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通识·学术写作系列|陈斌斌:文献的正文引用与文后整理

陈斌斌(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
2019-06-13 17:55
来源:澎湃新闻

写作在大学生活中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在研究型大学中,学术是大学生活的一种训练方式,而写作则是学术的主要呈现方式,写作能力是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应贯穿于本科教育的全过程。

学术写作,不是工具性写作,不是创意写作,也不是文学性写作。它本质上是思维能力的训练,注重缜密性、理性化、说服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于2019年推出学术写作指导计划,在这个学期组织了学术写作系列讲座,由来自不同专业的擅长学术写作的教师,指导学生在写作中如何形成问题意识,如何组织布局,如何分解问题以及如何考虑读者。

2019年5月14日,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陈斌斌的讲座以“参考文献的正文引用与文后整理”为题。

陈斌斌,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心理学系,现任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美国儿童发展研究协会(SRCD)以及国际行为发展研究协会(ISSBD)会员。主讲课程:心理学导论、社会心理学和论文写作。主要研究方向:儿童社会性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家庭心理学等。

陈斌斌在讲座中介绍了“什么是参考文献,参考文献都包含哪些基本成分,例如,书籍、期刊杂志都包含哪些必须的成分;什么是注明出处,如何在正文中注明出处;如何通过文献管理软件来管理和引用参考文献”这三部分内容。

陈斌斌,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心理学系,现任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美国儿童发展研究协会(SRCD)以及国际行为发展研究协会(ISSBD)会员。主讲课程:心理学导论、社会心理学和论文写作。主要研究方向:儿童社会性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家庭心理学等。

一、引言

我们在读论文的时候,会遇到有些论文写得非常精彩,但是并不知道其中的观点或证据出自何处。比如以下是从学生论文里面摘取的段落:

“国外关于‘二孩’或者‘多孩’家庭的研究已经积累了诸多的理论及其实证研究证据。目前在理论上主要集中在以下两大有争议的观点上。第一种理论观点认为第二胎的出现是一种压力生活事件,它会给包括头胎儿童及父母在内的家庭成员带来诸多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威胁,这将导致家庭成员产生各种消极心理和行为变化。”

段落里面,他说“积累了诸多的理论”,那到底什么理论?谁的理论呢?这是没有阐释清楚的。又说到“实证研究证据”,那么是什么样的实证研究证据?“第一种理论观点”,又是谁的观点?这个观点来自哪里?如果读者对这个观点特别感兴趣,想进一步了解的话,又发现他没有提供任何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这些观点和出处的内容。

这可能是我们作为教师在评阅很多同学的学术论文的时候,经常会看到的问题。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要知道参考文献的基本要素。

注明出处是一种标准化的方法,用以声明在作者的学术论文中使用他人的信息和思想的来源,并对其来源做特别确认。不管引用的是别人的一些观点,或者某一个论断,或者是某一个数据、图表,不管是公开发表的,还是未发表的,都应该在正文中予以注明。

另外,什么是参考文献呢?参考文献是由一些特定的元素组成,它们帮助读者去征引已经阅读过的原始文献材料,如书籍、论文、会议报告,以及其他资料(如网络资料)。

为什么要注明出处并罗列你的参考文献呢?在撰写论文过程中,提供相关的参考文献并注明出处,是避免剽窃的一种必要方法,并且能够让读到论文的读者可以进一步了解被引用的文献的原始观点、数据结果等信息,起到可追踪的作用。

今天这个讲座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参考文献包含哪些基本成分,第二部分介绍如何在正文中注明出处。

二、参考文献的整理

首先我们来看参考文献的整理。因为我的专业训练是心理学,所以我接下去讲的内容,都是基于心理学论文写作过程中文献管理的一些方法。当然这些方法其实学科间会有一定的相通性,只是在某些细节规定上不一致,我在介绍的时候会以美国心理学会制定的APA手册为准。

APA手册

APA手册规定,每一条参考文献通常都会由一些必要的元素组成。它包括作者、出版年份、作品的题目、出版物信息(例如,如果期刊论文的话,需要提供期刊名、卷号、期号和页码;如果是章节,那么需要提供书名、出版商及出版地、页码)。除此之外,还有诸多格式要求,例如各类标点符号、单词或者字母的大小写、空格、斜体等。不同类型的参考文献,APA格式都有特定的要求和标准。

