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影节丨阿莫多瓦的自由小宇宙

张阅
2019-06-23 16:04
来源:澎湃新闻

提起佩德罗·阿莫多瓦这个名字,路人影迷脑子里蹦出的关键词是什么?西班牙?重口味?情欲?浓烈色彩?女性电影作者?安东尼奥·班德拉斯?佩内洛普·克鲁兹?戛纳宠儿兼某任评审团主席?金球奖或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常年提名对象?西班牙的张艺谋???

对我这个在妈妈姨妈姑妈四位母亲、两个妹妹的叽叽喳喳中长大的女人而言,阿莫多瓦就是基于真实的自由小宇宙。这种无关道德、藐视成规的态度,使阿莫多瓦能够请观众不知不觉进入一种突破平常三观却诸事合理的电影空间。有些西班牙人认为阿莫多瓦描绘的边缘人、底层人或戏剧影视圈的生活,不是日常的、真实的西班牙,但这些作品从故事到影像手法都具有他个人化的心理真实感,这正是打动甚至“催眠”观众、从陌生抵达普遍经验的要点。

阿莫多瓦个人照

四月托上海艺术电影联盟西班牙影展的福,我第一次在大银幕下留心观众如何随《崩溃边缘的女人》(1988)和《关于我母亲的一切》(1999)这两部分别代表阿莫多瓦前后期风格的名作,全然进入那个对他们来说可能陌生的世界。阿莫多瓦总结多年从影生涯的自传性作品《痛苦与荣耀》也直接从戛纳来了上海国际电影节,场场售罄,一票难求。知晓阿莫多瓦在电影里直接引用或大胆借用的电影、戏剧等他人文本后,我们能从他的电影里感受更多趣味——电影的娱乐本质是阿莫多瓦的创作基点,同理,了解他大半辈子的作品后,《痛苦与荣耀》也能带给我们更多趣味,这位风格化导演已在全套作品中完成心理自传。

《痛苦与荣耀》海报

阿莫多瓦早年经历了马德里新浪潮文化运动,成为其代表人物,他组过华丽摇滚乐队也搞过戏剧,也曾持续十二年一边以下午三点下班的办公室工作糊口,一边在下班后追逐他的电影理想,当他以现场放磁带并自己配音的精神放映自创短片时,日后在他作品中常常看到的女性活跃、坚韧、顽强、充满生命力的精神,已在这个同性恋小胖自己身上体现。

尽管早期短片《莎乐美》(1978)是缺乏经费的粗劣之作,但他坦率大胆地在天主教国家,用亚布拉罕杀子献祭串起莎乐美杀约翰的故事,极力嘲讽宗教人士的荒诞与虚伪,这是他未来多年要处理的主题,也是他未来常用的化任何文本为己用以形成互文内涵的叙事策略——他甚至在《破碎的拥抱》(2009)里引用自己的作品《崩溃边缘的女人》。《禁忌的预告》(1985)这部不算优质的短片能看到未来的阿莫多瓦风格:跟情人私奔又惨遭抛弃的丈夫,邂逅已有新欢的妻子,被后者杀死,这种巧合是他编织情节的法宝,这种人性大于道德的“复仇仪式”般的故事,也会以各种面目进入他的长片,最直接的是同期的《我为什么命该如此?》;满满坎普风(Camp)的服装和美工将以更精致、更艳而不俗的形式进入他所有电影;充满想象力的以视觉画面暗示情节的处理,楼上与街道大空间内的调度,也将在后来的电影里展现得更娴熟;David Bowie在柏林时期的纯音乐,既制造出引人犯罪的经济萧条感,体现阿莫多瓦在配乐上的精确判断,又透露出他的部分影响来源,由剧中人演唱西班牙语民歌、流行歌曲,也是他未来的特色。

在新浪潮时期,他就认识了卡门·毛拉,并开始他们从阿莫多瓦第一部长片《干我,干我,干我,蒂姆》(1978)、《烈女传》(1980)、《黑暗的习惯》(1983)到《回归》(2006)的多年长片合作,同时期,他也与另一缪斯玛丽莎·佩雷德斯开始长期合作。阿莫多瓦不会为某个演员写故事,但会根据演员调整角色,久之,每个演员都熠熠生辉又各具特色。卡门·毛拉有很强的母性,同时也是有个性的深情爱人。玛丽莎·佩雷德斯同样风情万种,但更脆弱,更有恋爱糊涂脑,更神经质(《我的神秘之花》(1995)或《关于我母亲的一切》),也更像一个不太称职又并非无情的母亲(《情迷高跟鞋》(1991))。维多利亚·阿布里尔相当多面,表演投入,有更强的身体活力。佩内洛普·克鲁兹结合了很多女演员的优势,是母亲,同时又是女儿,更是妻子或情人,还更具野性,能胜任坚强、硬朗、果敢的性感角色。

《关于我母亲的一切》海报

她们常常在这个小宇宙被称为“阿莫多瓦的女人”,她们可以为男人们互相争斗,也可以为友情、亲情牺牲自我的幸福甚至生命。阿莫多瓦的女性电影源自他身边那些坚强女人,尤其是他对母亲的爱,即便在他不看好的喜剧《基卡》(1993)里,女性在逆境谷底的乐观精神也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除开那些在女性喜剧里被抛诸脑后的不堪男人和悲剧故事里的深情男人,班德拉斯显然是阿莫多瓦小宇宙的核心人物。他们从《激情迷宫》(1982)开始合作,在《斗牛士》(1986)里,他受宗教捆绑,做出笨拙的强暴举动,却被人们当成“我看他才像被强奸的”纯情仔——不只此处颠覆正常三观,恋尸癖与变态杀人女在性高潮极乐中互杀相拥而亡,也将幽暗的极端欲望调出了浪漫色彩。

