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销瓷中的插画师

2019-06-06 17:19
上海

上海观复博物馆东西馆中的展品作为18世纪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见证者”,不但见证了那段历史的波澜壮阔,还各自有着生动的故事。这件胭脂彩描金盘,构图疏密有致,远近分明。盘中高额头鹰钩鼻的西洋人,只手垂钓,悠然自得。

清乾隆 胭脂彩描金西洋人物垂钓纹盘
上海观复博物馆藏

盘心的画片源自版画“年轻的渔夫”(Le jeune pêcheur),出自荷兰艺术家艾伯拉罕·布隆美特(Abraham Bloemaert 1564/66)之手。他是一名画家,也善于雕刻和蚀刻版画。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宗教、历史画和山水画。

 

17世纪 亨德里克·布隆美特(Hendrick Bloemaert 艾伯拉罕之子)等合作
艾伯拉罕·布隆美特肖像

艾伯拉罕的父亲是一位建筑家,1575年,他们举家迁到了荷兰中部的乌得勒支。他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后加入法国枫丹白露画派期间,在同乡导师的引导下,艺术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或许是由于政局的动荡,在1583年,也就是法国宗教革命爆发前夕,他回到了乌得勒支。而这场革命却摧毁了枫丹白露宫中大多数的艺术品。

1591年,艾伯拉罕的父亲被委任为阿姆斯特丹的城市建筑师,所以他陪同父亲一起移居。至1593年,随着父亲的离世,艾伯拉罕再次回到了乌得勒支。次年,他建立起了工作室,还担任了乌得勒支艺术家公会(Zadelaarsgilde)的领袖。在1611年,他与另外两位领衔画家一起,创建了全新的圣卢克公会(St Lucas-gilde),并于1618年担任会长。艾伯拉罕的很多作品,都是为居所教堂绘制的。(Schuilkerk 或称隐秘教堂,宗教少数派信者在自己的居所建立的教堂,不对外公开。)

 

1596年 艾伯拉罕·布隆美特 油画《摩西击石取水》(Moses Striking the Rock)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在第十一版《大英百科全书》上,评价艾伯拉罕·布隆美特善于表现色彩,而且极为高产。他绘制和刻画的作品包括历史和寓言绘画,风景、静物、动物和花卉。

进入17世纪后,艾伯拉罕的画中开始融入栩栩如生的村野风情。田园生活始终是他最爱的题材,他外出写生,描绘农舍、鸽棚、树木等,然后回到自己的画室,通过想象把这些元素结合到一起。

1650年 艾尔伯特·布隆美特 油画 《农民小憩风景画》(Landscape with Peasants Resting)
德国柏林国家博物馆藏

同时,艾伯拉罕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者。他一生教授了很多学徒,其中包括他的四个儿子。正所谓虎父无犬子,这四位儿子均是荷兰黄金时期声名远播的画家或雕刻家。

1650 – 1716 年《年轻的渔夫》(De jonge visser)
科内利斯·布隆美特(Cornelis Bloemaert (II))依照父亲艾伯拉罕的作品制作的版画 
荷兰国家博物馆藏
 

艾伯拉罕生活的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初,碰巧是我国的明末清初,改朝换代之时。在新旧过渡的时期,往往会诞生一些难以定义,且容易被忽略的风格。比如说,我国瓷器中天启、崇祯、顺治的风格,就是属于过渡期的。前有繁缛的嘉靖、万历,后有青翠独具一格的康熙,所以夹在中间很难定位。

1735-45年 粉彩描金渔夫盘 
美国迪美博物馆藏

兴盛于16世纪末与17世纪初的矫饰主义(Mannerism 也称样式主义、风格主义)就是这样一种过渡风格。前有闻名于世的文艺复兴,后有生动奔放的巴洛克风格,夹在其中的尴尬程度可想而知。

生于夹缝之中,必须力求生存。这群坚持不懈的艺术家中,就有艾伯拉罕·布隆美特的身影。在1585年左右,艾伯拉罕仍是矫饰主义的代表画家之一。但在新来的17世纪,他改变自己的画风,迎合了新兴的巴洛克风格。当然,今人所定义的风格,是我们回过头看,总结出来的大致脉络。但可以确定的是,艾伯拉罕顺应了潮流的变化,在新时代的艺术界,依然享有一席之地。

物竞天择,优胜劣汰。任何时代,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改良自我,才能迎接瞬息万变的新世界的挑战。

作者:观复空蝉

观复文物摄影:观复胡胡

观复博物馆(北京馆)参观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山子张万坟金南路18号

上海观复博物馆参观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银城中路501号上海中心大厦37层

更多观复博物馆的故事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观复博物馆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