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制片人高峰论坛:现在正是中国电影“黄金时代”的开始

澎湃新闻记者 程晓筠
2019-06-17 13:10
来源:澎湃新闻

据普华永道的最新预测,2019年北美票房总额约为121.1亿美元,而中国则为110.5 亿美元,但到了2020年,凭借高增幅,中国的电影票房总额有望达到122.8亿美元,超过美国的119.3亿美元。也就是说,明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在此背景下,相关产业如何建立与市场规模相匹配的成熟机制,就成为摆在电影人面前迫在眉睫的问题。

说到机制的建立,制片人无疑起带头的作用。上海国际电影节主办方对此也是深谙于心,为此历届电影节都致力于为制片人提供交流心得与分享经验的平台,今年也不例外。就在6月16日下午,金爵电影论坛·国际制片人高峰论坛召开。相比往年,此次制片人高峰论坛的内容格外丰富全面,包含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由四位来自大型电影公司的制片人畅谈商业片的制作与未来发展;第二部分则有三位不同国家的艺术片制作人探讨艺术电影的生存之道。值得一提的是,不论是商业片的制片人,还是艺术片的制片人,都对电影的未来,尤其是中国电影的未来,充满信心。

从左至右为:主持人黄国贤,与会嘉宾艾秋兴、姜伟、悉达多·罗伊·卡普尔、叶宁 本文图片:上海国际电影节

中国电影市场的潜力依旧非常巨大

参与论坛第一部分交流的每一位制片人都堪称业界翘楚,分别是在中国电影界浸淫二十多年、促成多部合拍片的威秀娱乐集团亚洲公司总裁艾秋兴(Ellen Eliasoph),万达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姜伟,《摔跤吧!爸爸》制片人、现任印度制片人协会主席悉达多·罗伊·卡普尔(Siddharth Roy Kapur)以及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宁。在关于电影的发展这一大议题下,四位制作人主要交流了对中国电影市场未来何去何从的认识。

《摔跤吧!爸爸》制片人、现任印度制片人协会主席悉达多·罗伊·卡普尔

在叶宁看来,中国的电影市场这两年有了两点颠覆性的变化。“其一是和全球市场一致的多频的变化,但中国在这方面的发展要较北美来得更快速,因为中国的电商发展特别快。要知道现在线上渠道的电影票的购买率基本占到总额的90%。” “这造成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我们的宣发方式。如果传统的宣发公司不去学习、不做到更精准的话,有可能其中50%-60%的公司会不复存在。”

“第二个越来越显得关键的问题是本土内容的重要性。现在档期中要有优秀的中国本土电影的出现,才会形成票房市场的高点。虽然已经有不少优秀的国产片一次又一次试探中国电影市场的深度,但市场的潜力依旧非常巨大。我们每一年都会有突破,30亿、40亿、50亿……相信票房接近10亿美元以上在中国本土电影一定会产生。”

在这样的大趋势下,必定会带来电影人对中国本土文化自信的回归和成长,那么,具体该如何做好准备?叶宁认为:“中国电影人需要学习,包括类型化的语言、工业化的语言;要向印度电影学习,向美国电影学习,向成熟的市场学习。最后,拿来学会的能力,再回到中心点——就是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上。”

姜伟则看到了繁荣中蕴藏的危机:“我们这个市场的容量度在不断地增加,所以你的投资回报看上去会更好,在成本可控的情况下大家会感到更乐观。但我们在基础方面还有很大的欠缺,在编剧、制作,甚至剧组专业从业人员等很多方面都需要提高。很多基础设施必须要跟上这个市场的发展,我觉得这才是未来三到五年我们要关注的重点。”

在姜伟看来,之所以基础人才储备欠缺的问题在近年会越来越显而易见,是因为“观众对电影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这两年除了好莱坞大片以外,我们有很多其他国家的电影可以进来,比如西班牙电影可以在中国卖两个亿票房,比如《摔跤吧!爸爸》可以卖十亿人民币。这些优秀的作品让观众的欣赏水平得以提高,欣赏取向越来越多样化,所以我们的制作人员一定要跟上这个变化。”

能讲一口流利中文、堪称“中国通”的艾秋兴女士是几位中对未来最乐观的。在她看来,“现在正是中国电影‘黄金时代’的开始”。“我觉得中国观众跟很多国家的不一样,特别是跟北美观众不一样,他们不会放弃在电影院里看电影的体验。我是美国人,但我发现现在美国社会越来越分散,没有一种大众文化,文化也很分散。中国人就喜欢热闹,如果你的朋友跟你说这部电影一定要去看,他们就会跑到电影院看,因为这是一个集体的体验。不像美国人会说没有时间,或者停车很麻烦,就想等将来上线了在家里看。”

对此,姜伟也很认同,他补充说:“对中国人来说,去电影院是一个社交活动。”

来自印度的悉达多·罗伊·卡普尔则从中看到了机遇。他以《摔跤吧!爸爸》为例,“《摔跤吧!爸爸》为什么能够成功?因为这个故事非常人性化,这是全球共通的,各地观众都可以接受的,大家都有共同的情感诉求。而且印度和中国观众都很喜欢蕴含丰富情感的电影,喜欢能让我们大笑,或者能让我们大哭的电影。这是两国的共通点,我也希望有更多的印度电影进入中国市场。”

