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峰会通过《曼谷宣言》,首倡联合解决海洋垃圾难题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许振华
2019-06-24 18:57
来源:澎湃新闻

第34届东盟峰会于6月22日至23日于曼谷举行,东盟10国领导人就地区与全球发展议题展开了讨论。在常见的地缘政治议题外,他们还特别关注了可持续发展问题。22日,东盟10国领导人通过了打击海洋垃圾的《曼谷宣言》,将采取共同行动减少区域内的海洋垃圾,《曼谷宣言》成为东盟就治理海洋垃圾达成的第一份协议。

根据《联合早报》报道,东盟于22日通过了一份宣言,承诺在国家和地区层面减少海洋垃圾。这是东盟首次以宣言形式,集体表达对愈发影响海洋生物、渔业、旅游业的海洋垃圾问题的关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东盟将采取更全面的对海洋治理方案,加强研究能力、区域和国际间合作,并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可持续发展”是峰会主题

根据马来西亚《光华日报》报道,东盟各国主管环境或资源事务的部长认知到海洋垃圾多数来自陆地,忧虑海洋垃圾对生物多样性、环境、社会、健康和经济等各方面带来的影响。根据《雅加达邮报》报道,近年来海岸上经常出现因食入大量塑料垃圾而死亡的鲸鱼、海龟等生物。

根据《海峡时报》报道,泰国是今年东盟的轮值主席国,将本次峰会的主题设置为“可持续发展”,而参会代表们所获得的笔记本和手提袋均使用了再生材料。在开幕词中,泰国总理巴育希望该主题能使东盟“创造一个以人为本的共同体”,不让任何一个人落后,同时展望未来。

根据报道,2017年海洋保护协会的一份报告发现,每年共发现约800万吨的海洋塑料垃圾,而五个亚洲国家倾倒的塑料废物总和占了其中一半。

以东盟海洋垃圾行动框架通力合作

《曼谷宣言》强调2025年的东盟共同体愿景,关注生物多样性、自然资源保护、可持续发展蓝图。根据星洲网报道,东盟领导人会议还通过了东盟海洋垃圾行动框架,包含“政策支援与计划”、“研发、创新和能力建构”、“公众认知、教育和推广”以及“私人部门参与”等四个部分。

据此,东盟成员国将在打击海洋垃圾的问题上采取联合行动,保持政策对话和信息共享。根据《联合早报》的社论,东盟时不时会因其协商文化被批评为“光说不练”,但在很多具体问题上,东盟其实不断用务实的态度来合作,应对环境污染的《曼谷宣言》就是明显的例子。这一方面强化区域组织的功能,另一方也向国际社会显示出东盟不容忽视的积极角色。

根据路透社报道,泰国自然资源和环境部的常务秘书表示,不同于欧盟的中央禁令,东盟的宣言是一个概括性的想法,不同国家将以自己的方式实现目标。

东南亚各国的“垃圾战争”

东南亚的海洋垃圾是一个颇为复杂的跨地区乃至于全球性的问题。垃圾不仅来自各国国内,近年还增添了来自发达国家的垃圾转移的负担。

自从中国在2017年7月下达了对“洋垃圾”的禁令,发达国家的垃圾就转移到了东南亚的海岸上。根据英国《卫报》报道,因为中国香港、东南亚等地区的管制较为松懈,大量私营企业开始将处理垃圾的负担从中国大陆转移到这些地方。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均深受影响。

根据《马来邮报》报道,东盟国家现在接收了全球超过四分之一的塑料废物。据绿色和平组织称,马来西亚的塑料废物进口量从2016年全年的168500吨增长至2018年上半年的456000吨。

根据报道,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均已采取反制措施,将违法入境、或是未达环保与安全标准的垃圾,退还给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

新加坡作为东南亚的发达国家,以有效的垃圾处理、废物循环系统闻名,但有待处理的庞大垃圾体量也让新加坡政府开始担心未来。在新加坡,不可回收的废物将被燃烧成灰烬,运往实马高岛填埋。根据路透社报道,实马高岛的预期使用年限是2045年,但因一次性用品的大量使用,该岛很可能在十年内就被填满。

根据《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尤为关心垃圾处理问题,新加坡暂定于今年8月主办第二届气候变化东盟合作伙伴会议,推动气候环境课题的对话。

实际行动,还是仅只一纸宣言?

根据星洲网报道,环保人士对《曼谷宣言》颇为肯定,但仍有批评人士指出,基于东盟不干预成员国内政的原则,成员国之间可能在重要决策与协调方面无法达成一致。

与此同时,本次宣言的行动框架,也未涵盖对一次性垃圾塑料制品、或是进口“洋垃圾”的禁令。根据《马来邮报》报道,环保组织曾在峰会前夕向大会施压,要求颁布对发达国家垃圾进口的禁令。

泰国绿色和平组织的成员向路透社等媒体强调,如果宣言中没有减少一次性使用的塑料制品的内容,那么所谓《曼谷宣言》将不会成功。

根据《雅加达邮报》报道,泰国每年产生约200万吨塑料废物,只有25%得到回收,有五、六万吨废物被排入大海。环保主义者赞赏部分零售商削减塑料袋使用的努力,但认为若没有更严格的政策措施,大多数企业将不会采取行动。

    责任编辑:朱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