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技术推动一项运动,体博会里描摹中国体育产业的未来

澎湃新闻记者 马作宇 李琼
2019-05-25 16:24
来源:澎湃新闻

参展企业近1500家,展览规模18万平方米,涵盖健身、健美、康体、营养、运动休闲、球类运动和场馆设施等诸多领域,现场买家和专业观众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预计国内外观众总数达15万人次。

这是为期四天的2019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下称:2019体博会)给中国体育圈留下的一组亮眼数据。

而在这场博览会上,比全国各地的体育企业集体亮相更令人兴奋的是,一些关于中国体育产业的重要信号被释放出来——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空间还有多大?中国体育未来的发展方向有哪些?中国体育又要如何从其他领域吸引到更多的受众群体?

年增速18%,中国体育产业是一片蓝海

“中国体育产业潜力很大、前景广阔,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颖川在体博会前一天的2019年中国体育产业峰会上给出了这样一番评价。

这场峰会其实也是2019体博会的系列活动,以“稳进,坚定高质量发展道路”为主题,旨在梳理国务院46号文发布五年以来的稳健前行发展成果,深度探讨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建设新思考、新实践。

体育,如今是中国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增长点之一,体育产业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的综合发展效应突出。

数据不会骗人。据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司长刘扶民透露,2014年-2017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1.35万亿,增长到了2.2万亿,年均增长速度在18%;相比之下,2006年-2013年体育产业的增速是16%。

从增加值来看,2014年是4040亿,到2017年是7800亿,年均增长19%。体育产值占GDP的比重也从2014年的0.64%到2017年是0.94%。

体博会吸引了众多观展者。

“这个增长速度可以说越来越快。”刘扶民司长在发布各项权威数据的同时,释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中国体育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令人乐观,“2018年的数字我还没有拿到,据业内人士初步估计,它占GDP的比重将超过这个1%关键数,对这一点我相信大家都会有信心。”

信心其实同样来自于体育用品业的良好发展态势。

2017年我国体育用品以及相关产业制造、销售、贸易代理与出租的总产出达到1.78万亿元,占体育产业总产出的80.9%,是体育产业的支柱,为带动就业、扩大消费和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于体育用品行业的未来,李颖川也给予专项建议,“一是以创新为动力,推动体育用品业转型升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的重大机遇;二是结合体育改革,拓展体育用品业发展空间;三是坚持市场导向,打造知名体育用品品牌。”

中国女子水球队在四方游泳极具技术含量的拼接泳池中进行表演赛。

用技术刺激体育发展,四方游泳并非孤例

在这场“企业搭台、体育唱戏”的体博会中,为中国体育的未来探索发展的方向,也是重要的议题。

这也是为什么在今年体博会上涵盖了健身、运动休闲和球类运动这些传统的大众体育产业项目之外,还首次迎来了风筝、网球、棒球、马术、高尔夫球、赛艇、皮划艇等小众项目的协会和企业展团。

在这些企业中,专注于水上项目特别是致力于开拓水球运动发展的江阴四方游泳康复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四方游泳)就依靠着他们的装配式游泳馆的展馆设计吸引了众多观众。

在体博会活动期间,四方游泳就带来了他们领先于全球的拼接式泳池技术。这项设计专利可以让水上运动从传统固定游泳馆的场地束缚中解脱出来,让水上运动能够“随时随地”在不同场合进行。

“我们使用SMC材料,具有非常好的耐腐蚀性、耐透性。这项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减少后期维护和损坏的可能性。”江阴四方游泳康复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史瑞丰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普通的泳池5年就要维护和翻新,但是这个新型拼装泳池可以在10年到15年内不需要检修。

“除了人力成本,普通的短标池建筑费用差不多1000万,而我们只要300万,而且建筑时间缩短了十分之一,审批也快,因为可以当做临时建筑来审批。”

国家水球队、游泳队选手与江苏体育局局长陈刚(一排左三)、四方游泳总经理(一排左二)为体育产业合作揭牌。

之所以重点提到这家企业的拼装游泳池,正是因为它的出现可以帮助中国的水球运动走进校园,让更多青少年认识和了解到水球。

“为什么水球这项运动是欧美发达国家强呢?因为他们学校里有游泳馆,包括日本每所学校都有游泳馆。但是在中国,场地的限制太大了,一般的中小学都没有,要去外面借场地定时间,太麻烦了。”

中国女子水球国家队教练葛伟青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此之前,场地的限制极大制约了中国水球运动进校园的计划,这也导致中国水球队在选材上基数非常小。按照他的说法,如今男女水球国家队的专业选材范围差不多都是200人左右。

“现在是选到一个水球运动员就像捡到宝一样。所以我们才希望和四方游泳合作,推动水球运动进校园。”

在整个体博会上,像中国水球队和四方游泳的合作并非孤例,而这些合作的目的都只有一个——让原本因为各种客观条件限制,而不太受到关注的体育项目走进寻常百姓家,让更多青少年认识到不同体育项目的魅力,从而让更多人愿意去体验和尝试一项新的运动。

下一个目标,如何让更多人为体育埋单

如今社会资本争相进入体育产业。像是恒大、万达、阿里巴巴、腾讯、百度、苏宁等大资本以各种方式持续布局体育产业,为体育产业提供了充裕的资金和更高的管理水平。

这些社会资本的入局,也带动了整体产业的繁荣。

如今火爆的中超和路跑赛事,正是众多社会资本聚集的焦点,它们也交出了一份相关数据:2018年的中超联赛现场观赛的人数578万人次,每场人均是2.4万人,网络直播3.4亿人;同一年,全国共举办马拉松赛事1581场,参与人次583万人次,拉动消费近500亿。

在没有任何对比的情况下,这样的数据或许可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但如果与不同行业领域,或者不同国家的体育产业进行纵横比较,那么,差距立刻显现。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特别将中国的职业体育和美国职业体育,以及中国的电影业做了一番纵横对比:美国四大职业联赛的门票收入,在2016年达到了近200亿美元,而当年美国电影的票房收入是120亿美元左右;中国当年的四大联赛门票收入2016年是22亿人民币,但电影是600亿人民币。

体育消费是下一个产业金矿。

美国四大联赛比赛的场次是一年5000多场,我们四大联赛的比赛场次是一年1000多场。他们3亿人,我们13亿人,万人比赛场次我们是它的4%。四大职业联赛的现场观众人数他们是一年1.3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了43%,我们的现场观众占总人口的比重只有0.6%。

“2017年,一个《战狼》的门票就是57亿,而中国体育竞赛表演的产值大概是200多亿,门票只有20亿,中超的收入是14亿,还远不及一部电影的票房。”

这样的比较并非是说中国体育产业一定要达到娱乐产业的水平,但将不同领域的受众拉入自己的群体,是中国体育产业需要考虑的发展方向。

由此,体育消费未来也将是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今年初,国家体育总局会同有关部委下发了进一步促进体育消费行动计划(2019-2020),提出要在2020年体育消费达1.5万亿。

让更多人愿意加入体育运动之中,或者愿意为体育埋单,这是中国体育产业的下个阶段目标。

    责任编辑:朱轶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