艺术院线和线上点播平台为艺术电影带来更多观众

如果一个国家的电影市场完全被商业大制作垄断,那么这个市场一定是不健全的,这个国家的观众也是可悲的。换句话说,能否给予艺术电影足够的生存空间,是衡量电影市场多元性程度的重要指标。或许正是有鉴于此,此次金爵电影论坛·国际制片人高峰论坛请来三位不同国家的专事艺术片的制片人前来现身说法。他们是爱尔兰卡通沙龙工作室(Cartoon Saloon)联合创始人、创意总监,《凯尔经的秘密》、《海洋之歌》的导演兼制片人,《养家之人》的制片人汤姆·摩尔(Tomm Moore);伊朗艺术电影制片人、海外发行制片人伊拉荷·诺巴特(Elaheh Nobakht);中国著名制片人、演员耐安。

爱尔兰卡通沙龙工作室联合创始人、创意总监,《凯尔经的秘密》、《海洋之歌》导演兼制片人,《养家之人》的制片人汤姆·摩尔

跟商业片相比,艺术电影最不缺的可能就是天马行空的创意与深邃玄奥的主题,而最缺的无疑是资金和放映渠道。参加论坛的三位制片人就此介绍了各自的经验、以及中国与国际电影界在这两方面的变化及现状。

耐安介绍:“我觉得这些年跟前些年不太一样。十年前我们会通过欧洲的电影基金为我们的项目找钱,所以我有过长达20年的国际联合制片的经历,因为那个时候艺术电影很难在中国找到钱。但是这几年开始有了一些变化,他们给中国导演的预算有所缩减,现在挺难找到钱的,而且越来越多的中国导演知道这个途径之后,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了。”

中国著名制片人、演员耐安

“另外一个情况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近几年慢慢有了一些专业资金进入到电影行业,跟我们当年的状况反过来了。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很自然地会为我的项目在国内寻找投资,包括我也会建议年轻导演的项目应该想办法在国内找到拍摄的资金。但是我的感觉是从创作角度来说,国内、国外一定都会遇到困难,而且有时候一部电影真正的困难还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显然,即便艺术电影能找到资金,克服困难拍了出来,但如何让观众看到,还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耐安说:“跟欧洲比较,艺术电影在中国的发行尤为艰难。幸好现在有了‘艺术联盟’,我们至少开始往前走了。我觉得我做的某些影片真的不太适合在网络上看,还是应该在电影院这样的环境下观看。所以我觉得艺术院线的建立或者形成,至少提供了这个可能性。从我本人的愿望来说——相信也是绝大多数艺术片导演,作者导演的愿望,当然希望有朝一日在中国能形成像法国或者欧洲那样的艺术院线。”

来自伊朗的伊拉荷·诺巴特女士透露,像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何处是我朋友的家》《随风而逝》《樱桃的滋味》)、阿斯哈·法哈蒂(《一次别离》《推销员》)这样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伊朗导演,在本土同样不乏观众。不过,她也坦言:“在伊朗为艺术片融资难上加难,所以要去找一些对艺术影片比较感兴趣的基金。就像前面耐安老师讲的,现在要做艺术片的人很多,大家在互相竞争,但池子里的资金是有限。”“而且商业片的观众跟艺术片的观众是完全不一样的,特别是在伊朗,没有哪部艺术电影同时又能吸引广泛喜欢商业片的观众,这是不太可能的,所以你的目标要非常清晰。”

谈到国际合作,诺巴特介绍:“其实伊朗在合拍片包括国际性拍片领域的经验也不是特别丰富,所以老一代的那些大师级的导演,他们也有一些人现在会拍一些商业片。对伊朗制片人来说,正是任重而道远,我们希望把国外的观念和视角带到伊朗的电影行业,从而去影响我们的导演,影响我们的观众。当然,这其中还涉及到一个客户教育的问题。”

说到对艺术电影的支持,欧洲的经验无疑是最值得推崇的。来自爱尔兰的汤姆·摩尔表示:“我觉得现在这个时代很有意思。我在这个行业有二十多年的经验。刚开始的时候,建立了欧洲合拍片的机制,效率是比较高的。我们也摸清了其中的门道,特别是在欧洲做动画片,我们每年都有制片人的大聚会,我们要在论坛上讲自己要拍的片子,然后陈述融资计划。但这个趋势正在发生变化,很多欧洲的片子也在寻求国际性的投资。因为欧洲很多片子获得奥斯卡奖提名,所以美国的发行对于欧洲片开始变得感兴趣了。法国、爱尔兰跟中国的合拍片现在也有很多了。或者,直接放到视频点播平台上播放。应该说,现在各种渠道变得更多了。”

而渠道的变化,比如说线上平台的强势发展,也对制作人提出新的挑战。摩尔说:“我不觉得内容本身会有变化,但是观众的参与性确实更强了。过去他们可以在电影节或者工作室,或者通过DVD看到艺术电影,而现在有这样的平台,包括中国观众在内的各国观众都可以有更多的渠道去观看各种艺术电影。所以我们作为制作方,要针对每个国家的受众把工作做好,要能够找到更好的观众,这些确实是不容易的。当然,我也很享受其中,在过去我们只要把权利交给发行方,现在我们的职责更多了,包括每个国家有不同的语言这样的事都要关注到。”

    责任编辑:张喆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