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林国强:喜欢看到自己的科研成果造福社会

澎湃新闻记者 杨帆
2019-06-23 21:48
来源:澎湃新闻

林国强在办公室工作。澎湃新闻记者 杨帆  图

数十年如一日,林国强每天上午七点到实验室工作,他是手性科学领域国际上最活跃的科学家之一。

在专业领域,他的著作已经成为研究者必读书目;他主持的科研成果经转化已经为企业带来几十亿元经济收益……但比起学术大咖,他更喜欢被人称为科研工作者、老师。

身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林国强说,自己一辈子只专注做了一件事——研究手性化学。

科研成果为民所用

在自然界漫长的演变中,诞生了无数化合物,手性化合物占很大部分。

何为“手性”?拿人类的手来做例子,左手与右手掌心相向合掌,两手完全对称,但无论怎样翻转,左右手都无法重叠。林国强说,自然界存在这样的分子,它的原子组成相同,分子结构也没有差异,但从立体结构上看,他们无法重合。多数动物在外观上都具有左右对称性,如果深入到分子层次,就会发现一种普遍存在于生物界的不对称性,这就是自然的属性。

1960年代,一种用于早期妊娠妇女镇吐的沙利度胺导致了很多胎儿畸形,究其原因,沙利度胺“左手分子”具有致畸性,而“右手分子”才具有镇吐作用。

“手性还有一个例子:亚叶酸钙是抗贫血药,也是抗肿瘤辅助用药。但只有左亚叶酸钙有药理活性,体内被酶转化为叶酸。”林国强说,“而右亚叶酸钙无活性,在体内成了負担,只能由肾脏缓慢消除。”

如何在分子合成过程中,尽量产生人们需要的那只“手”呢?这是林国强一辈子做的事情。他尝试通过手性催化的方法,实现不对称催化反应所需的手性物质。

吉西他滨是一种抗肿瘤药物,制备原料是一种缩醛,需要新鲜制备马上使用。林国强发现,只要对其源头工艺稍作改动,就能提高产量和纯度,且降低了成本。相关专利仅以2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了一家药企,如今该药销售总额已突破70亿元。

除了改进抗肿瘤药物吉西他滨的工艺,林国强还将手性科学用于抗高血压药“氨氯地平”、抗风湿药艾拉莫德、抗肿瘤药硼替佐米……经过不断积累,他发展起了手性分子全合成的技术平台,有的被国内外手性有机化学同行采用。

林国强喜欢看到自己的科研成果和知识变成实实在在的产品造福社会。“有机所有个传统,基础研究不仅要漂亮、深刻,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还要考虑为社会所用,为民所用。”

迄今,他参与研发的药物有抗高血压药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甲砜霉素系列抗生素、治疗脑卒中的左旋丁苯酞及抗肿瘤药硼替佐米等,他的专利很多实施了转让,总销售额已不再是关注点,重要的是要以价亷质优,惠及患者。他的科研成果,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看重青年学者的培养

林国强对上海科技发展的另一大贡献,在于人才培养。

他担任中科院上海有机所所长期间引进的一批青年学者,不少已经是国内外杰出的学术带头人,目前三位年轻的中科院院士——麻生明、丁奎岭和唐勇,都是当年林国强在所长任上引进的青年才俊。

“一个团队,一定要保证年轻人的发展,要给他们足够的空间。”林国强一直很看重青年学者的培养,他认为一个所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要不断引进人才,就必须筑巢引凤。

林国强深知“留人留住心,留不住人也要留住情”。

不少国际航班降落上海的时间在晚间甚至是深夜。“对于有机所引进的人才,无论刮风下雨,林先生都会亲自到机场接机。”现任中科院上海有机所所长唐勇院士回忆自己来到上海的第一天,恍如昨日,“已经过了零点,但一下飞机,林先生还在那很热情地欢迎我,这一‘传统’也延续至今。”

2010年,林国强曾遇到一家药企,对方告诉林国强,他们每月收益超过1亿元人民币,企业方甚至与林国强开玩笑说“钱都不知道该怎么花了”。

听到这句话,林国强马上提议该药企是否能为所里博士毕业的学生设立奖学金,让学生们能够拿着资助到世界上最好的学校,最优秀的教授组里去做博士后研究。

而企业方也没有犹豫,一下捐贈300万元人民币,后来又有一家药企同样慷慨加入,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这两家企业总计资助了约60位优秀博士毕业生出国深造。林国强介绍,这批出国深造的学生,现在大都已陆续回国,不少人已经成为科研骨干。

尽管已年逾古稀,但林国强仍坚守在科研一线。

每天,他总是第一个到办公室,整个实验大楼,他也是第一个。他会打开电脑,浏览最新的文献报道,随时记录文献中的要点,与学生讨论课题,与同事聚焦前沿。

在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主任期间,他考虑更多的是学科的发展。他常常在出差的空隙中,在高铁上、在候机室修改学生的论文,一遍又一遍,一点小错误都认真修改,“细节决定成败”是他的口头禅。

    责任编辑:何颖晗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