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边总有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

2019-05-26 13:49
浙江

杭州,被人称为“爱情之都”。从梁山伯祝英台求学的万松书院,到西泠桥边的痴情女子苏小小墓,再到白娘子许仙定情的断桥,都是一代一代的恋人们朝圣之处。尤其是断桥,已成西湖名片。每一位来杭州的游客,一定会去走走。所以,别说是长假、小长假,即便寻常双休日,那里都人满为患。其实,断桥也很平常,只是江南常见的一座小桥而已,因了白蛇传,才成了无人不知的网红景点。
就在断桥的对面,有一座优雅静谧的新新饭店。饭店里有座小楼,叫秋水山庄。那里发生过一个缠绵凄婉的爱情故事。浙江话剧团把这个故事改编成了话剧《秋水山庄》,2017年1月首演。后来到北京和台湾都去演出过,好评连连。昨晚,我终于有幸看到这部久已耳闻的话剧的演出。

沈秋水自幼被卖进上海妓院。成名后被京城一贝勒买走。贝勒死后,她带着一笔钱财回到上海。刚到上海就在朋友聚会上见到后来成为报业大王的史量才。她把随身财物交给史量才保管后外出会友,深夜回来才发现史量才还独坐以待。于是,史量才因为聚会时一曲《广陵散》,沈秋水因为史量才的尽心诚实,走到了一起。之后,史量才用沈秋水的钱,收购了《申报》《新闻报》,一跃成为上海报业大王。但是,史量才有正室,有儿子,后来又娶了第三房太太,也有了孩子。为了安抚沈秋水,史量才在杭州西湖葛岭山脚下建造了别墅,命名为“秋水山庄”,送给沈秋水。就在这个颇有怡红院意境的幽静别墅里,史量才与沈秋水演出了一段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

正如浙江话剧团原艺术总监宋迎秋老师向我介绍的,《秋水山庄》的戏很好。首先它好在用心理剧的方式讲述了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爱情是个奇妙的东西。没有走到一起时,两个人爱得轰轰烈烈、死去活来。走到一起后,往往又索然无味、整日冷战。合久必分、分久又合的悲喜剧一代一代不停地上演。《秋水山庄》之独特就在于以心理医生的视角来分析一对爱恨纠结的情侣,而这对情侣又是民国史中的著名人物,这就很有可看性了。加上悬疑结构的引入,一步步揭露史量才与沈秋水神奇相遇相爱和沈秋水一生抑郁的原因,戏剧性油然而生。依我看来,这是话剧舞台上少有的佳作,好看好玩。
主角性格的丰满是《秋水山庄》的第二个看点。剧本没有去刻意美化史量才和沈秋水,而是真实、生动地刻画了他们的性格。我们在舞台上看到了史量才的正直、能干、温存、善良,也看到了他的精明、犹豫、虚荣和算计;看到了沈秋水的美丽、专一、刚烈、才气,也看到了她的小气、任性、抑郁和同样的算计。这真是一对让人爱恨交加的情侣。常言道,不是冤家不聚首。爱也是他们,恨也是他们。用如今的眼光来看,这个女人作(zūo)了20多年,最后醒悟过来时已经来不及了,爱人死在了她的怀里。爱情的悲剧令人唏嘘不已。

当然,《秋水山庄》也有不足。其一是沈秋水的人物形象与其身份不够吻合。作为一个沪上名妓,风尘感少了,音乐才艺更是看不见。剧中也讲到,史量才沈秋水因《广陵散》而相爱,最后沈秋水又以《广陵散》告别夫君,但我们却看不到听不到可以作为全剧灵魂的这首名曲,不能不说是个遗憾。由此看出,演员的功底该是全方位的。演什么像什么不是一句空话。

不足其二是舞台设计过于简约,近乎白板,完全不能烘托剧情和人物。走进浙话剧院时,看到大厅里在售卖这部戏的纪念品,其中有一个秋水山庄门楼的装饰件。可是在戏里,我们却看不到这个可以称为西湖标志建筑之一的形象,这就说不过去了。我更喜欢话剧《新新旅馆》里既简约又有西湖特色的舞台设计。

不足其三是配角的随意。“红花总要绿叶扶”是艺术创作的规律。仅有主角而没有精彩的配角,戏就会很单调。《秋水山庄》的编剧和表演在处理配角上显然就比较随意。演出中的背景式群众演员用意不够明确,其队形变化有些莫名其妙,没有对剧情和人物起到烘托作用。旁白是个好东西,但多了就是累赘,显得絮叨。由军人来旁白心理学的内容更是有些不可思议。

演出之前,听浙话的朋友说,他们正在创作的下一部杭州人文系列剧作是《弘一法师》。我极力称赞,认为这条杭州人文系列的话剧之路实在是一个聪明的主意。将来全国各地的游客到杭州来,走一个景点,看一出话剧,不是很有意思么?这才像个历史文化名城的样子。君不见,庐山上到现在还在放映电影《庐山恋》么?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