影界,宝丽来发烧友其实不在少数。包括缪勒的老搭档文德斯、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大卫·林奇、蒂姆·伯顿、朱利安·施纳贝尔、格斯·范·桑特等拍摄的宝丽来照片都曾公开展出。在数码摄影、PS技术大行其道,连手机都能制造“完美”照片的今天,这些电影人的宝丽来照片被一再挖出,或许正是在于他们个人独特的审美与宝丽来不可修复的特性,在快门被按下的那刻完美融合,继而留住了世界既梦幻又本真的刹那。曾经,这些照片只是生活的点滴纪录,但拂去岁月的灰尘,隔着时光的滤镜重看,它们无愧为艺术佳作。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张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