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宣传系列活动顺利收官,触达人群约6千万

澎湃新闻记者 温潇潇
2019-06-12 21:12
来源:澎湃新闻

6月12日下午,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宣传系列活动在上海复兴岛渔政码头顺利收官。 同济大学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供图

6月12日下午,为期23天的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宣传系列活动在上海复兴岛宣告顺利收官。该活动由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长江办”)、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及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主办,同济大学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单位承办。

据承办方介绍,活动以渔政宣传船为主要载体,由相关科研专家、渔业主管部门代表、科普志愿者等共同组成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宣传队。自5月21日起,这支队伍从四川宜宾起航,在沿江多地开展了超过20场长江大保护专题研讨、公众开放日、实地走访、增殖放流等主题线下活动,累计航行距离超过2800公里,直接受众近1000人。此外,有数据显示,微博线上推广阅读量达182万,整体传播触达人群近6000万。6月12日,宣传船最终抵达上海复兴岛渔政码头。

接船仪式后的研讨会上,WWF淡水项目副主任王倩首先对此次宣传系列活动的目标作出解释:通过开放日落地活动,向公众科普传播了水生生态系统的保护知识;其次,通过科学实验,测试了创新科研工具和方法对于支持长江大保护的可行性;而实地考察与座谈,则令公众了解大保护的推进进展,从而鼓励多方参与可持续发展。

据宣传船科普组负责人、同济大学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陈波见博士介绍,科普组由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7人组成,负责依托公众开日和自媒体等渠道向公众宣传长江生态健康等相关理念;除此之外,还要采集沿途的长江环境样品,为长期监测长江水生态环境做好样品储备,完成首次采样预演及方法测试和验证。

宣传船在航行途中的19个停泊位点采集浅层和深层水样,并在金沙江、岷江及与长江交汇处、进出三峡大坝、洞庭湖和鄱阳湖等具有特殊地理位置的区域采集水样,采样类别包括环境DNA及水质、微塑料及有机污染物、大气富集采样。

对于此次宣传活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所长庄平评价称,活动还可以再创新、再扩大规模,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对于科研人员采集的环境样品,表示“数据要长期坚持才有价值”。

“希望这类活动今后能够越来越多,我们作为科研单位,会积极支持和参与,为推动长江大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庄平说。

长江办副主任赵依民表示,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长江大保护战略思想下,该宣传系列活动提高了大家对长江的保护意识,因此,宣传工作本身也可以看作是保护和修复的重要手段。他还表示,期待在活动结束后,有关部门可以商讨建立日常科普宣传的活动机制。

    责任编辑:徐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