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深圳文博会看中国文化产业风向标,上海携文化领头机构亮相

澎湃新闻记者 陈若茜 发自深圳
2019-05-16 13:58
来源:澎湃新闻

今天是第十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开幕日。上午8点50时分,在深圳会展中心北广场,伴随着一场简洁而具科技感的开馆仪式,文博会正式对外开馆。

此次深圳文博会规模空前,突出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旅、媒体融合发展的最新趋势等。上海展团集结上博、上图、上海文广、上海报业集团等上海文化领头机构亮相,打响“上海文化”品牌。

本届文博会为期5天,从5月16日-20日。其中前两日为专业观众日,后三天为公众开放日。

据悉,深圳文博会会已成为中国文化产业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实效和影响力的展会。为充分发挥文博会作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风向标作用,带动文化产业提档升级,本届文博会扩大全国文化产业龙头企业数量,其占比达70%以上,其中包括48家文化类上市企业,68家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示范基地,23家文化企业30强企业。

文博会开馆仪式
文博会开馆仪式

规模空前,突出文旅融合和媒体融合发展新趋势

上午8点50分,深圳会展中心北广场中心位置打造了一个极具现代艺术风格的装置,运用405颗浮动球组成动态机械矩阵进行视觉呈现,并且配合其搭建了四段加载滑轨的LED大屏,通过视效裸眼倒数带出15届文博会宣传片。屏幕中央滚动播放文博会的关键元素如文博会的logo,建国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等。在两侧屏幕最终合屏之时屏幕出现15届文博会主画面,随之通道开放,正式对外开馆。

澎湃新闻记者在现场发现,8点30分不到,会展两侧通道已经排起了长长的入场队伍,观众等待入场。

等待入场的观众

本届文博会主会场共设9大展馆,展览面积10.5万平方米。分为文化产业综合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馆、影视动漫•智慧广电馆、媒体融合•新闻出版馆、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馆、时尚设计•艺术品馆、一带一路•国际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工艺美术馆。除主会场外,第十五届文博会还将设立60多个分会场,分别设立在深圳市各区(新区)。

与去年文博会相比,其中,2号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馆和5号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馆为本届更名新设展馆,突出融合发展的最新趋势,为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和媒体融合发展注入新动力。

文博会1号馆文化产业综合馆
今年文博会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展会规模空前。据主办方介绍,本届文博会会期内有2312个政府组团、企业和机构参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港澳台地区全部参展,来自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的132家文化企业和机构也将参展。

文博会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了14届,展示规模从首届的4.3万平方米增加至第十四届的10.5万平方米,展商数量从首届的700多家增加至第十四届的2308家,累计成交总额超过17000亿元。文博会正成为引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扩大文化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上海展团打响“上海文化”品牌

位于主会场1号馆上海展团突出上海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展示主题,聚焦上海文博文创、文化科技融合、文化旅游融合等文化产业发展特色,集中展示一批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创产品开发的新成果。

上海展团入口处 演艺大世界

上海展团参展的文化机构和企业包括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上海文广、上海报业、世纪出版、上海电影、东方网、精文投资等。

2016年开始,国家文物局公布全国92家博物馆作为文创产品开发试点单位,为纪念馆红色文创产品的开发注入了新的动力。

此次在深圳文博会 上海博物馆遴选最新研发的“博物奇趣”、“丹青宝筏”和“海上风华”三大主题产品。包括上博与迪士尼合作开发的“网红”米奇玩偶,上博“董其昌书画大展”研发的文创产品“玄赏”、“画禅”、“烟云供养”、“文士天下”四大系列等。

文博会上展出的上海博物馆文创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带来了三大系列12件红色文创产品:不忘初心系列、树德里系列、馆藏文物系列。包括“树德里”笔记本、“初心红”笔记本、“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党员纪念册、《中国共产党章程(楷书字贴)》、“党徽”书签等。

文博会上展出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文创

文化产业区集中展示上海文广、上海报业、世纪出版、上海电影、东方网、精文投资等一批上海文化领头企业和单位的精品项目,着重展示的内容有:SMG旗下重大题材“长江之恋”大型媒体行动系列精品力作、东方卫视新年改版新面貌新成果、“智慧广电文娱+”成果等项目;上海报业集团“上海时刻”视频平台、澎湃新闻融媒体等项目;世纪出版旗下朵云轩集团的精品力作。

人工智能大朋VR虚拟现实产品

文化科技区重点展示了蓝硕科技、铁歌科技等各具特色、技术领先的显示屏,以及人工智能大朋VR的虚拟现实产品,凸显现代科技与优秀文艺交相辉映,给观众带来全新体验。

    责任编辑:钱雪儿
    校对:丁晓