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影业交出“新基础设施”两年答卷,樊路远有独门秘诀?

2019-07-08 18:00
未知

樊路远参加了两届上影节金爵奖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壹娱观察(ID:yiyuguancha),文/杜威。

“我对中国电影非常有信心,相信经过沉淀、积累,中国影视市场规模超过美国只是时间问题。”在6月16日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产业高峰论坛上,阿里影业董事长樊路远表达了对中国电影市场未来的信心。

樊路远的信心是有底气的,阿里影业在过去一年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细数2018全年至今的爆款电影,背后都有阿里影业的参与。

阿里影业并非制片公司,而是利用自身的大数据优势和在影视行业的完善布局,打造帮助内容孵化的平台,阿里影业也顺利地完成了自己服务体系的新升级,即从“新基础设施”到“新基础设施+优质内容”双轮驱动战略。

“新基础设施”端,阿里影业已实现了贯通影视全产业链的垂直布局,分别推出云尚制片、灯塔、淘票票等产品,完成了从上游内容生产到互联网整合营销,再到IP商业化综合开发等三大基础设施模块的布局。

优质内容端,阿里影业提出“小大正”——即小人物、大情怀、正能量的内容定位,不仅契合当下主流审美,更是对观众市场需求的把握。此外,阿里影业“锦橙合制计划”直接参与进优质影视内容的孵化,为行业头部佳作提供支持。

回想往昔,光线王长田在2017年上影节上对俞永福说,不做内容,早晚后悔。俞永福首次提出阿里影业要做“新基础设施”,其实被误解了,他从没有说过不做内容,只是说作为互联网企业首先要发挥最擅长的优势,即为客户为片方提供服务,老樊来了以后,这个战略才真正落地实现了。

阿里影业的一系列动作,既契合了眼下中国电影产业对标准化、工业化的诉求,同时针对市场向优质内容需求的有的放矢。正如樊路远在金爵论坛所表示的那样,“在行业低谷的时候打好基础,等到市场回暖的时候我们就有机会了。”

“新基础设施”直击痛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国电影业从不缺乏好的创作者,缺的是帮助创作者站上巨人肩膀的平台。阿里影业要做的,就是为优质内容的生产者打造高质量的“新基础设施”。

从2018年至今,无论是《红海行动》、《我不是药神》、《西虹市首富》、《无双》,还是《流浪地球》《飞驰人生》、《绿皮书》、《何以为家》等票房与口碑双丰收的电影,其背后,都有阿里影业作为平台方的支持。

成绩背后,是阿里影业在2018年制定的“优质内容+新基础设施”双轮驱动战略。阿里影业不是创作者,不是制片公司,但利用自身的平台属性、大数据优势以及在电影行业完善的布局,阿里影业可以助力好的内容创作,并帮助其找到合适的观众。

2019年6月12日,阿里影业在上海电视节期间正式推出了一款名为“云尚制片”的新产品。据了解,该套系统可以实现剧组全流程的多人协同信息化管理,做到影视制作流程化和规范化,帮助优化生产者的执行和管理者的监管。

“云尚制片”发布现场图

按照产品定位,“云尚制片”可以把标准流程内置到系统,结合成熟公司的制片流程,梳理出来一套非常详细的制作管理流程。此外,在项目拍摄周期中,可以实现数据实时共享,项目全流程的进度数据,拍摄的详细数据,以及财务数据实时更新。

制片人还可以设置预算科目和预算项的超支提醒,当费用支出达到使用人员设定的比例,系统就会自动提醒相关人员予以关注,防止项目超支。

最后制作经验平台化。每个公司可以沉淀自己的流程模板,这些流程模板可以分不同类型,制片人可以根据项目一键选择使用的模板,保证每个公司有一个统一的制作标准。项目结束后还可以复盘,从而提升制片人的项目管理能力以及影视公司的制作管理水平。

这是一个已经历实操检验的产品。据悉,“云尚制片管理系统”已经服务了40多个项目。云尚的推出也标志着阿里影业已在投资、制作、宣传、发行、放映和衍生品的各环节上分别推出了相应的产品平台,完成了从上游内容生产——互联网整合营销——IP商业化综合开发等三大基础设施模块的布局。

“我们是平台公司,致力于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阿里影业董事长樊路远介绍说,在影视行业中,阿里影业定位于以自身的平台优势,服务各位影视同仁。

 灯塔计划打造的精准宣发 

除了制片领域,阿里的“新基础设施”还延伸至电影宣发。

长期以来,传统的电影宣发被认为是一项效果极不可控的事业。一方面,受众的注意力转移至网络,倾向于根据同好者的口碑来选择电影,以至于传统宣发失去了渠道优势;另一方面,随着电影产品的类型化趋势和观众审美能力的提高,只有将合适的电影推广至合适的人群,才能达到双方的共赢。

于是,“精准”成为考验电影宣发的时代命题。在大数据下,这一问题变得有章可循。

根据阿里影业的官方数据,灯塔平台上线至今已服务176个电影项目、109个客户,举行了82场试映会,定制了210个服务报告,发布了117个市场观察报告,影响用户观影决策路径达3.2亿次。

