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品茶》:建立在沙土上的摩天大厦 | 陆麒伊共读

2019-06-01 15:37
上海

原创:乡愁青年

《一生最美的阅读笔记·青年共读》

文|陆麒伊

编辑|王荻菁

联合主编|邵卓人

头号地标好书馆的朋友们,我是陆麒伊,今天要和大家一起阅读的是《女士品茶》。

“丈母娘究竟与房价涨落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呢?”

“日本工业的起飞完全得益于一个简单的统计方法?”

“父母越高,孩子就越高?为什么长久以来人类的平均身高没有大的变化?”

“赌博、炒股、买彩票,哪种方式更能让你一夜暴富?”

“先加奶,还是先加茶,哪一种方式冲泡的奶茶口感更佳?”

看起来高深莫测的统计学,其实却是和我们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

统计学致力于收集数据、解读数据,从数据中总结出规律,继而预测乃至改变未来。人们对统计学的接纳,同时也伴随着对“决定论”的抛弃。以前的人们是按照“决定论”的想法来理解世界的,但是皮尔逊首先提出了实验数据的随机性和概率分布的概念,这一思想颠覆了当时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和研究的对象。后来,费希尔又搭建了统计的整个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体系,后人也是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完善发展这门学科的。在世间各门学科中,统计学是最为客观的一种,因此有人说统计学就是“直接解读上帝的旨意”。也正因为如此,在统计学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刷新人们对世界的认知。

20世纪初,法国数学家EmileBorel(波莱尔)提出了一个让人觉得些许心寒的理论:猴子与打字机。即,如果无数多的猴子在无数多的打字机上随机地打字,并持续无限久的时间,那么在某个时候,它们必然会打出莎士比亚的全部著作。

猴子与打字机的理论一出,立刻引发了强烈的反对风潮,当时的一位著名知识分子甚至给EmileBorel写信,用粗鄙的语言攻击他这一理论是对人类智慧的公开侮辱,要求他公开发表申明,说明猴子远逊于人类,而EmileBorel的回应只有短短的一句话:

“先生,你说的是规律,而我说的是概率,这是两码事。”

俗话说的好“爱笑的女生,运气都不会太差”。书的封面上将这句话稍作改变变成了“了解统计学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这句话很好的映证了南丁格尔的观点:“若想了解上帝在想什么,我们就必须学统计,费希尔所提到的后人不断证明前人过时或错误的观点,因为统计学在测量他的旨意。”试问,掌握上帝旨意的人,运气又怎么会差呢?

该书在开头讲述了在一个午后,一群英国剑桥的绅士及其夫人们和来访者,在户外准备享用下午茶时发生的趣事。其中一位女士认为:将茶倒进奶里和将奶倒进茶里,不同顺序,做出的茶的味道不会一样。这遭到了在场精英们的鄙视,认为她在胡言乱语。因为先加茶或是先加奶,在他们看来并无区别,化学反应是一样的。只有一位其貌不扬的先生例外,他极其欣喜地提出要对这个有趣的命题进行检验,并着手策划了一系列实验。实验中,提出该命题的那位女士会对不同顺序调制出的多杯茶进行一一鉴定,其他人则负责客观记录结果。

接着书中从此实验出发提出了一系列与统计学相关的问题,如样本量的确定,应该让她鉴定几杯茶呢?如果只给一杯,那无论她是否有区分能力,均会有50%的正确率。如果品尝两杯,仍有很高的固定正确率。况且,如果她知道两杯茶的调制方式不同,则可能完全猜对或相反。同样,假设该女士有区分能力,则仍然有一定概率会猜错。或者是没有做到每次实验是完全一致的,由于其中一杯没有充分搅拌,或者是用来泡茶的水温不够高。那即便该女士有区分力,也有可能品尝10杯却只能答对9杯。这一系列问题也正是统计学中所要考虑的,貌似不相关的因素也可能会对实验产生很大影响,不能对习以为常的事物提出疑问并加以验证就可能错失真理。

有意思的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个看似简单且没有意义的消遣性实验仅仅当做引子,而是让其成为一条线索贯穿全局。从第一章对此女士的命题结论是否正确的实验验证就开始了。在该女士不存在区分能力时,如何设计实验才能让她无法仅靠猜测答对?如何在其可以区分时,确定实验可容忍出错概率?假设她成功的分辨了五十次,是否可以说明两种配法的茶的确有所不同?相反,如果她在第五次就失败了,是否意味着这两种配法的茶完全一样?答案是否,成功五十次,并不代表第五十一次也会成功。没有特殊情况的出现,并不意味着特殊情况不会出现,前者是规律,而后者是概率。同样,影响品茶结果的并不仅仅是茶的味道本身,还有品茶人的心情,前一杯茶的余味,周围人的误导等等。

因此,我们无法得到一个“必然”的结果,最好的答案是,“截至目前正确”。换句话说,万事皆有概率,这些蕴藏在简单的实验中的问题已经将很多统计学中概念化的东西具体形象化了,亚里士多德曾说“概率使那些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情得以发生。”

《塔木德》中的一句格言:“不要寻找埋在地下的宝藏,因为宝藏埋葬的位置是随机的,从道理上来说,我们无法寻找某种随机出现的东西”,概率分布的概念可以让我们对这种随机性加以限制,让我们获得预测未来随机事件的有限能力。

……

这本书读完后会让人对统计学产生深思:有几个人会真正动脑思考去理解那些统计公式是如何计算来的;它又是做什么用的;为什么会被需要;我们是不是应该对其使用更加优化,而不单纯惦记为了完成某项任务而被迫去学习数理统计。正如书中费歇尔一直只是在思考如何单纯地使实验方案更加优化,以便更客观地去验证那位女士的假设,而至于该实验的结果是否会被嘲笑,是否会没有意义,已经退居次要地位。但大师们如果真的单纯仅为了验证该女士的命题的话,我想大概这一切就似乎真的变成一种很没有意义的消遣了。该书或许还告诉我们要学会从实验中提炼方法,理论要应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也要总结出正确的理论。

(本文在此次节选时有删改,完整音频请在地平线共读营中收听。)

作者简介

陆麒伊,山阴人,幼习字,散也,后学画与文,静也。性温喜静,或狡黠,亦谦逊。现求学统计于甬城,处大数据时代,探理论读数据,无限逼近真相,且做个明白人。

《一生最美的阅读笔记》 出品|头号地标

领衔主编|李辉 朱大可 人文指导|叶开

出品人|丘眉 出品顾问|单占生

投稿以及合作加小秘书shhxixi,或邮件至2243154929@qq.com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