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安徽全域成为长三角区域一员

“新安晚报”微信公众号
2019-05-21 12:04

【导语】

滚滚长江一路向东,奔流入海。它经过的安徽、江苏、浙江、上海三省一市组成的这片冲积平原,正成为中国最炙手可热的沃土。

拥有八百里皖江的安徽,处于长三角腹地,襟江带淮。从第一次向东发展,到正式成为长三角一员,安徽在融入长三角的道路上一路奔袭。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是机遇更是挑战,也给安徽带来无限可能。

早有渊源

安徽入“长”,由来已久。

有着“改革先锋”基因的江淮儿女,很早就已经“走出去”。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山水相连、人缘相亲、文化相通的江苏、浙江、上海就与安徽有了密切往来和交流。上世纪80年代,芜湖港、安庆口岸陆续开通,让八百里皖江开始承东启西。

1990年7月,安徽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抓住机遇、开发皖江、强化自身、呼应浦东、迎接辐射、带动全省”的战略决策,把目光聚焦长三角。

进入21世纪,安徽融入长三角的愿望更为迫切:2003年“融入长三角”、2005年“东向发展”战略相继实施,加速了我省融入长三角的步伐。

2008年9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印发。正是这一年,长三角开始接纳安徽这位“近邻”。安徽省党政主要领导首次应邀出席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2009年,安徽作为正式成员出席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

“扩容”后的长三角,打开了新的格局。

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安徽为长三角重要组成部分,合肥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这标志着安徽作为长三角成员得到国家层面的正式确认。

按下“快进键”

从省级层面被接受,到更多城市被纳入,安徽融入长三角的脚步越来越快。

2010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第10次会议中,合肥和马鞍山被接收为成员单位。3年后,芜湖、滁州、淮南也跻身“长三角”。

2016年,国务院公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8市被列入长三角城市群。同年底,合肥都市圈扩容升级,整体加入长三角城市群,合肥将打造成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

2018年4月,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第18次会议吸纳铜陵、安庆、池州、宣城4市加入。至此,我省已有9市为协调会会员城市。

“抱团”发展,一体共存。早在2011年,江、浙、沪、皖三省一市旅游部门就在上海共同签署了《苏浙皖沪旅游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近10年间,安徽携手江、浙、沪,从单向承接到双向融入,从“我中有你”到“你中有我”,从被动接受辐射到主动参与分工合作,在旅游、交通、环保、产业、医疗、社保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不断融合,犹如双手交叉一般,越握越紧。

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了长江三角洲区域包括沪、江、浙、皖一市三省全域。即在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基础上,进一步扩展至41个城市,全面覆盖安徽。

从“一市两省”到“一市三省”,从部分城市到覆盖全域,长三角开始走上一体化发展的快速之路。

迎机遇和挑战

站上新的起点,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是长三角地区新的使命,安徽更面临着重大机遇和挑战。

率先成立高规格的省级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组建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落实《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筹备长三角区域主要领导人座谈会……我省应势而动,主动作为,在上海龙头带动下,携手苏浙,扬皖所长,在交通、能源、信息、信用、创新、环保等重点领域合作,一体化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当然,和江、浙、沪将比,安徽仍有差距。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如何通过务实合作将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是事关安徽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安徽原始创新活跃、源头供给强劲;生态资源良好、环境保护有力;产业特色鲜明、要素联系紧密;人口众多、城镇化潜力巨大;区位交通便利、市场腹地广阔……这些优势都将是新的机遇,共同推动长三角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和更高质量发展。

风从海上来,潮涌长三角。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启动编制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呼之欲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这一国家战略将迎来更加清晰的行动指南。安徽也将根据国家纲要,围绕空间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生态环保、区域市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六个一体化”,制定规划实施方案“安徽版”,向深度融入长三角、推动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原题为《官宣:安徽全域成为长三角区域一员!》)

    责任编辑:蒋晨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