阿里大文娱电影业务负责人
阿里影业高级副总裁、淘票票总裁 李捷

这项上线仅一年多的产品,如今已成为电影发行必不可少的平台工具。

2018年4月北京电影节期间,阿里影业旗下一站式数字化宣发平台灯塔正式上线,寄希望通过分析用户数据、把控用户兴趣和需求方向,为片方提供直观而精准的决策依据,帮助片方科学制定宣发策略。

“经过一年多的沉淀,平台已经跨越了产品概念的阶段,进入了‘最佳客户实践阶段’。”阿里大文娱电影业务负责人、淘票票总裁李捷表示,“灯塔数据2.0能够使宣发方实时看到用户触达、激活、留存的情况和变化。灯塔平台将用不断完善的数字化宣发服务助推更多影片项目。”

在灯塔的精准模式下,灯塔通过用户数据为片方锁定核心人群圈层地图,预防营销受众错位,为影片找到匹配的观众。其次,灯塔可以用细分人群热度差异来调整档期策略,实现排片进度工具化可追踪,为影片“定档”。最后,灯塔还可以通过三大预告指标检查内容策略,挖掘有价值的传播信息,调整传播方向,为影片“定调”。

以商业电影《西虹市首富》宣发为例,灯塔联合淘票票首创的西虹市社区,为电影带来超过250万的想看人数。首创“新零售+电影”的异业营销新玩法,与近两百家品牌一起,为影片带来了超8000万的流量曝光。

文艺电影《何以为家》上映之前,灯塔与出品方通过受众数据分析,差异化优势的判断,制定了影片与《复联4》同档期上映的决策。宣传阶段,灯塔又推动了影片短视频营销的方式,实现了营销“出圈”。最终实现小众艺术电影,在与大体量商业电影同档的情况下逆袭破圈。

《何以为家》剧照

2019年竞争激烈的暑期档即将拉开帷幕,可以预想,接下来会有更多影片得益于灯塔的数字化宣发服务。而同时,通过项目积累和数据沉淀,灯塔也将获得丰富的产品创新反馈,实现其“最佳宣发基础设施”的目标。

阿里影业三大核心业务中,互联网宣发业务版块一直是其中营收占比最重的。灯塔平台上线一年,助力该业务版块营利24.64亿元,占据阿里影业全年收入的81.2%,较去年同期增长13%,首次实现全年盈利。

 从“小大正”到锦橙合制计划,看阿里影业的优质内容观 

在阿里影业的“优质内容+新基础设施”双轮驱动战略下,新基础设施提供平台基础,优质内容是服务对象,更是阿里影业希望为行业带来的勃勃生气。

这项使命在2019年实际有着更加广阔的现实意义。本届金爵论坛上,面对市场和资本的挑战,嘉宾共识为,行业正需要若干获得市场认可的影片来提振士气,同时重塑影视业从业者的形象。

在此背景下,一批优质内容的上线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将继续坚持‘小大正’价值观,即小人物、大情怀、正能量。”樊路远在金爵论坛上介绍说,正是在此目标下,此前阿里影业参与了《战狼2》、《红海行动》、《流浪地球》等有家国情怀的影片。这些影片口碑与票房俱佳,代表了中国电影工业的新高度。

实际上,早在2018年6月17日,第21届上海电影节在中国电影产业高峰论坛上,樊路远就表态要加大内容投资力度,培养年轻导演和编剧,并用“不设上限”,为内容提供最大支持。

作为平台服务公司的阿里影业,影视项目投资经验不断累积,新基础设施也不断完善,而原创优质内容也是其重要的战略部署,近半年,我们看到了阿里影业的进步。

在2018年11月9日,阿里影业发布了“锦橙合制计划”。

计划将在未来五年、四大档期(贺岁、春节、暑期、国庆),推出20部合制电影。阿里影业将以主投、主控或主宣发的身份参与其中,扶植优秀内容创作。

时至今日,半年时间阿里影业已经发布5个“锦橙合制”项目。分别是张大鹏执导的动画电影《小猪佩奇过大年》,路阳执导的奇幻电影《刺杀小说家》,邱礼涛执导犯罪电影《拆弹专家2》,许鞍华执导的文艺电影《第一炉香》,以及姚婷婷执导的爱情电影《我在时间尽头等你》。

其中,《小猪佩奇过大年》已于2019年春节档上映,获得1.24亿元票房,其余四部电影计划在2020年前后上映。

通过“锦橙合制计划”图表分析,可以窥到阿里影业在未来原创电影上的野心,寄希望用优质电影内容,挤占全年重大档期。

已发布作品均改编自知名IP,合作导演既有成名已久的许鞍华、邱礼涛,亦有新生代青年导演路阳、姚婷婷,题材丰富,动画、动作、爱情、奇幻、文艺均有涉猎,并且该计划未来五年,至少还有15个项目发布。

无论是“优质内容”还是“新基础设施”,阿里影业在影视行业的垂直布局,正契合了产业由散漫到标准化、工业化的转型需要,同时满足了影视产品由数量多到质量高的诉求,无可否认的是,未来影视产业的继续升级必须以好的内容为阶梯,而好的内容,绕不开基础设施的持续优化。在这一命题中,阿里影业已将自己置于风口。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