最终,APA发表手册要求,将所有的参考文献按一定的标准引列在正文之后。今天我希望让大家首先了解一些参考文献的必要元素,帮助你在后面引用的时候对这些元素有一定的认识。

第一,书籍的引用。基本的元素包括了作者、书名、出版年份、出版商以及出版的城市。APA里面还有一些非常细的规定,像美国有一些城市不需要写州名,有些城市除了列出城市名字之外,还需要列出州名等等。如下示例:

Dunn, J., & Kendrick, C. (1982). Siblings: Love, envy, & understanding.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第二,期刊论文。基本的元素包括作者、出版年份、论文的标题、期刊名称、卷数、期名、页码。有时候一篇论文可能只有一位作者,还有时候作者不止一个,这时候我们在引用作者名的时候也有一些讲究。比如在APA格式里面,引用作者名,首先第一位作者的姓氏要写全,名字只要首字母就可以了。如果作者是两位及两位以上怎么办呢?如果有2位至7位作者,那么如同第一位作者一样,需要一一列出作者姓名,每一位作者之间用“,”隔开,并且最后一位作者之前用“&”连接。例如,总共三位作者,那么应该是“Chen, B.-B., Li, D., & Santo, J. B.”。如果正好7位作者,那么7位作者都需要列出来。但是,如果超过7位作者,APA格式的第6版有特别的要求:前面6位作者需要一一列出作者姓名,然后紧跟着省略号“…”,再紧接着是最后一位作者姓名。例,如下示例:

Jenkins, J. M., Rasbash, J., Leckie, G., Gass, K., & Dunn, J. (2012). The role of maternal factors in sibling relationship quality: A multilevel study of multiple dyads per family.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53, 622-629.

第三,书籍章次。比如某人编了一本书,你关注到的只是这本书里面的某几章。在引用的时候,也是只需要引用第几章的内容。这里引用的很多信息和书籍是一样的,比如书名、主编的名字,出版商以及出版地。但是不同的是,还要注明这一章作者名字,以及这一章的篇名,以及引用的这一章页码。如下示例:

Volling, B., Kennedy, D., & Jackey, L. (2013). The development of sibling jealousy. In S. Hart & M. Legerstee (Eds.), Handbook of jealousy: Theory, research, and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es (pp. 387–417). Hoboken, NJ: Wiley.

第四,会议报告。会议报告其实都是比较前沿的研究结果。包含作者、报告时间、报告题目、报告形式、会议名称和会议地点。在APA里面要求不仅要注明年份,而且要注明月份。如下示例:

Harter, S., Waters, P. L., & Whitesell, N. R. (1997, April). Level of voice among adolescent males and females. Poster presented at the Bi-annual Meeting of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 Washington, DC.

第五,毕业论文。基本信息包括作者、毕业年份、论文题目、学位。另外这篇论文提交在哪所研究机构,以及机构的地点。如下示例:

Johnson, E. (1995). The role of social support and gender orientation in adolescent female development.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Denver, Denver, CO.

第六,网络资源。基本信息首先是作者、年份、网络资源的题目。其中,非常重要的是获得文献的时间,因为网络文献很多时候会更新变化,所以要告诉读者获得的时间,另外还要提供网址。现在越来越多的参考文献都有一个电子身份,是一个永久性的号码,所以像APA第六版要求在引用参考文献的时候,需要提供它的DOI,即它的电子身份。以期刊论文为例,通常每篇论文首页的右上角会提供DOI的信息。在crossref.org这个网址中,输入这些电子身份就能查到这篇文章,这会更加便捷。

以期刊论文为例,通常每篇论文首页的右上角会提供DOI的信息。

以上是关于参考文献的基本元素,不同的参考文献,书、期刊论文、会议报告等等,要求和标准是不一样的,需要提供的信息也不一样。

当有了这些参考文献之后,就需要在文后进行整理排列。整理排列也有一定的标准,我们接下来讲参考文献排列的顺序要求。

第一,先后顺序原则。第一级是按照英文字母的A、B、C、D的顺序排列作者名。第二级顺序是按照论文发表年份,从远到近。如果作者名字是一模一样的,就按照发表年份的先后顺序排列,发表越早的列在越前面。

