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统:从大量真实细节里还原解放第一年“管理大上海的智慧”

澎湃新闻记者 杨宝宝
2019-05-28 09:28
来源:澎湃新闻

1949年5月,共产党接管上海时,面临的是一个巨大的“烂摊子”。这座彼时的远东第一大都市已经成了“空壳子”,所有资产都被搬空,市面混乱,盗匪横行。

能否成功接管上海,能否成功从农村走向城市,管理好大城市,成了进入上海后,摆在共产党面前的第一道难题。这场“战争”的难度,不亚于在战场上真刀真枪作战。

也因此,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军史专家刘统在写一本还原上海解放第一年的著作时,把书名定为《战上海》。

5月25日,上海解放70周年纪念日前夕,刘统在思南读书会与读者分享解放第一年,共产党“管理大上海的智慧”。

摸索管理大城市的经验

解放军进入上海的严明纪律至今为人称道。士兵不进民房、不扰民,在街头露宿了3天。直到3天后接管工作基本就绪,各部队才找到国民党军空闲的营房、仓库、机关用房,陆续住了进去。

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艰难还在后面。“进了十里洋场,陈毅一看,所有的资产都让蒋介石搬空了,上海600万人每天吃什么、喝什么、用什么,是摆在共产党面前头一个难题。”刘统在查阅资料时,才深刻感受到共产党管理上海的难度,一座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大都市,亟需物资支援,但长江口仍被国民党军舰封锁,每天轰炸不断,市场物价飞涨,“在上海解放第一年,在政治战线、经济战线、公安战线、金融战线、商业战线等等,共产党都面临着非常复杂的局面,都面临着非常艰苦的斗争。”

共产党一直走“农村包围城市”路线,把重心转移到城市之后,“土包子进城”,遇到的许多问题都是此前没有经验的,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

刘统曾看到第三野战军政治部编写的一本《城市常识》,为大量从未进入过大城市的战士进行“城市政策教育”。从生活常识到辨认城市各色人等,许多内容写得非常生动,事无巨细。谈到上海学生,《城市常识》里特别提醒,前几年美军在上海卖了一大批剩余物资,其中好多是军装,美式军装是西式领子,很时髦,学生愿意穿。提醒士兵们千万要注意,肩上没肩章、没臂章不是军人,不要把学生误会为军人。

“我看这本小册子,感觉到共产党很善于学习,很善于适应环境。在学习过程中,共产党的干部在逐步地学会怎么管理大上海,他们不但要把民国租界那套管理的方法学来,还要自己创新。”刘统说。

当时上海有许多租界,洋楼和房地产都面临收回的问题。但直接硬性收回,和各国把关系搞僵,又不是新政权愿意看到的局面。当时上海第一任税务局长顾准查遍租界地政局档案,最后找了一个办法,遵循原来的管理方式,宣布对这些洋楼征收地税和房产税,如不按时交还要收滞纳金。当时上海的资产被国民党搬空,市场陷入混乱,这些洋楼本来已经没什么生意,还要交税,很快资不抵债,外国人只好用这些楼抵税,通过这种方式,共产党合理合法收回了大量的房地产。

“通过学习,在适应旧上海管理的基础之上,填入新的政策,这是共产党的智慧。”刘统说。

经济方面也是如此。为了和上海的投机势力作斗争,共产党用了举国之力。各解放区纷纷向上海送物资,天天抛售天天降价,最后终于打垮了上海的投机商。当时陈云主持财经工作,通过跟上海的投机势力做斗争,得出几条重要的经验,第一条就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不能掌控在私人手里。金融一定要由国家掌控,外汇、黄金不能自由买卖,私人钱庄不允许再办下去。“把金融统一了才能切断上海投机倒把的基础,上海的市面上才真正得到稳定。这些经验没有人教你,也没有人英明地指示你,全是在实践中一边学习一边摸索出来的。共产党不但能够接管上海,而且能够管理上海,这方面也表现了杰出的才能。”

今天仍需要“战上海”的精神

通过写《战上海》,刘统阅读了大量当年的史料,从这些第一手资料里,深刻地感受到当年共产党在上海摸索大城市管理经验的艰难。

“我在看档案的过程中,就感觉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并非一帆风顺,相反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充满了曲折。共产党从弱到强、从小到大,每一步都非常不容易,但是在艰难曲折的过程中,我们用很多鲜血生命的代价,最后终于形成了团结的党,形成了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更重要的是找到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就是中国解放的方向。有了这些正确的路线方向之后,我们事业才开始走向胜利,才开始稳步发展。”

在“战上海”的一年里,共产党迅速学会了管理银行、税收,打赢了稳定物价和供给的“银元之战”“米棉之战”,恢复了生产,打击了金融投机,打赢了领空“反封锁”的战役。

如今70年过去,在纪念上海解放70周年的日子里,刘统希望重提“战上海”的那段艰苦岁月,能为今天提供精神养料,“现在,在改革开放之中,我们也会遇到新的困难,也会有新的烦恼,会不断遇到新的压力、新的问题,但是怎么面对,怎么战而胜之?回顾这段历史,有许多的传统和精神需要我们来反思、来继承,如果能够坚持这种传统,不忘初心,把传统发扬光大,在今天的改革开放中,相信我们一定能做出更好的成绩。”

    责任编辑:陈诗怀
    校对: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