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口学视角解读“高校恋爱地图”

2019-05-23 19:04
北京

在一年一度的“520❤️”,饿了么通过大数据归类统计,绘制出了全国高校的“恋爱地图”,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恋爱地图”中对“恋爱关系”的统计依据为“一所大学的学生向另一所大学的异性学生点外卖的次数”。从地图中可以看出,“异校恋”是非常普遍的恋爱形式,可以来反映不同高校之间的恋爱匹配。不同学校之间,通过外卖来送礼品鲜花或者投喂美食,可以说,这届高校恋人们是非常甜了。

接下来,就让小编带着你从社会人口学的角度来解读下这份“恋爱地图”背后所蕴涵的高校恋爱匹配模式

1. 地域就近原则——“近水楼台先得月”

首先,从恋爱地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地域是影响高校之间恋爱匹配最为核心的因素,高校之间的恋爱匹配呈现出显著的地域性特征。

虽然也可以看到,跨区域恋爱关系的存在。但更普遍的恋爱形式是存在于同城市,或同区域内。以人北清三校为例,同为海淀区高校,日常交通通勤联系较为便利,“白天自己学,晚上一起学(玩)”,就避免了沦为大城市内“异地恋”的痛苦。就近原则的好处显而易见,时常见面接触也是维持恋爱热情的最大源动力

2. 同质性匹配原则——“不坠青云之志”

其次,高校恋爱的同质性匹配倾向很明显。

虽然,我们认为,爱情,这种神圣而高贵的情感是没有边界和区隔的。但是从恋爱地图呈现出高校恋爱关系网看,高校之间的恋爱,有着明显的同级别匹配的现象,既不自视过高,也不降格以求。通俗来讲,同一级别高校学生之间更容易擦出“爱情的火花”。从恋爱地图中可以发现,985、211高校之间的恋爱更为普遍,“双非”高校之间的恋情也普遍存在,但是跨越高校级别的恋爱网,至少从这份恋爱地图中,并没有显著的体现。或许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浙江大学,作为浙江省唯一一所985,211高校,“孤独”的浙大学子选择了“自闭”。当然热情的观众不必太过忧虑,毕竟人家“自产自销”也能实现幸福安康。

3.恋爱交换理论——“芙蓉不及美人妆”

作为社会交换理论的一类,恋爱交换理论认为人是理性的,恋爱中的互动有时也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关系

情侣之间可供交换的资源越多,恋爱的稳定性也就越高。艺术类院校,在高校恋爱匹配关系网中,处于“食物链”上层,就在一定程度印证了恋爱交换理论的存在。可以看到川美和南艺,都被当地的其他高校学生“偏爱”着,这或许与艺术院校学子出众的气(颜)质(值),有一定的关系。因此,他们可以获得来自更高等级学校学生的亲睐。

4. 三角关系——“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同区域高校内容易出现“虐心”的“三角关系”。

一般在同一区域内的三所著名高校,就会形成互相联系的“三角关系”:海淀的清北人;湖北的武大、华科大、华师大;上海的同济、交大、复旦;广州的中大、暨南大和华南师大;以及福建的福大、福师大、福农大……幸运之处在于这是高校之间的匹配关系而非个人,如果到了个人层面,想必又是一出轰轰烈烈的情感大戏。

 “三角恋”关系形成的原因不仅与地域性、同质性有关,还跟高校内部的性别比例失衡造成的“恋爱挤压”有关(类似于人口学中的“婚姻挤压”, 即由于婚龄男女人口出现较大落差,有可能导致大批一种性别的人找不到配偶),男性比例高的高校倾向于从周围女性比例高的学校找寻伴侣,而当某一地域范围内存在数量在两所以上的同质高校时,就会形成这种揪心的“你追我赶”或“左拥右抱”。

5.北大占据结构洞

如上面提到的,高校恋爱匹配的最大模式是地域就近原则。但是在“恋爱地图”中唯一例外的就是北大。北大学子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仰慕。

社会网络视角出发,北大占据结构洞位置使得北京、天津、武汉和上海高校之间的关系网络得以连接。结构洞是指社会网络中的空隙。换言之,如果北大不存在,那么在恋爱地图中的上海与武汉或者天津高校就无法联系起来。而因为北大的存在占据了这个空隙,从而修复起了这个网络。一个北大女生寝室的男友们可能来自清华,来自同济,或者来自华中科技。他们完全可以因为女友的关系,互相认识,进而一起愉快地玩耍,不,一起合作写论文。

唯一的遗憾是,这次的统计分析,依旧是在异性恋的框架下进行。此外,购买外卖只能从一个侧面来反映高校之间的恋爱匹配,代表性是有限的。购买外卖并不意味就一定是恋爱关系,或许是纯洁的友谊……无论如何,既得利益者——波霸奶茶或成最大赢家?

外卖“恋爱地图”的走红,又一次反映出大数据在 “见微知著”方面的巨大优势。生活中不经意的,微小的细节,都可以用来归纳和推断人们群体性的行为、习惯的具体规律和特征。这也是大数据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商业价值所在。通过对人购买行为规律的归纳和理解,对于许多行业而言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提高产品服务质量的同时,针对性的服务可以减少成本。此外,数据的可视化,让复杂的问题清晰可见,同样是数据展示的优势。深入挖掘大数据背后的社会人口学意义,也是一件有趣有用的事情。

本期作者:王    涵  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社会学 博士生

                  谭雁潇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研究生

本期责编:李   婷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副教授

图文编辑:谭雁潇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研究生

稿件首发于“严肃的人口学八卦”微信公众号,转载请注明出处“严肃的人口学八卦”、作者名以及“发自澎湃新闻湃客频道”。转载和合作事宜请联系yansurenkou8gua@163.com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