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发布:有风雨也有彩虹

澎湃新闻记者 陈晨
2019-06-21 10:43
来源:澎湃新闻

6月20日,在第二十二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中国电影家协会正式发布《2019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导演尹力,产业研究报告调研组主要成员、资深市场研究专家、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刘嘉,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刘藩,以及《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国际版)》合作伙伴美国电影协会相关负责人出席了发布活动。

《2019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报告》对2018年电影产业发展现状、电影投融资、电影产品、电影制片、电影院线与影院经营、电影市场与票房等领域给予梳理和分析。

《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发布现场

刘嘉教授在现场为来宾们解读了报告的部分重点结论。

2018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达到609.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06%,银幕数达到60079块,自2015年起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全年共上映516部新片,其中国产片398部,进口片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118部影片。国产片票房为378.97亿元人民币,占比62.15%。全年总观影人次为17.16亿人次,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中国电影产业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

刘嘉现场解读报告

《报告》认为,2018年电影管理部门不断推动产业结构向协调化和高度化发展,电影产业化改革一路披荆斩棘,实现了电影在国际视域中从“追跑”向“并跑”再到“领跑”的转变。

刘嘉指出,去年全球电影产业410亿美元,北美119亿美元,中国90亿美元,其他地区202亿美元,“世界电影市场三分天下格局形成。北美、中国两大市场成为全球市场两大支柱。正是中美两大市场在2018年都有良好表现,拉动了全球影业整体增长了1.2%。”

2018年中国的银幕数量已超过6万块

而2018年的中国市场,可以概括为,“几经风雨,又见彩虹”,产业报告中对市场风波进行了详细分析。

2018年中国电影产业也遭遇了资本退潮的危机,增速放缓,一些上市影视公司市值大幅缩水,许多项目计划搁浅。针对资本青睐并砸重金的古装、大IP、大制作的电影在2018年票房中的频频失利,《报告》认为,随着中国观众获取影片信息渠道的增加,常规的宣传营销对观众的影响力开始减弱,口碑和内容质量成为影片成败的决定因素之一,表明中国观众日趋成熟和理性。

同时,在资本退潮的大背景下,中国电影人交出了十几年来最好的创作成绩,电影市场趋于成熟,观众享受到了十几年来电影界改革的实践成果,中国电影创制在开拓思路、拓展题材、工业化探索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不是药神》《找到你》《红海行动》《暴裂无声》《春天的马拉松》《狗十三》等一批优秀的现实主义题材影片比较深刻地反映了现实,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反映电影工业实绩的类型电影《流浪地球》《无双》《唐人街探案2》《捉妖记2》等作品既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也表达了主流的价值观;探索电影语言和人性深度的《邪不压正》《一出好戏》《阿拉姜色》《无名之辈》表现出探索者的不懈追求。这其中,不少是新人新作,这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影的希望。

此外,资本退烧也逐渐消弭了困扰行业许久的“票补”顽疾给市场带来的不良影响,“我们限制票补取消票补让我们的发行回到健康的状态,让我们影片的内容和口碑成为票房成功的一个真正的动力。”

同时,报告中也体现了中国电影观众群体所发生的变化。“我们观众的年龄,特别是主流观众年龄,开始有所上升。这个跟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在市场逐步增多有比较大的关系。”更多29岁以上的观影人群,甚至是中老年观影群的增加也为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提供了更丰厚的土壤。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刘藩则针对报告对现场从业者提出,“从业人员需要一点信心,我觉得这个电影节最需要传达出来的就是对于长期趋势的信心。”刘藩指出,“好片子需要土壤,一方面需要投资人给创新以试错的机会,投资人要有情怀有胸怀,同时电影人需要艺术创新的勇气,需要匠心孜孜不倦去打磨,同时电影行业也需要管理层的一点宽容。”

    责任编辑:程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