《欲望法则》海报

《欲望法则》(1987)里,阿莫照霍珀的画作风格拍摄马德里街道,都市心灵孤寂隔绝的画面,受到极端炙热的情感冲击。班德拉斯第一次担当他的男主角,这个迷恋男导演的偏执跟踪狂角色,为片刻痴爱可杀人,他的处境,却如毛拉演的戏中戏,让·科克托的《人类的声音》那样,是被抛弃的人。毛拉的角色,既预告她会在《崩溃边缘的女人》里与众女人共同面对爱人离去的命运,也预告阿莫多瓦另一个重要故事线索:被神父性侵过的男童,将面对怎样崩塌、虚无、创造、重建的一生(《不良教育》(2004),据说也是阿莫多瓦自己的不幸经历)。即便《基卡》把性侵过程拍成喜剧桥段,也是一种作者超脱自身的尝试。同一主题在十几年间数度出现,既是阿莫多瓦这个作者以不同角度重视、解决生命困惑,也加深了小宇宙的关联浓度。

将班德拉斯推向世界的《捆着我,绑着我》(1990)——在纪录片《与麦当娜同床》里充分展露阿莫多瓦作品里的班德拉斯对当时好莱坞的性感冲击力——有阿莫多瓦反复诉说的一个主题:原始情欲与纯真爱情,是不受阶级与现实控制的力量,这有关他所谓电影里的政治,这种政治,在后来涉及到摆脱弗朗哥统治阴影的《活色生香》(1997)里有更明确的讨论,与《捆着我,绑着我》里为生计挣扎的色情片女星一样,《活色生香》里的意大利外交官的叛逆女儿,选择性爱能量惊人、求爱强势直接到极端地步又最终尊重女方意愿的赤贫小子,而非有一定社会地位和物质基础的轮椅男人。以夫权控制妻子的暴力又善嫉的警察,终于哀叹“没有人真正拥有自己的青春,没有人真正拥有自己爱的女人”,被殴打的妻子则说:“我们不是生来就要受欺负的。”当男主角说出“西班牙人已经没有活在恐惧中了”,阿莫多瓦挑明了性爱关系对社会政治的隐喻,这部电影也是风格分水岭,1990年代后期以来,他的大多数电影变得更深沉,多思,安静,温柔。

《情迷高跟鞋》(1991)里的维多利亚·阿布里尔不像在《捆着我,绑着我》里那般自信活泼,她的角色长期生活在著名歌星母亲的阴影之下,直接对照伯格曼的《秋日奏鸣曲》,但女儿抢夺母亲旧情人、凶杀与顶罪、异装大佬的暗恋与两面等阿莫多瓦式情节,使相似的母女关系故事更为复杂,也更具娱乐性。这种母女间可能普遍存在的争斗,也会在《胡丽叶塔》(2016)里通过对爱丽丝·门罗的小说改编而重现,他以更自由、果敢的想象,帮门罗笔下敢想不敢做的庸常人物突破生命僵局,同时也质问原始的激情与依恋是否真的可靠,片中温柔守候型的男性爱人,占据阿莫多瓦后期电影也相当长久。

《胡丽叶塔》海报

《关于我母亲的一切》(1999)是对全体女性、包括变性人女性的颂歌,连戏中指涉的《关于伊娃的一切》、《欲望号街车》也覆盖了一层他对女性的温柔、普遍的爱意。《对她说》(2002)将戏中戏这一手法用得更典雅有意蕴,皮娜·鲍什的舞剧《穆勒咖啡馆》代表一种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情绪,整部电影都笼罩在其一开始就营造的、能击中敏感多情心灵的忧伤氛围里,阿莫多瓦插入的黑白默片《缩水情人》是他迄今最好的短片作品,复活了默片时代本来就有的典雅和先锋意味,预示主角会以惊世骇俗又无比深情的举措拯救暗恋对象。

《对她说》海报

“惊世骇俗”是我们经常用以形容阿莫多瓦作品的词,于是常常忘记他很多作品的内核,是传统黑色电影,这一类型电影里的“蛇蝎美女”元素,在他的宇宙里有时是男人。最典型的是《不良教育》(2004),故事明显借用了《怒海沉尸》的身份替换情节,剧本也倾注了阿莫多瓦多年精力,他甚至能与本应憎恨的加害者共情,怜悯为不良情欲所困的作恶者,并罕见地向“蛇蝎美男”暗示某种道德底线。《回归》(2006)让我们赞叹女性为生存挣扎的坚强,忘了这是黑暗的杀夫杀父事件,从迷信鬼魂的闭塞村庄到大城市马德里,都有可能发生,是“回归”亦是“轮回”。这部电影触及他童年生活的乡村,某些真实故事来源,代表西班牙极苦涩的一面。

《痛苦与荣耀》剧照

《吾栖之肤》(2011)迎来阿莫多瓦与班德拉斯的再度合作,这个皮革马利翁之覆灭的悲情故事,来源于同名小说,也借鉴了《没有面孔的眼睛》。这部纯粹的惊悚黑色电影,和荒诞喜剧《空乘情人》(2013)一样,说明阿莫多瓦依然在探索自己在电影领域的可能性。《痛苦与荣耀》不仅迎来班德拉斯对阿莫多瓦本尊的卓越演绎,也是罕见的以喜悦精神写深情男人的个人突破,男人,终于可以像女人一样坚强、勇敢、自由地走进阿莫多瓦的小宇宙。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