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毒品犯罪捕诉量下降,去年破获近万起互联网毒品犯罪

澎湃新闻记者 林平 实习生 薛丽萍
2019-06-25 11:48
来源:澎湃新闻

去年以来,毒品犯罪捕诉量呈下降趋势。6月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通报2018年以来检察机关惩治和预防毒品犯罪的工作情况。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获悉,近一年半间,检察机关起诉毒品犯罪案件164494人,同比下降9.63%。

与此同时,利用互联网进行涉毒犯罪活跃,2018年全国破获互联网上毒品犯罪案件近万起。

警方收缴的藏有毒品的邮政快递包裹。毒品藏在被缝合的鱿鱼干内。视觉中国 资料

毒品犯罪案量位列第三,起诉同比下降9.63%

通报显示,2018年至2019年5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批捕毒品犯罪案件139084人,占全部刑事案件逮捕数的9.45%,同比下降9.69%;起诉毒品犯罪案件164494人,占全部刑事案件起诉数的7.07 %,同比下降9.63%。

去年以来,检察机关批捕起诉的毒品犯罪案件数量有所下降,毒品犯罪高发势头得到遏制。毒品犯罪案件量在全部刑事案件中,仅次于危险驾驶和盗窃犯罪,排第3位。

最高检副检察长陈国庆指出,从批捕起诉情况来看,当前毒品犯罪有以下特点:一、重点地区问题仍然突出。广东、四川、湖南、云南、广西等地毒品犯罪案件高发。一些地方未成年人毒品犯罪有增多趋势,社会影响恶劣。二、制毒活动方式呈现作坊式、阶段式。犯罪分子分段实施、流窜作案,以逃避司法打击。三、利用网络和物流运输毒品成为新常态。大量毒贩不再随身携带毒品,而是利用网络购买、销售或者利用虚假的身份信息邮寄毒品,还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匿名转账支付毒资,打击难度加大。四、新型合成毒品增长迅速。毒品花样不断翻新,并在一定地域内呈现滥用趋势。

未成年人涉及大多受成年人教唆,互联网涉毒犯罪活跃

针对未成年人涉毒问题,最高检第二检察厅副厅长黄卫平表示,目前未成年人毒品犯罪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文化程度较低。涉毒未成年人大多辍学早,自控能力、辨别能力差,法律意识淡薄,涉世不深,易受不良环境影响。二是家庭教育缺失。这些孩子缺少家庭关爱,父母离异或长期不在身边,疏于管教。他们往往出于猎奇的心理去吸食、体验毒品,染上毒瘾后越陷越深,最后以贩养吸。三是大多受成年人教唆。在犯罪团伙中未成年人往往被成年人教唆、利诱而协助进行毒品犯罪,成为犯罪工具。

“检察机关对涉毒未成年人少捕慎捕,对犯罪情节轻微的作不起诉处理。2018年至2019年5月,检察机关对涉毒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123件142人。”黄卫平还指出,当前,利用互联网进行涉毒犯罪活跃,2018年全国破获互联网上毒品犯罪案件近万起,“互联网+第三方平台支付+物流邮递”逐渐成为制毒的原料、工具、技术购销以及毒品交易的常见方式,衍生出“暗网”交易、GPS定位运输等新型犯罪方式。

纠正侦查活动7707件次,严惩涉黑涉毒交织案件

在打击犯罪的同时,检察机关亦注重履行侦查监督职责。2018年至2019年5月,全国检察机关对毒品犯罪案件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取证963件。监督公安机关立案2121件2300人,立案后起诉1352件1675人,其中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的204人。监督公安机关撤案667件739人。纠正公安机关漏捕2296人,纠正后起诉2257人,其中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的394人。纠正公安机关移送起诉遗漏罪行6010人次。纠正遗漏同案犯2219人,其中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的291人。对侦查活动提出书面纠正意见9107件次,已纠正7707件次。

“检察机关对毒品犯罪案件证据收集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姑息迁就,防止‘带病’起诉。”陈国庆表示,2018年至2019年5月,全国检察机关共不批准逮捕21618人,其中证据不足的17175人,不构成犯罪的684人,调查后排除非法证据的158人次。共不起诉3012人,其中因证据不足不起诉2282人,没有犯罪事实55人,排除非法证据54人次。

与此同时,在审判监督上,一批因裁判认定事实、适用法律错误导致量刑畸轻甚至无罪的案件也得到依法纠正。

数据显示,2018年至2019年5月,全国检察机关对毒品犯罪案件提出二审和再审抗诉872件,已改判367件,发回重审148件。经检察机关抗诉,对262人改判后加重了刑罚,对56人改判后减轻了刑罚,对6人由无罪改判为有罪。对审判活动提出书面纠正意见703件次,已经纠正616件次。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讨论重大疑难复杂毒品案件370件。

值得一提的是,检察机关还严打组织、胁迫、诱骗群众参与毒品犯罪的黑恶势力,深挖背后的“保护伞”。

比如,浙江杭州等地检察机关加强与公安机关沟通协调,创新办案模式,从严惩治黑恶犯罪与毒品犯罪交织案件。福建南平检察机关依法对参与毒品犯罪、充当毒贩保护伞的某公安禁毒大队长陈某批捕、起诉,陈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六个月。

    责任编辑:王卉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