第一,先后顺序原则。

第二,作者人数的原则。一般来说,作者人数越少的排列在越前面。比如说有一些论文除了相同的作者之外,还有其他的作者,那么这时候有更多作者的文献就要放在更后面。

第二,作者人数的原则。

第三,姓氏排名的先后原则。姓氏的字母越前面,排列也在前面,如果第一位作者名字相同,就按照第二位作者的名字进行排列,依此类推。

第三,姓氏排名的先后原则。

三、如何在正文注明出处

这一部分来讲一下如何注明引用的出处。在APA里称之为“作者姓—年份”的注明出处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把作者和年份放在一起,用括号()括起来,如“(作者姓,年份)”。它们通常呈现在引用的话的最后。

第二种是“作者姓(年份)”的形式,这个时候作者往往在文章中作为主语出现。比如张三(2009)说过这样的话。这两种方式通常没有差别,但是有时候“作者姓(年份)”的形式更强调作者。

第三种形式更加灵活,把年份也作为文章中的某个成份来呈现,不带括号。示例如下:

In 2001, Henrich and Gil-White showed that people who have knowledge, skills and expertise commonly gain prestige and have more resources.

如果一篇文献由两位作者署名完成,在正文中每次引用这一资料时,都需引用这两个作者。如果使用“(作者姓,年份)”模式,那么两个作者之间用“&”连接。如果一篇文献有3位、4位或5位作者,第一次引用时需列出所有作者,之后如再引用时,只需引用第一位作者的姓,后面跟“et al.”以及年份。如:

• Kisangue, Lyaruu, Hosea, and Joseph (2007) found… [第一次引用]

• Kisangue et al. (2007) found… [在同一段中,第二次及以后的引用]

如果一篇文献有6位及以上作者署名,只需写第一位作者姓,后面紧跟“et al.”及年份。

在同一研究领域同姓不同名的情况出现频率非常高。如果在正文中,只引用了姓,那么就容易混淆,因此有必要加以区分。一般如果参考文献中有多位作者的姓氏相同,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除了注明第一作者姓之外,还需给出第一作者名的缩写。即使文献资料的发表年份不同,也需如此。加注名的缩写可避免混淆不同的作者,并且能够精确定位参考文献。如:

• ….. high interest in social activities (X. Chen & French,2008)…. and Chinese societies (B.‐B. Chen, 2011).

当数篇论文中,作者相同(必须是作者署名先后顺序一致)、发表论文的年份也相同时,文后文献的引列按照分配字母后缀原则。相应地,在正文引用中,就按照分配了英文字母后缀a、b、c的引用模式来处理。如:

• (e.g., Harter & Whitesell, 1996a, 1996b)

• Several studies (Derryberry & Reed, 2005a, 2005b, in press‐a, Rothbart, 2003a, 2003b)…

对于论文中的某个观点或者证据,需要引用多篇文献来支持,此时注明出处时的规则是按照第一作者的英文顺序进行先后排列,并用分号隔开。如

• (Harter, 1990, 1993; Harter & Whitesell, 1996; Harter, Whitesell, & Waters, 1997).

• Several studies (Miller, 1999; Shafranske & Mahoney,1998)…

另外,我们在引用论文的时候,通常来说都是看了这篇文章之后,提取他的主要观点,用自己的话来论述。但是如果有时候某个作者,特别是非常著名的一些作者说的特别重要的话,对整篇论文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你希望可以在文章中把他说的这句话,或者这段话原封不动地引用下来。如果一字不差地直接引用他人的文字或者表达,就必须将直接引用的内容用双引号引起来,并加注作者、年份,以及该内容所在的页码位置。

引用二手的资料。比如说你实际看到的文献是Bond在1996年的这篇文献,但你要引用的内容其实是从Bond的文章里面看到的Ho的观点。你把Ho这个人说了什么写下来的时候就要说明是引自Bond在1996年这篇文章或者书中的,这是引用二手资料的方式。建议大家在查阅文献的时候尽量去看一手资料,因为一手资料里面有更多的信息,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去引用二手资料。

引用二手的资料

最后是个人交流,比如和你的导师,或者和著名学者,交流看法,但是他们的观点并没有发表出来,但是这些观点对你论文非常重要,这时候你也想引用的话,可以用个人交流的形式进行罗列。由于个人沟通往往缺乏可再现性,所以往往不引列在文后的参考文献中,但是需要在正文引用中注明。在引用时,应该将作者的姓以及名的缩写都要注明,并且需要提供精确的日期。如:

• T. K. Lutes (personal communication, April 18, 2001)

• (V. G. Nguyen, 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ptember 28,1998)

(本文图片由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韩少华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