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古城,一个支教生的自述

2019-06-07 18:12
上海

《一生最美的阅读笔记·乡愁青年》

一转眼,来到这个地方,已经一个月了。相比于来时的紧张缓慢好像剩下的日子已经变得可数,但留下的,可以是温暖一生的记忆。

为了来到这里,做了很久的筹备,终于随着时间的推移,在3月15日,作为支教生来到了这里。那天的一切,至今历历在目。走过的日子,并没有多辉煌,却也足以惊艳这个年纪的我的心灵。

我支教实习的是静宁县一所优秀的小学,德顺小学,这是一个美丽又温情的地方。这里的人很热情,或许是静宁这个温情的地方才孕育了这方朴实而又勤劳的百姓。在来这里之前,就听同学说起过平凉的美,有江南水乡的灵秀温婉,也有西北高原的壮阔豁达,当然还有久负盛名的苹果。然而种种的道听途说,都不及亲自来这里感受一下,这个平凉市的一座古城,静宁。感我有缘,在这里,打开一道望向社会,望向生活的门。

刚到这里的时候,说没有担心与忧虑那是骗人的,初出学校的我,对一切看似熟悉的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在这点上,可能大多人都是一样的。我在想:或许,这个学期的生活就要开始了,或许有很多的困难,但好在年轻,有着一腔孤勇,哪怕会有难度,依然不缺重新站起来的勇气。

在见过了学校的领导后,正好学校里有社团活动,热闹非凡,我们可以自己先看看。得知这个消息,我们同行的三个实习生都很开心,飞快地跑到了社团楼,小心翼翼地探着头,一个个的都看了一下,而这一看,却成为了这些年最让我惊讶的一看:这些孩子,还这么小,怎么会这么优秀?各个社团里都是忙碌中的创作者。微机社团里,一个个小孩子在飞快的敲着键盘;电子琴社团里,不时传出孩子们悠扬的乐声;美术社团里,孩子们的作品令人眼花缭乱,应有尽有;手工社团里,孩子们在进行着自己的创作;文学社里,孩子们整个在写着春天的美丽;还有架子鼓社团,兵乓球社团等等,在大开眼界的同时也深感不安,现在的孩子们都这么优秀,还让我们这些人怎么教呢?还记得在网上看过的一句话“这年头,没点特长连小学生都教不了”,当初以为的一句玩言,如今在这里,被现实狠狠地证明。

我对“岁月静好”向来没什么概念,唯一有过的想法也便是历尽繁华之后的满眼繁花,是亭台楼阁的静谧,是安宁无扰的美满,是随心而改的精致。或许,这些想法也未有改变,只是在这里,体会到了另一种不曾想过的静好。曾经以为“上善若水,不争而无忧”是我的追求;曾经以为,宁静致远、朴实无华、安静的宛如一口古井里的阳光是我的念想,只是,后来,才发现,想法追究是想法。

后来,我被安排到了美术社团,虽然这对一个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多少有点惶恐与不安,而每每看着孩子们来问我问题,无疑加深了这种感觉。还好,我可以问别的老师。每次看着作画的学生,很欣慰,看着稚嫩的他们一笔笔画出自己眼中的世界,或许,从中也一样感受到了安静的美好。看着他们活跃于操场,不停的摔倒又不停地爬起来,开开心心地做着自己喜欢的游戏,或许关于动与静的美好与难得谁也说不清楚吧,至少,这一刻的我的眼中岁月静好也莫过于此了。

这个城市的风很大。三月的天气,虽不是黄沙满天,起风后却也是满眼的沙和土。刚来这里的时候,满满的阴风与温度与兰州的差异而不适应,总感觉很冷,好在本就是三四月的季节,一天天的,总是要温暖起来的。但除了带来丝丝寒凉之外并非一无是处。这里的人们喜欢放风筝,喜欢在文凭山前的那个广场上,放风筝,或许是因为这里风大的原因,这的风筝总会飞得很高,放起来也不用那么费力。我曾在学校的操场上,放过风筝,若不是真得费劲也不会有这般感悟了。大人们带着自家的孩子放风筝,场面其乐融融。而这种场景,最会出现在孩子们的作文里,虽然文笔青涩,表达简单,但一篇篇都是他们对这种场景,这种生活的思考与消化,看着他们笔下的生活图景,感觉很幸运也很满足。生活,要怎么活?每个人都在以自己认为的方式过着认为开心的生活,他们是这样,尽管还小。我也是这样,每天和孩子们一起玩玩闹闹,于忙碌中感悟生活,或许,这就是我的开心。

四月,终于盼来了这里的杏花烟雨。相比于三月的荒凉,清明前后的这里倒是一下子绿了起来,景物一下子热闹了起来。我住的地方后面就是一座山,清明时舍友回校去了,我一个人在学校里感受春天的美好。早晨,打开窗户,饮一气清风,后山上的桃花仿佛一夜之间盛开,用自己的颜色阐释着这个时节的样貌,只在那一刹那,真想时间静止,忘却了“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清明,也忘却了“春雨润物无声”的感慨,倘若在有心的时候,吟赏烟霞,倒也全了这世间些许无奈的心了。还记得一首歌里唱到“四月落英浸晚霞,临水清照弄蒹葭,薰风吹,细雨洒,百花酿,倾夜灯,鸾凤栖花。”喜欢这首歌展现出的一种意境,更向往从中散发的生活态度。取一枝桃花,看桃花映人面,许一世心愿,愿人间暖暖。

四月的校园,注定很多彩。孩子们褪去了冬天的棉衣,换上了轻装,有些女孩子穿上了夏季的校服——裙子。微风拍打着她们年轻而灵动的面庞,吹拂着她们简致的裙摆,每每可以在她们的脸上,看到开心的笑容。岁月踏着轻快的脚步慢慢走进他们的生命中,一切都充满着年轻的希望与可能。男孩子们亦是如此,换上了轻便的服装,在校园里自由地奔跑,哪里都有可能是他们的天堂。

欣赏固然美好重要,只是在这年轻的岁月里,我若只是顾着欣赏,便也多了不真实的感觉。二十多岁的年纪,初出校园的稚嫩,在孩子们眼里是老师,可在自己眼里还是学生,是小孩子,看着如此灵动又亲切的场景,岂有只顾欣赏的道理?和孩子们一起唱歌,一起玩“老鹰抓小鸡”“丢手绢”“丢沙包”、跳绳的游戏,仿佛一下子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代,那个一群同学在操场里,教室里尽情挥洒着属于我们的童年时代。只是他们的童年比起我们十年前的童年,多了一份活力,却少了一种生活的气息。

关于“跳蚤市场”,我是在上了大学后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的,而在这里,我真正感觉了这个市场的力量,尤其是在孩子们之间的力量。学校每年都会花一下午的时间举行一次热闹非凡的活动,三四五六年级的学生可以自己摆摊做老板,低年级的学生只可做顾客。在校长宣布活动开始前,各位小老板就已经摆好了自己的摊点,形形色色的小物品,各式各样的广告词,这些让人大开眼界的准备的背后,是一个个孩子积聚的期待与默默的准备。我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找来的扩音器和音响,小老板们大声的吆喝着自家的商品物美价廉,旁边的音响里是流行歌曲,摊位旁是充满期待的孩子们……

顾客们流连于一家家店旁,精挑细选,讨价还价,整个校园里充满着市场的气息。小摊位上最多的是书,有些是自己看过的,有些一看就很新,可能他们买了然后发现不爱看,还有的书是会让家长感觉痛心的书,因为谁也不知道这类精装版的书籍来到这个市场上时有没有经过家长的同意。有各种小物件,女孩子的喜欢的头绳、挂件、花、玩具娃娃等,男孩子喜欢的玩具车、手枪、玩具剑、卡片等,还有孩子们自己做的手工,应有尽有。这一天万里无云,温度达到了24度,但是每一个人都很开心,他们或见自己从别处买的东西,或见自己挣的钱,这些,对他们来说,都不算什么。孩子们的精神可贵,而学校这种让他们从小就体会生活的精打细算的做法更是良苦用心。

每一个人的童年都该充满欢声笑语,看着此时的他们,好似可以一下子想明白很多事情。那时的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想法,累了就睡,饿了就吃,委屈了就哭,上一秒的苦大仇深与下一秒的握手言和,这些日子每每都在重复,伴随着的是不断增长的年龄与回不去的美好,这些似水的日子却又在特定的命格里闪着光,渐渐地成为这辈子只想记住却触摸不到的珍宝。

总是与自己知道的,熟悉的事物做比较似乎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种约定俗成,若非如此,也便不会那么多关于“邻居家的孩子”的故事了。面对这个学校的一切,我总会不自觉的与自己熟悉的那个学校——我的母校去比较,只是没什么可比性,虽然在母校那不大的地方也依然回荡着我们年少的欢声笑语,也没有任何对母校的消极的情绪,我对母校,爱得深沉,记得也深沉。只是不得不说,这个地方,这个学校,那种浑然天成的氛围,真的使刚到这里的我眼前一亮。小学的孩子,似乎已经习惯了老师一个接一个地进来而没有任何抵触的情绪;碰到任何一个老师都会行礼问好,这点可能大多数学校都有要求并且孩子们都做到了;不管是动手能力还是学习能力都使我感到震惊;最让人震撼的是放学时,我见过放学时唱歌带队离开的小学生,只是从未有这样一个让人打心底觉得欣慰与震撼的学校,刚来的时候,我甚至在想,看这群孩子放学简直是件让人拍手叫好的事,很幸福。他们唱的歌很整齐,班与班之间,似乎在进行着一种无形的较量,来往的车辆都等着孩子们先行,老师们看着自己班上的同学一个个被家长接走,满脸的安心,孩子们脸上满满的幸福与喜悦。

我喜欢和孩子们一起打兵乓球,这个运动我从小就比较喜欢。有一次,还跑去和六年级的学生一起玩,结果他们用实力证实了什么叫从小就喜欢这个运动,当时我只觉有点震惊还有点尴尬,只是对孩子们来说,似乎无所谓,他们已经习惯了他们的优秀。

我当时想:和六年级玩不来,我和二三年级玩总没压力吧!实践证明,我的想法是没错的,孩子们也很喜欢和我这个“老师”一起玩,有段时间,有个孩子还专门在每天课外活动的时候等我,和我一起玩,当时感觉可开心了。

在这群孩子们的身上,我深切地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要,尤其是小孩子们。他们可以为了得到老师的一句夸赞而压制自己想讲话的冲动,也可以为了得到老师的认可而放弃自己的有些稚嫩的观点,他们的眼神里都是想做的更好的愿望以及散发着光芒的求知欲。他们害怕老师,也敬重老师,当他们犯错的时候,习惯性地睁大自己的眼睛看老师的反应然后做出下一步的反应,当看到他们眼神里的无辜时,我总会想:算了吧,你没错,是我错了!不然呢,对这群可爱的孩子,还能怎样?有时,看着孩子们忙碌的做自己的事,欣慰的同时有点不忍,可是,他们总会给人制造惊喜,看到他们精心准备的礼物时,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卡片,而心里却是满满的感动。虽然有时也会因某个孩子的淘气气得够呛,只是当见于校园看到他们脸上的孩子气时,一切也便烟消云散了。

四月的校园,欢声笑语,鸟语花香,处处散发着春天的活力与生机。树绿了,花红了。晴时的天空偶如刚洗过的玻璃,明净得一尘不染。一切的一切,只一字形容,美。校园里随风摇曳的柳枝,嫩的如可以掐出水来的小姑娘的脸,随时展现着自己无处安放的魅力。想起徐志摩的诗《再见康桥》里面的“那河畔的金柳,柔柔的在水底招摇,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渐渐地,丁香花也不甘示弱地向同学展示了自己的芬芳,小小的花瓣,柔美而神秘的颜色,总是吸引人向它投向温柔的目光。

在这里,让我初次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一种全新的看法,是有多热爱,才会有数十年如一日的热情?站在那寸讲台上,台下的学生一个个都是责任,也是心情,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一个师者的心。韩愈有语“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也”,时至今日,才真正明白,多少课本里的大道都不如亲自一试,是时,是辛苦还是享受都会有自己的定义,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此种情况下,也唯有真正的喜欢与热爱才会支撑一个个灵魂坚持在师者的最前线,在心酸中感受桃李满天下的愉悦。

来这里的这些日子,每天很开心,也很充实,或许也发现了一些曾经以为很遥远的道理,很庆幸,我回去后还有一年的学生时光,而至于理解与体会的这些,早点接触,未尝不是一种恩赐,一种来自生活的恩赐。我能记住的感动便留在心间,是为一辈子最珍贵的记忆,这也是我对于世界,对于生活最初的感悟。留下的是我对这个地方,对这个学校深深的感激,此生幸运之极,遇见这个地方,遇见这些人。“凤凰鸣矣,于比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是我最美的祝愿。

我愿意做一尾鱼,一支草,在风里长,在风里睡,收拾起烦恼,仰望天空,期待未来。又是周日了,看了看天气预报,明天又是个晴天,我想天空也会很蓝很蓝。

(返乡导师严英秀,作家,评论家,兰州文理学院教授)

作者简介

范永兰,兰州文理学院。很庆幸来静宁支教实习,能把我的所见所感说给大家听更是幸运。

文|范永兰

《一生最美的阅读笔记》 出品|头号地标

领衔主编|李辉 朱大可 人文指导|叶开

出品人|丘眉 出品顾问|单占生

投稿以及合作加小秘书shhxixi,或邮件至2243154929@qq.com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